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職記》觀後感
2023-07-28 07:15:25 5
《杜拉拉升職記》是一部分屬於大多數中國職場女性的電影。下面是《杜拉拉升職記》觀後感,快來圍觀吧。
《杜拉拉升職記》觀後感【篇一】
20xx年已經過去1/5,自己計劃表上學車,公眾號運營,工作上新任務,一次旅行,每月閱讀一本書等等,每每想到很多未完成的事,有時總有些煩躁,不能靜下來。
周末時有些心繁意亂,本想碼些字,但卻不知從何下筆,於是打開電腦上愛奇藝,看了《杜拉拉升職記》,之前已看其小說,所以在看電影時還是觸動的,還是不同於小說。《杜拉拉升職記》是一部描述白領生存法則的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杜拉拉是典型的中產階級的代表,她沒有背景,受過較好的教育,走正規路子,靠個人奮鬥獲取成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她的故事還是具有一點草根性。由小說改編的30集白領職場勵志劇《杜拉拉升職記》,因其話題性受到業內和觀眾的廣泛關注,因為像是職場教科書,所以老徐的這部電影票房不錯。從電影本身來看,這也是一個職場「菜鳥」的奮鬥史。
在杜拉拉身上,我看到了她的樂觀與努力,同時也看到了職場的殘酷與競爭。每當拉拉有壓力時,她的解壓方式就是吃東西,而我的方式是喜歡獨自去閒逛,或是拿起一本書看看打發這一天,迎接新的一天。杜拉拉是一個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女孩子,有著理想與個性,我與她這點有著共鳴。她的那段搬家片段,讓人看到新進職場人員的無奈與堅強。當你在工作上特迷茫的時候,那份無助是無法與人訴說的,只能自己去化解,想明白了,所有的委屈也變得不委屈,才能繼續前行,在某些方面,還是可以看作是職場教科書。在面對機遇時,要努力爭取,如同拉拉競爭HR經理,還有不被李斯特待見(遇到事情都是自己默默幹了,所以李斯特根本沒有意識到發生過多少問題,有多少工作量,難度有多大。於是,他就不認為承擔這些職責的人是重要的),主要是和李斯特溝通不夠。有人說在職場人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我覺得前提是自己本身真的能力擺在那裡,另外很「會哭」即適當合理的溝通,才能達成工作任務或者工作上其他的需求比如加薪,杜拉拉也有向上司提出升職的想法,在溝通之前,她已想好自己能不能給出老闆需要的解決方案,不要帶著問題去找你的老闆,老闆要的是解決方案」,然後才是據理力爭。
工作上很幸慶沒有受到大太的壓力,這要歸於許多職場上前輩的提點,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很多,比如工作技巧,為人處世,那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讓我在工作上少走了很多彎路,自我提升的也很快。看完杜拉拉後,突然想起前同事的職場「三字」箴言和「三氣」。所謂的「三字箴言」,就是當你的Boss訓斥你時,你要說的就是「是是是,對對對,改改改」,起初很不理解,經過他的一番解釋,我們終於明白了。當領導給你一份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務時,你不能說「NO」,對此任務Boss覺得你的交付不能令其滿意而指責你時,此時千萬別說我已盡力了,一定要說「是是是,對對對,改改改」,然後回去就此任務作一個類似SOW分析來匯報,此結果決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還是一個「三氣」就是「不生氣,不拋棄,不放棄」,這是當時在印代表處很流行的。我也想起一句話就是處處留心皆學問。
我覺得「杜拉拉」就像一面鏡子,照著她,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並在不同時間看,所領悟的也不一樣,值得細細品味。
《杜拉拉升職記》觀後感【篇二】
《杜拉拉升職記》打的是中國版「欲望都市」的口號,這樣一部本該很時尚的電影被我們的北京大土妞徐靜蕾拍的鄉土味十足,如果不是「洋氣的」莫文蔚及時出現救場,這電影真是一點看頭都沒有。
