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殘留臥式環帶混合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16 09:09:51 1
專利名稱:無殘留臥式環帶混合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無殘留臥式環帶混合機,可用於飼料、食品、醫藥、化工、染料上≥40目粉狀物料混合的混合設備,屬於機械設備類。
一種混合機的技術性能優劣的關鍵是物料混合均勻的高低和卸料後混合箱內物料殘留量的大小。目前現有的臥式環帶混合機普遍存在混合均勻度較低,卸料後混合箱內物料殘留量較大的問題。
臥式環帶混合機的混合均勻度主要取決於混合機的攪拌轉子的結構型式、結構參數、運動參數以及攪拌轉子外螺帶外沿與混合箱內壁間的間隙。目前現有的臥式環帶混合機的攪拌轉子的結構均為二層螺帶式,攪拌轉子外螺帶外沿與混合箱內壁間的間隙大都選定5~10mm,不可調節,因此現有臥式環帶混合機的混合均勻度也都確定。
卸料後混合箱內物料殘留量主要受排料方式的影響。目前的臥式環帶混合機的排料方式主要有兩種方式①底部小開門;②底部大開門(即在臥式環帶混合機的混合箱底部整個縱向長度上開兩扇對開的門)。對底部小開門的臥式環帶混合機,其卸料後混合箱內物料殘留量大,卸料速度慢。而對底部大開門的臥式環帶混合機,其卸料後混合箱內物料殘留量很小,即卸料完全,且速度快。但是這種底部大開門的臥式環帶混合機,其卸料門縱向尺寸很大,門的剛度在製造中很難保證。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卸料門很快產生變形使卸料門關閉不嚴,門縫很大。在混合過程中物料從底部門縫下漏,使混合均勻度降低。有時卸料門鉸鏈被物料卡住,使門不能正常翻轉而實施開閉,混合機不能正常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於使用,並使混合機混合的均勻度有明顯的提高(即混合機的均勻度變異係數在攪拌時間4分鐘時達≤5%,而攪拌時間為10分鐘時可達≤3%)卸料後混合箱內的殘留量很小,一般殘留量佔總量的五萬分之一以下,是一種新型無殘留臥式環帶混合機。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包括外箱、混合箱(內箱)、攪拌轉子、攪拌轉子外螺帶外沿與混合箱內壁之間的間隙調節機構、箱蓋和動力部分。為提高混合機的混合均勻度,在現有的臥式環帶混合機的雙層螺帶結構的攪拌轉子改進為採用三層雙螺距螺帶,同時在中軸上加設軸環結構的攪拌轉子,並設置了攪拌轉子外螺帶外沿與混合箱內壁間的間隙調節機構。這種混合機在混合工作時,由於攪拌轉子的三層螺帶和軸環的作用,被混物料沿軸向和橫向的交錯運動機率增加,相應物料內部的相互摩擦加強,從而增加了被混合物料的混合、鑲嵌和粘附機率,使得混合均勻度大大提高。又因攪拌轉子外螺帶外沿與混合箱內壁間的間隙可調得很小,消除了由於間隙過大,混合機在混合過程中大比重物料沉底而不參與混合的問題。為降低混合後卸料的殘留量,本實用新型採用混合箱翻轉0~180°,口向下倒料的卸料方案。使混合機的卸料殘留量幾乎為零,徹底消除了小開門卸料殘留量大卸料慢,大開門門的剛度難保證,門縫漏料、門開閉不正常等一系列問題。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在於攪拌轉子結構更趨合理,物料混合均勻度高、混合箱翻轉倒料完全徹底,速度快,基本消除卸料殘留量問題,攪拌轉子外螺帶外沿與混合箱內壁間的間隙可調,基本消除混合過程中大比重物料沉底不參與混合的問題。
圖1是本實用新型正剖簡化結構原理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側剖簡化結構原理圖圖3是Ⅰ部放大圖圖中1是攪拌轉子的中軸,2是軸環,3是內螺帶,4是中螺帶,5是外螺帶,6是支柱,7是混合箱(內箱),8是外箱,9是箱蓋,10是間隙調節螺栓,11是內軸承座,12是內軸承,13是外軸承,14是攪拌鏈輪,15是翻轉鏈輪。
控制攪拌轉子及混合箱翻轉的動力部分從略。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具體闡述攪拌轉子是採用三層雙螺距螺帶,它由固定在外箱8的中軸1,固定在中軸上的軸環2,以及與支柱6相連接的內螺帶3中螺帶4和外螺帶5組成。攪拌轉子通過內外軸承12、13及攪拌鏈輪14與動力連接,用以控制攪拌轉子。攪拌轉子外螺帶5外沿與混合箱7內壁之間的間隙是通過螺栓10調節混合箱箱體運動,從而改變外螺帶5外沿與混合箱內壁距離,一般調節距離為0~10mm。另外混合箱7懸掛在外箱8內,通過渦輪渦杆減速電機帶動翻轉鏈輪15使混合箱7繞中軸1的軸線往復翻轉0~180°。
權利要求1.一種臥式環帶混合機,它主要由外箱、混合箱(內箱)、攪拌轉子、間隙調節機構、箱蓋及動力機構組成,其特徵在於攪拌轉子是三層雙螺距螺帶3、4、5通過固定在中軸1上的支柱6相連接,且在中軸上加設軸環2;攪拌轉子外螺帶5外沿與混合箱7內壁之間的間隙由螺栓10調節;以及通過渦輪渦杆減速電動機帶動翻轉鏈輪15使混合箱7繞中軸1的軸線往復翻轉180°。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無殘留臥式環帶混合機,涉及機械設備領域,它由外箱、內箱(混合箱)、攪拌轉子、間隙調節機構、箱蓋和動力機構組成。攪拌轉子是採用三層雙螺距螺帶,同時在中軸上加設軸環結構,並設置了攪拌轉子外螺帶外沿與混合箱內壁間的間隙調節機構。為降低混合後的卸料的殘留量,採用混合箱翻轉0~180°的卸料機構。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物料混合均勻度高,卸料完全徹底、速度快。
文檔編號B01F7/02GK2147895SQ9320807
公開日1993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1993年4月3日 優先權日1993年4月3日
發明者李大彥 申請人:李大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