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旅順日俄監獄觀後感範文600字

2023-07-28 07:32:23 2

  旅順口的遺址很多,白玉山,炮臺舊址,等等,都會使人回憶起那國土淪喪,任人宰割的年代。下面是為大家提供的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旅順日俄監獄觀後感一

  暑假裡,我們農工黨滁州支部部分黨員一行來到大連旅順參觀學習。大連西南的旅順口,像一個飽經風霜的世紀老人,時時在向過往的遊客敘述著自己那沉重悲壯的歷史。

  旅順口的遺址很多,白玉山,炮臺舊址,等等,都會使人回憶起那國土淪喪,任人宰割的年代。然而最震撼我心的,還是那「日俄監獄舊址」----東方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我們去的那天,驕陽似火,可是一走進那監獄,就感到一股陰森森的寒氣撲面而來,剛才還有說有笑的大家,立刻沉靜下來,臉上的表情也越發凝重。

  這座監獄是1902年由沙皇俄國始建,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佔領旅順,從1907年開始,日本在沙俄原來的基礎上,逐步擴建監獄,並在監獄周圍建起了高4米、長725米的紅磚圍牆。圍牆內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這座牢房建築呈「大」字形放射,有各種牢房275間,還有檢身室、刑訊室、絞刑室和15座工場等。圍牆外,有強迫被關押者服苦役的窯場、林場、果園、菜地等,總佔地面積達22.6萬平方米。

  在那些曠世無聞,黑暗暴戾的歲月裡,15平米的牢房內往往要關押10多個人,夏如蒸籠冬如冰窖,食具便桶都在裡面,各種氣息讓人無法喘息。黑暗潮溼的暗牢內,人在裡面不能站不能臥,一關數月,倖免一死的出來不是癱瘓就是雙目失明。三角形的刑訊室更是「閻王殿」,「大」字形的刑具上,犯人被背朝上綁在上面,兩邊的看守輪番抽打,據說監獄的第一個自來水龍頭就裝在這個地方,目的是為了將打暈的囚犯用冷水潑醒了再打。絞刑室又是日本侵略者的秘密殺人場,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殘害在這裡。

  據不完全統計,從1906年至1936年的30年間,旅順監獄累計關押近2萬人,僅1942年至1945年8月就有700多人被絞殺和摧殘致死。難以計數的中國人民,共產黨員和愛國志士在這座人間地獄裡慘遭蹂躪殺害。

  今天,當我們踏入這昔日的地獄之門,仍能感受到血腥瀰漫,令人窒息。我小心翼翼的每踏出一步,仿佛都能聽到同胞的冤魂在腳下呻吟。當年的黑暗狹小的牢房還在,沾滿鮮血的刑具還在,累累白骨還在……都是無言的控訴。每一個到此參觀的人都難以控制自己內心的悲憤,以沉重的心情翻讀著這浸透血淚的歷史。

  難以想像,如今日本國內竟然還頻頻有人鼓譟著為戰犯翻案,這些人的不知廉恥讓人不可理喻,而個別國人的崇洋媚外更是讓人義憤填膺。我們感受了百年恥辱,更立志要承擔振興中華的重任,更要堅定愛國信念。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每一個人只有不斷努力奮鬥才能讓祖國立於世界強國之林,才能讓那不堪回首的歷史永遠成為歷史!

  「男兒有志出陽關,生不成功死不還。埋骨豈肯先墓下,人間到處是盡春山。」烈士的遺詩在耳邊迴響,我們也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別了,旅順;別了,烈士的魂靈。歷史不會忘記,祖國不會忘記,我們更不會忘記!

  旅順日俄監獄觀後感二

  旅順日俄監獄舊址位於中國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這座監獄是1902年由沙皇俄國始建,1907年日本擴建而成。許多中國和朝鮮、日本、俄羅斯、埃及等國家的抗日誌士曾被囚禁和屠殺於此。這座由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第三國先後建造的監獄,是帝國主義列強侵華和反人類的鐵證。

  走進博物館大門,同學們沿著路標,依次參觀了牢房、檢身室、暗室、刑訊室、絞刑室、工場等充斥著帝國主義殘暴和罪惡的地方。看著牆上標註的解釋,想像著當時愛國志士們在獄中飽受凌虐的情景,同學們的神情不由得凝重起來。

  在極為惡劣的生存環境下,被關在監獄裡的愛國志士們不僅要在身體上承受繁重的勞工,還要在精神上與監獄裡的奴化教育做鬥爭。面對著敵人的酷刑逼供,愛國志士們仍堅守著心中不滅的信仰。一首首題於監獄牆壁上的詩,無不展現著他們的愛國之志。其鬥志之堅決,信念之堅定讓人震撼!

  參觀結束,同學們的心情都十分沉重,深感中國獨立之艱難。同學們紛紛表示,一定要牢記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要學習好科學文化技術,要儘自己的全力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旅順日俄監獄觀後感三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監獄,刑具,獄中詩抄。跟書本上讀到的完全是另一種感覺。比較好的牢房八個人住一起,裡面就一個盆一個桶,還有暗房只有一個碗大的口可以透過光線。還有絞刑架,絞刑後人掉在下面的木桶裡,然後埋掉,挖出來好多的木桶,白色的人骨頭依稀可見。這其中有很多是共產黨員,他們與鬼子進行了殘酷的鬥爭。

  我為支撐他們的信仰信念感到敬佩震撼,也為他們感到驕傲與自豪,踏著他們的血跡我們一路凱哥,奮勇前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沒有千千萬萬他們的犧牲,就不可能有我們的今天。蒼天有眼,如果他們九泉之下能看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應該可以安息了。他們的血沒有白流。

  但是,正如習主席所說的,共產黨能不能坐江山還需要時間的驗證。我不肯定的說在中國永遠只能是共產黨執政,這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但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這樣,而且如果共產黨出現大問題,帶來的將是毀滅性的災難。我想,這肯定不是我們的先烈們希望看到的。

  要避免那種情況出現,需要我們每名中國人的共同努力。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出現問題是制度的原因,是領導的原因。這不可否認。但有一點值得深思的是:我們是在做制止這些問題的參與者?還是隨波逐流,慢慢墮落?比如說領到幹部這不好那不好,那假如有一天我們也走上那個位置,我們能不能拍著胸脯說我是好樣的,我問心無愧。

  任何事情的改變不是幾個人說了就行的,必須是大部分的人都行都起來才能徹底改變。牢記恥辱,齊心協力,振興中華!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