原小說被稱為是中國女白領的職場生存手冊,小說我沒看過,無法對比。但我敢肯定的是這電影看完後對我們這群女白領的職場生存沒有任何幫助。電影的前半小時,杜拉拉還時不時的在博客上發一些工作心得以及牢騷,雖然所分享內容也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職場經驗。再之後這一塊的內容就完全省略了。電影在講述杜拉拉是如何「升職」時,舉的若干事件也不夠代表性。在「公司搬遷」事件中,杜拉拉滿臉委屈又很沒底氣的對銷售部喊道「搬!」,如果不是銷售部總監王偉(黃立行飾)發令銷售部配合,未必會有人對她買帳。而這種「借力」的方式歸結成「杜拉拉的工作能力強」未免有點太小看我們觀眾的智商了,這分明就是靠男人上位嘛;另外選取的細節是杜拉拉第一天擔任總監助理「忙碌一天」的情景,工作任務是訂機票以及統籌六地銷售額——這是有多難?!在這樣的工作量下徐靜蕾在公司從白天一直待到了半夜時分。我們在銀幕下看的咬牙切齒:你們這些電影工作者,實在是還不夠了解我們白領的艱辛啊。
證明一個人工作能力強,除了歌頌她本人外,貶低周圍的人也是一種方法。導演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杜拉拉身邊多了若干能力低、樣貌美的女花瓶。她們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負責犯錯,而且又個個都好像長了一個不長記性的腦子。比如,領導問「電話會議安排好了嗎」,美女的回答必然是「誒呀我忘記了,這就去」。或者領導說「怎麼三個月了你還沒準備好?」美女可憐兮兮的說「明天就好」(怎麼聽都感覺這事明天也未必能搞定)。杜拉拉在這群「廢柴」的襯託下顯得不那麼的「廢柴」,而且又有一個緋聞總監男友相助,所以也就很能理解為何她能從一個小職員迅速升級到總監。如果非要說我們能從《杜拉拉升職記》中「學」到點職場法則的話,那恐怕就是:儘量聚集在廢柴周圍,以及儘快傍上公司高層。
片中黃立行和徐靜蕾飾演一對辦公室戀人,兩人的狀態卻始終游離在情侶之外,哪怕是再多十場激情戲也都救不了兩位演員木納的表演,眼神完全不來電,又彼此無法欣賞對方的冷幽默……演情侶演到這個份上也真的是悲哀。所以當徐靜蕾說出「我們分手吧」。我在銀幕下暗爽到「太好了!大家都解脫了!」
一直都覺得徐靜蕾是一個沒太多特色的女演員,所謂沒特色也就是說她演繹的角色換別的女演員演一樣可以,或者可能比她演的更好更讓人印象深刻。當年她能憑藉《將愛情進行到底》一炮而紅,一半是因為當年大陸女演員中能演戲的確實沒幾人;另一半也是因為角色設置本身的討巧,那時候的大陸銀幕缺少一位像文慧那樣清純可人的銀幕情人形象。再後來徐靜蕾做了導演,《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裡面當然少不了姜文的友情出演和精彩的原著。後來再提到她的時候多數會在名字前面加上「才女」兩個字,只是「才女」很少有原創的劇本,而人緣不錯的她拍戲時總有一幫牛人相助。
《杜拉拉升職記》雖然有上面的總總不是,但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它無疑已經成功了一半:不僅請來了全球五百強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做該片的榮譽編劇,更是邀請來了「時尚女魔頭」帕翠西亞·菲爾德為影片角色做造型。如此營銷手段,難怪影片還未上映投資已經收回了三分之二。所以當您在影院觀看此片過程中,時不時會有這樣的錯覺「是在插播廣告嗎?!」——沒錯,您這張電影票中包含了十幾分鐘的廣告時間。
《杜拉拉升職記》觀後感【篇三】
影片的主人公杜拉拉,姿色中等,能力中上,性格單純,做事用心,積極上進,不算外向也不內向,既不會個性到無事生非,也不至於平庸到令人生厭。加入DB公司後,她努力奮鬥,一步步去攀登職場臺階,月薪從2500、3000、6000、12000,一直到25000。她是典型的中產階級的代表,沒有背景,但受過較好的教育,基本走正規路子,靠個人奮鬥獲取成功。拉拉在外企的經歷跨度八年,從一個樸實的銷售助理,成長為一個專業幹練的HR經理,見識了各種職場變遷,也歷經了各種職場磨練。
職場打拼和與上司的戀愛,是影片兩條並行的主線。影片中,徐靜蕾主演杜拉拉,黃立行則是她的上司王偉,一個年輕英俊的銷售總監。杜拉拉在剛踏入DB公司時,還只是一個普通行政人員,在一次酒會的意亂情迷中,杜拉拉和王偉發生了一夜情。但礙於公司「兩個人如果戀愛了,其中一個必須離開」的規定,從一夜情生發真感情的杜拉拉和她的上司只能偷偷交往,直至王偉的被離職。
