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字詞語概括馬的形象特徵(一份與馬有關的狀詞)
2023-07-28 14:07:05 3
眾所周知,馬在秦漢時期是很重要的交通和戰爭工具,因此,當時不僅有關於馬匹飼養管理的法律規定,而且各級官府都專門設置有馬匹的管理機構,如秦漢的璽印封泥中就多次出現過「衡山馬丞」「涇下家馬」「廄事將馬」這樣的官印,由此可見馬在當時是何等重要。所以,秦漢時期,有關馬的存活和使用情況,都有嚴格的管理規定,如有差錯,當追究其法律責任。
1974年出土於居延甲渠候官遺址編號第22號房屋內的「死駒劾狀」簡冊,所記的內容就是一個追究駒馬死亡責任的事件。
死駒劾狀局部
這份簡冊由16枚木簡組成,簡高22cm左右,寬1.2cm左右,出土時編繩已脫落,除其中一枚簡殘損外,其他均保存完好。整理者將其定名為「死駒劾狀」(或稱「劾駒死狀」),這裡所說的「駒」不是幼馬,而應是一匹良馬或駿馬,如所謂「千裡駒」之類。「劾」是彈劾、檢舉的意思,「狀」就是現今所說的狀子,即一種訴訟文書。
簡文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由15枚簡組成,內容是甲渠鄣候獲(人名)所呈報的一份狀辭。其狀告的具體事件是:建武三年(27年)正月,守塞尉放(人名)從一位馮姓女子手中借馬一匹,四月九日到居延收降亭,當時馬已很疲憊。這一天,候長孟憲令隧長焦永傳送文書回來,因天雨,也停駐在收降亭,於是,守塞尉放令士吏去換了焦永的驛馬離開,永則騎著放的馬去了止害隧。這天黃昏時候,永又接到往吞遠隧傳遞警報文書的任務,可被放騎走的驛馬又沒回來,他只好騎著放的馬去吞遠傳遞警報文書,結果在第二天,也就是十日這一天,駒馬死在了吞北隧內。
甲渠鄣候認為,駒馬之死是守塞尉放以「縣官馬擅自假借」所致,與傳遞文書的永沒關係,請求依法處理守塞尉放,自己因為管理不當,也當並坐其罪。
第二部分是第16號簡,內容是甲渠候官給的判決結論,即永以縣官事傳遞警報文書,駒死隧中不是他的責任。也就是說,甲渠候官完全採納了甲渠鄣候的舉報意見。
這卷簡冊雖有16枚之多,但書體風格基本一致,就是作為判決結論的第16號簡,儘管其字體小了很多,且分兩行書寫,但其書寫特徵和書體風格與前15枚簡上的文字還是基本相同,因此可以大致判斷,這卷簡冊就是一位書手所寫。
在居延甲渠候官所出土的簡冊中,《死駒劾狀》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卷章草簡,臨寫這組簡的當代書家很多,大家對其章草的藝術趣味稱讚有加,對其用筆的奇肆、構形的變化、字與字之間的大小呼應、粗細避讓等欽佩不已。確實,這卷簡冊的書手對點畫構形的掌控能力很強,他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將點畫線條張弛有度地鋪陳開來,縱橫自如,勁道十足,而特別是對字的大小處理和筆畫的粗細安排,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性,如「馬及駒」三字中將「及」字寫得那麼誇張,而「新沙置吏」中的「沙置」二字又寫得那麼飄逸恣肆,特別是「新」字的左傾,「沙置」二字的重心右移,「吏」字厚重的收筆,其筆畫粗細、文字輕重和構形的對比呼應,可謂精彩紛呈。
此外,其文字構形中最具章草特徵的偏旁省簡和筆畫省簡,也應該是品味其藝術趣味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這些高度簡約的文字構件,成為後來章草的基本特徵之一。
作為偏旁省簡最有代表的文字如「叩頭死罪」中的「頭」和「罪」字,「敢言之」的「敢」字,如果離開上下文的話,也許會完全不認識。又如,「守塞尉」的「塞尉」,「秦恭」的「恭」,「起居」的「起」等字,都是偏旁構件高度簡約的代表。
除了偏旁構件的簡約之外,筆畫的省略也是常見的現象,如「癸丑」的「醜」字省了下面一橫,而「府記」的「府」字省了左邊的一撇等,是處可見。
(文/陳松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