智能安全供電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15 16:35:27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供電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智能安全供電系統。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由於工業生產要依照一定的作息規律進行,用電量大的工業用電極不平衡,白天用電供不應求,供電公司對用戶限電現象頻繁發生,給人們經濟和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夜間用電又供大於求,既對電網造成安全隱患,又造成能源浪費。為減小電網負荷,不少地區的供電公司採用了分時計價方式以鼓勵用戶減少高峰期用電而主要在夜間用電。但對於需要持續大規模用電的設備來說,單純在某些時段改變供電負荷顯然是不現實的。由此誕生了智能配電系統,但是目前常見的智能配電系統必須進行有線式的線纜敷設,這種方式在涉及多點分布、遠距離監控時,需要投入大量的線纜及敷設人工,成本投入較高,施工過程繁複,時間耗時較長。
技術實現要素:
為此,需要提供一種智能安全供電系統,安裝靈活簡便,支持雲終端數據訪問,數據傳輸安全性高,保證用電的安全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智能安全供電系統,包括降壓變壓器、過載保護配電箱、N路開關電源和N路雲終端,所述降壓變壓器通過市電輸入端外接市電網絡,降壓變壓器完成交流輸出到直流輸出的轉換,降壓變壓器與過載保護配電箱耦接,過載保護配電箱將直流輸出分為N路分別於N路開關電源耦接,N路開關電源分別與N路雲終端耦接,所述N路開關電源分別對N路雲終端供電。
進一步的,所述N為正整數。
進一步的,還包括智能控制電路,智能控制電路分別與過載保護配電箱和N路開關電源電性連接,所述智能控制電路用於根據系統工作狀態發送控制信號,使降壓變壓器調整其直流輸出電壓以及對N路開關電源進行開啟或關閉控制。
更進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電路包括整流電路、MCU控制器、時鐘模塊、電壓檢測器和電流傳感器,整流電路分別與過載保護配電箱和MCU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MCU控制器分別與時鐘模塊、電壓檢測器和電流傳感器電性連接,所述時鐘模塊為MCU提供時鐘同步信號,所述電壓檢測器用於根據時鐘同步信號檢測電路迴路中的電壓值並發送至MUC控制器,所述電流傳感器用於根據時鐘同步信號檢測電路迴路中的電流值並發送至MCU控制器。
更進一步的,還包括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和逆變器,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與智能控制電路電性連接,智能控制電路分別與蓄電池和逆變器電性連接,逆變器具有N路輸出埠分別與N路開關電源耦接。通過設置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和逆變器,使得本系統能夠實現太陽能供電,保證整個智能供電系統的穩定性和高效性。
區別於現有技術,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一種全新的為雲終端進行供電的智能供電系統,整個智能供電系統通過降壓變壓器將交流輸出轉換為直流輸出,並經過載保護配電箱將直流輸出分為N路分別為N路開關電源供電。
2、N路開關電源通過智能控制電路實現智能供電管理和控制,智能控制電路根據時鐘同步信號採集電路迴路中的電壓值和電流值,並根據電壓值和電流值來確定電路處於充電或放電狀態,並根據各狀態發送控制信號至各路開關電源,實現對開關電源的智能化控制,為雲終端提供智能化供電管理。
3、本實用新型還設計了太陽能電池板及蓄電池,為整個智能安全供電系統提供備份電源,配合智能控制電路的管理,進一步保障整個供電系統的安全和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另一結構示意圖(省略部分組件)。
附圖標記說明:
1、降壓變壓器,2、過載保護配電箱,3、開關電源,4、雲終端,5、智能控制電路,51、MCU控制器,52、時鐘模塊,53、電壓檢測器,54、電流傳感器,55、整流電路,6、太陽能電池板,7、蓄電池,8、逆變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技術方案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實施例1:
