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七個漢字好多人都寫錯了(原來這二十多年來)
2023-07-28 07:24:05 1
作者 | 海盜書屋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
昨天看到有篇文章說很多人都將此字給寫錯了,我看完嚇了一跳,難以置信地重寫了好幾遍,結果還是寫錯了。如果此刻,你手邊有紙筆,不妨拿起筆試著寫一下,或者用手指頭比劃比劃,寫完之後再接著看我下面的解說。這個被稱為最容易寫錯的漢字是「冒」字。
寫完之後,你觀察下自己寫得「冒」字的上半部分,看你寫的是什麼字形,是不是「曰」,如果是,就說明一直以來,你也把它寫錯了。
「冒」字的部首是冂 (讀音jiōng),我們習慣上會把它看成「日」部,可能原因是楷書田字格寫此字的時候,上半部分裡的兩橫雖然是不連的,但整個形體卻有點內收,很容易看成「日」或「曰」字。而它演變的源頭其實是「冃(讀音mào)」。
據說,冃是象形字,就是帽子戴在眼睛上方,後來慢慢演變成了「冒」。當我將「帽」字,用篆字字體軟體轉換後,看到此字有些字體的上半部分是很形象的帽子形象(想想最經典的雷鋒帽的樣子~)。
練習小篆後,我偶爾會留意文字的演變,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有些字形演變非常有意思。我現在似乎理解了為什麼有些書法大家會偏愛古體字(指即小篆及以前的文字),古字的樸拙看起來很簡單,如孩子們剛學寫字時那種天然的稚氣。但寫起來卻極難,對於一個成人來說,即便他平時寫字很好看,但要將古體字寫得像以及韻味足,其實非常困難。
這種難度,畢卡索最有體會,他說「我終其一生都在向孩子學習如何作畫」,以及「我用了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古體字像畫,是人類書法童年時期的產物,它們稚嫩、笨拙、不夠精緻,卻也是後來人們樂此不疲要去挑戰的高度。大概,「復歸於嬰兒」的那種純樸自然、沒有負擔的境界太吸引人了。
為給此文配圖,我今天臨時寫了以下9個不同的「帽」字,以強化記憶。雖然日常寫字,我可能還會出於慣性將它寫錯,但知道了來龍去脈之後,我感覺它有了新生命。這個被我誤會了這麼久的文字,真是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