《杜拉拉升職記》影評杜拉拉逐步在職場上向上攀升,她的內心情感和思想逐漸變化和成熟。整個影片中杜拉拉所展示出來是現代職業新女性的特徵,積極進取,樂觀以及女同事之間那特有的「妒忌」,她們自己讓自己的生活精彩,敢愛敢恨,渴望愛情,但在愛情和事業之間又矛盾其中。只有在取捨之間,在得到和失去之後才會衡量其中的意義,故事的結尾是完美的。因為他們都學會了取捨。
《杜拉拉升職記》沒啥劇情,片名叫升職記,但如何升職,電影裡幾乎沒有表現出來。電影裡,主線卻是拉拉、王偉和玫瑰的三角戀,升職的過程反倒成了這些香豔故事的點綴。在泰國的那段可有可無的情節卻花了大段筆墨。電影的題目可以改成《杜拉拉談情記》,人物關係也較為簡單。影片的結尾是杜拉拉和王偉分手兩年後他們又一次在那個泰國小島上相遇,兩顆相愛的心終於走在一起。
在徐靜蕾看來,杜拉拉是個好同志,渴望獨立,有傳統道德底線,不惜一切代價做好想要做的事情,努力,對小女人心態儘量迴避,對感情含含糊糊,對工作毫不懈怠,腦子夠用,有韌性,會學習,對人際關係敏感,對生活看法實際,適當的時候還會耍些無傷大雅的小計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杜拉拉的故事比比爾·蓋茨的更值得參考。
《杜拉拉升職記》影評作為一部充斥著華麗時尚的元素的商業片,廣告多點也就勉強接受吧。畢竟影片中那些漂亮的服飾、吸引人眼球的美景、高檔跑車和樓宇都足夠吸金,尤其對於女性觀眾(我的一個學生就連看了兩遍),恐怕難以抵制觀看這部影片的誘惑。電腦無論是臺式機還是筆記本都是聯想,徐靜蕾代言的智聯招聘出現幾處,汽車無論是轎車還是跑車都是馬自達,杜拉拉受了委屈就拿出興業銀行卡大肆SHOPPING,喝茶只喝立頓,到處可見印有立頓標誌的水杯,從紅茶到奶茶,永遠掛在車頭的益達口香糖、訂機票那句12580,度假就去泰國芭堤雅!……
電影《杜拉拉升職記》也有現實意義。比如,在公司,想要不被邊緣化並得到最快的發展,就要緊挨著核心業務這顆大樹來發展,杜拉拉和銷售總監談戀愛,並且讓總裁對她印象深刻;再比如,建立與上司的一致性,使其覺得你的領悟力符合他(她)的預期,只要是玫瑰的主意,杜拉拉絕不多嘴,堅決執行。
徐靜蕾表現恬淡如菊,溫婉如玉,拿捏都很到位。徐靜蕾以前演的都是「蹲在村口等丈夫」的角色,這次看到杜拉拉,眼前一亮。所以,她毅然決然地親自上陣了。不過,徐靜蕾臉上的粉厚了些,胳膊上的肉鬆了些,嘴裡的英語澀了些,撒嬌時的表情彆扭了些。
黃立行把男主人公表現得很男人,但在這場女人的戰爭裡,他只是一個「很男人」的綠葉。對他來說,要搞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愛什麼似乎不是件簡單的事。所以在誤會後,他都懶得多一個解釋,而是選著了兩年的逃避。網上流傳一組工作照,據說在一場與老徐的激吻戲後,黃立行褲襠緊繃,人們看了之後紛紛表示「笑瘋了」。
《杜拉拉升職記》影評莫文蔚,吳佩慈,李艾這三個大配角,身材,造型,衣服,演技都比主演要出彩。莫文蔚飾演玫瑰,一個非常懂得進退的女強人,氣場很強,真有外企高級主管的氣勢,在付出了許多得不到相應的職位回報,同一堵牆下兩人連想法都要用手機來溝通,是誰都會對生活和感情失望,要看通看開,要多大的胸懷啊,所以,在公司年會上,玫瑰與曾經的愛人共舞,一步,一圈,一個轉身,那種眼波流轉,那種妖嬈,誰說女人四十豆腐渣,人家就是黃金聖女越老越美。吳佩慈把大眼睛單純八卦的helen演的很到位;鳳凰衛視的王菁瑛,只是客串了一把,但表現挺搶眼,很豔麗也有氣質,紅色的衣服非常美。電影的畫面豔麗至極,仿佛每個鏡頭都帶你到時裝SHOW!整個電影節奏明快,幽默,養眼。很好看,也有不少小片段搞笑又輕鬆。李艾和吳佩慈也相當鮮活,每天衣著光鮮在公司裡扭來扭去,咋咋呼呼,表演浮誇卻非常搭調。
這部電影總體上令人振作,它是中國跑步進入現代社會的一個標誌,我們可從這部電影中看到奮力奔跑的代價。這裡沒有什麼大地和天空,但這裡有豐富的物質,這是品牌的世界,品牌是高質量生活的象徵和保證,人們創造品牌,享受它,他們當然要付出代價。
《杜拉拉升職記》,不是一部很好的電影,但也絕不是差電影。
記住兩句話吧:
①事情有難度才證明幹事人的價值,相反,可有可無的人隨時可被替代,但沒有人不可以被替代!
②幹活!立刻!馬上!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