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1提供了智能安全供電系統,包括降壓變壓器1、過載保護配電箱2、N路開關電源3和N路雲終端4,所述降壓變壓器1通過市電輸入端外接市電網絡,降壓變壓器1完成交流輸出到直流輸出的轉換,降壓變壓器1與過載保護配電箱2耦接,過載保護配電箱2將直流輸出分為N路分別於N路開關電源3耦接,N路開關電源3分別與N路雲終端4耦接,所述N路開關電源分別對N路雲終端供電。
本實施例1的工作原理如下:
市電網絡經降壓變壓器1將220V市電輸入變換成24V-36V交直流電經過載保護配電箱2分為N路直流輸出,N路直流輸出分別與N路開關電源3耦接,N路開關電源3分別與N路雲終端4耦接,為N路雲終端4提供12V直流電源,設計過載保護配電箱2防止系統過載導致故障,本實施例中N為4,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N可以為任何正整數值。
實施例2:
參考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2提供了智能安全供電系統,包括降壓變壓器1、過載保護配電箱2、N路開關電源3和N路雲終端4,所述降壓變壓器1通過市電輸入端外接市電網絡,降壓變壓器1完成交流輸出到直流輸出的轉換,降壓變壓器1與過載保護配電箱2耦接,過載保護配電箱2將直流輸出分為N路分別於N路開關電源3耦接,N路開關電源3分別與N路雲終端4耦接,所述N路開關電源分別對N路雲終端供電。本實施例2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於:本實施例2還包括智能控制電路5,智能控制電路5分別與過載保護配電箱2和N路開關電源3電性連接,所述智能控制電路2用於根據系統工作狀態發送控制信號,使降壓變壓器1調整其直流輸出電壓以及對N路開關電源進行開啟或關閉控制。
本實施例中,所述智能控制電路5包括整流電路55、MCU控制器51、時鐘模塊52、電壓檢測器53和電流傳感器54,所述整流電路55與過載保護配電箱2耦接,且該整流電路55與MCU控制器51相連為MCU控制器51提供穩定工作電源,所述MCU控制器51分別與時鐘模塊52、電壓檢測器53和電流傳感器53電性連接,所述時鐘模塊52為MCU提供時鐘同步信號,所述電壓檢測器53用於根據時鐘同步信號檢測電路迴路中的電壓值並發送至MUC控制器51,所述電流傳感器54用於根據時鐘同步信號檢測電路迴路中的電流值並發送至MCU控制器51。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太陽能電池板6、蓄電池7和逆變器8,所述太陽能電池板6與智能控制電路5中的MCU控制器51電性連接,智能控制電路51中的MCU控制器51分別與蓄電池7和逆變器8電性連接,逆變器8具有N路輸出埠分別與N路開關電源3耦接。通過設置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和逆變器,使得本系統能夠實現太陽能供電,保證整個智能供電系統的穩定性和高效性。
本實施例2的工作原理為:智能控制電路5發送時鐘同步信號發送至電流傳感器54和電壓檢測器53,所述電壓檢測器53用於根據時鐘同步信號檢測電路迴路中的電壓值並發送至MUC控制器51,所述電流傳感器54用於根據時鐘同步信號檢測電路迴路中的電流值並發送至MCU控制器51。MCU控制器根據該電流值和電壓值對電路迴路的充放電進行控制,實現日間由太陽能電池板6對蓄電池進行充電,且經逆變器8轉換成N路直流電壓共N路開關電源3供電,夜間或無陽光照射之時則自動切換至市電輸入,經降壓變壓器1轉換成24V-36V交直流電,再經過載保護配電箱2分為N路分為N路直流輸出,N路直流輸出分別與N路開關電源3耦接,N路開關電源3分別與N路雲終端4耦接,為N路雲終端4提供12V直流電源,設計過載保護配電箱2防止系統過載導致故障,本實施例中N為4,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N可以為任何正整數值。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於」、「小於」、「超過」等理解為不包括本數;「以上」、「以下」、「以內」等理解為包括本數。
儘管已經對上述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