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合酸土壤改良劑的製作方法
2023-07-28 07:36:16 3
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螯合酸土壤改良劑。
背景技術:
在據統計,我國約有5.5億畝的鹽鹼地,屬於高PH型的鹽鹼地約為3.5億畝,近80%的高PH型鹽鹼地分布在我國的缺水的西北地區,由於利用化學法改良鹽鹼地可以節約大量的水資源而勢在必行。在現有的高PH型鹽鹼地的化學改良技術中,改良劑主要由含鈉或其他金屬陽離子構成的有機鹽組成,在改良土壤的過程中,含鈉或其他金屬陽離子的有機鹽會造成進一步的土壤鹽化,而對土壤造成二次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在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不含鈉或其他金屬陽離子的有機鹽的、不會造成二次鹽化傷害的複合型的螯合酸土壤改良劑。
在本發明的螯合酸土壤改良劑,由聚蘋果酸、檸檬酸、烷基苯磺酸及複合胺基酸組成,其特徵是聚蘋果酸、檸檬酸、烷基苯磺酸及複合胺基酸的有效物質的質量比為3:1:1:1,用含糖2-3%的水溶液稀釋溶解成均質溶液,有效含量為30-65%。
上述的聚蘋果酸的分子式為(C4H4O4)n,平均分子量為300-1000。
上述的烷基苯磺酸的結構是含碳10-16直鏈烷基苯磺酸,優選為十二烷基苯磺酸。
本發明的螯合酸土壤改良劑的製備方法為:在常溫常壓下,按比例將聚蘋果酸、檸檬酸、烷基苯磺酸及複合胺基酸按比例混合,各組分的配比誤差控制在±20%以內,用含糖2-3%的水溶液稀釋溶解,其有效固含量控制在30-65%以內,充分攪拌混合溶解成均質溶液,用100目篩過濾即可。
本發明優點是:不僅不含無效金屬離子,不會對土壤造成二次鹽化傷害,而且也具有用量少、製備方法簡單、使用方便的優點。經對鹽鹼地種植的打瓜、棉花、玉米等職務的對比試驗,每畝每次噴施0.5-1.5公斤,每季共噴施2-3遍,每畝可增產15-3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在以下的實施例中,聚蘋果酸的分子量為400-500,烷基苯磺酸為十二烷基苯磺酸。
實例1:按上述的比例與製備方法, 製得有效固含量為36%的螯合酸土壤改良劑,在新疆建設兵團農二師24團的含鹽量為1.2%、PH為8.3的鹽鹼地,對種植的棉花進行了對比試驗,每畝棉花每次噴施1.0公斤,共噴施2遍,土壤的PH值平均降低0.3-0.5個單位,棉花增產21.5%。
實例2:按上述的比例與製備方法, 製得有效固含量為48%的螯合酸土壤改良劑,在新疆建設兵團農二師24團的含鹽量為1.17%、PH為8.1的鹽鹼地,對種植的打瓜進行了對比試驗,每畝打瓜每次噴施1.5公斤,共噴施3遍,土壤的PH值平均降低0.45-0.65個單位,打瓜的瓜籽增產31.5%。
實例3:按上述的比例與製備方法, 製得有效固含量為60%的螯合酸土壤改良劑,在新疆建設兵團農二師24團的含鹽量為1.35%、PH為8.5的鹽鹼地,對種植的玉米進行了對比試驗,每畝玉米每次噴施0.5公斤,共噴施2遍,土壤的PH值平均降低0.4-0.6個單位,玉米增產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