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拆卸的船用液壓聯軸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28 18:39:01 1
專利名稱:方便拆卸的船用液壓聯軸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軸與軸之間連接或軸帶法蘭之間的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國內外近幾十年來用於船舶、機械等行業軸與軸之間的連接已發展了液壓無鍵聯 接,現有技術的液壓聯軸器結構,其外套是多層結構,接觸面未經任何處理的液壓聯軸器, 這種型式外套、內套、軸之間不能承受較高的壓力,壓力一高裝拆時內外套相對移動時要拉 傷或咬孔;這種液壓聯軸器,其外套予應力設計使聯軸器最大處應力降低,即外套內表面處 應力降低,但由於外套由兩個部件組成,鍛件加工費用高,而且加工量大,成本相對比較高; 另外在安裝和拆卸時仍有拉傷、粘咬現象發生;這種結構摩擦係數及傳遞功率的能力低。另一方面,由於液壓聯軸器內套中需預先放置待安裝的光軸,光軸的外徑和內套 的內徑不能相差過大和過小,否則過大容易造成光軸與內套之間的連接不緊固,過小則使 光軸不容易預先放置到內套中。目前尚未見到較好的解決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方便拆卸的船用 液壓聯軸器,它具有易裝卸、抗粘咬、效率高的特點。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是方便拆卸的船用液 壓聯軸器,包括外套和內套,所述外套套裝在所述內套上,所述外套的外表面和內表面分別 為圓柱體和圓錐體,所述內套的外表面和內表面分別為圓錐體和圓柱體,且所述外套內表 面和所述內套外表面的錐度相同,所述外套一端的內表面設置一臺階,並和所述內套外表 面形成油缸,所述油缸內設有密封環和活塞,所述外套內表面設有螺旋形油槽,所述活塞採 用彈頭螺紋固定在所述內套上,所述內套的內表面設有淺的儲油槽,所述內套和所述外套 構成的摩擦副之一經硫、氮、碳非金屬元素滲透處理形成過渡分層結構。採用上述方案後,由於整個液壓聯軸器主要由內套和外套兩個部件構成,大大減 少了加工量和加工成本,也較好的解決了應力降低的問題。在裝拆過程中內、外套接觸面有 油存在,當安裝後因內、外套之間有極大的比壓,把油擠到油槽中去,即大部份接觸面無油 存在,而軸與內套之間由於內套的內表面上設有淺的儲油槽,可以儲存適量的滑油,比較容 易往內套中安裝光軸,內套壓緊光軸後,將滑油擠到儲油槽中,因而安裝後軸與內套之間無 油存在,不會影響內套夾緊光軸並傳遞功率的效果。外套上加工有油缸注油孔和油槽注油孔,它們分別與油缸和螺旋形油槽連通,安 裝時分別向油缸注油孔和油槽注油孔中注入滑油,使外套膨脹並使內套逐漸進入外套中, 然後釋放高壓滑油,完成液壓聯軸的過程。內套與活塞之間採用彈頭螺紋連接,彈頭螺紋為 弧形螺紋,大大提高活塞的軸向推力。所述的內套外表面或者外套的內表面經非金屬元素滲透處理後為過渡分層結構, 其中,表面層為硫、氮和碳三種元素混合的防鏽層,層厚約0. 006 0. 02mm ;第二層為硫、氮和碳三種元素混合的耐摩層,層厚約0. 3mm,其幹摩擦係數達0. 45 0. 60 ;內層為基層。耐 摩層是本實用方便拆卸的船用液壓聯軸器的摩擦面。本實用新型便拆卸的船用液壓聯軸 器採用金屬表面擴散非金屬元素硫、氮和碳,建立耐摩層和防鏽層,從而改變鋼材的表面性 能,利用非金屬元素的耐摩、抗咬死、抗疲勞、自潤滑和耐蝕等性能,在摩擦面滲透非金屬元 素硫、氮和碳,即使摩擦面達到高的抗摩、抗粘咬性能,同時又具有優良的摩擦性能,增加傳 遞能力,提高效率,使在摩擦付間不滴油,即幹摩擦狀態下也不粘咬,而且,傳遞扭矩大大增 加,內、外套在高壓下相對移動不會產生粘咬。在所述活塞和所述密封環之間設置一尼龍擋圈(圖中尼龍擋圈未畫出),以防油 缸內產生高壓時橡膠密封環擠入螺紋中,免造成活塞卡死在內套上無法旋下。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方便拆卸的船用液壓聯軸器作進一 步的詳細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方便拆卸的船用液壓聯軸器套筒式安裝結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外套4內表面加工有螺旋形油槽6 ;外套4外表面是圓柱體,內表面是圓錐體,外 套4緊壓在內套7上;內套7外表面是圓錐體,內表面是圓柱體,內套7緊壓在兩根光軸8 上,兩根光軸8為同一軸線;內套7的外表面與外套4的內表面為相同錐度的錐面;外套4 一端內表面設置一臺階,和內套7外表面形成油缸3,油缸3內有密封環(圖中密封環未畫 出)和活塞1,活塞1端部伸出油缸3,活塞1採用彈頭螺紋固定在內套7端部上。在所述 活塞1和所述密封環之間設置一尼龍擋圈(圖中尼龍擋圈未畫出),以防油缸3內產生高壓 時橡膠密封環擠入螺紋中,免造成活塞1卡死在內套7上無法旋下。內套7的內表面設有淺的儲油槽(圖中儲油槽未畫出),便於光軸8預先放置在內 套7中。在外套4外表圓柱體上設置油缸注油孔2和油槽注油孔5,且油缸注油孔2和油 缸3連通,油槽注油孔5和外套4內表面的油槽6連通,安裝時接高壓油泵,安裝完後用悶 螺釘和止動墊片封死。所述的外套4內表面為過渡分層結構,其中,表面層為硫、氮和碳三種元素混合 的白亮防鏽層,層厚0. 006 0. 02mm ;第二層為硫、氮和碳三種元素混合的耐摩層,層厚 0. 3mm,其幹摩擦係數達0. 45 0. 60 ;內層為基層。
權利要求一種方便拆卸的船用液壓聯軸器,包括外套(4)和內套(7),所述外套(4)套裝在所述內套(7)上,所述外套(4)的外表面和內表面分別為圓柱體和圓錐體,所述內套(7)的外表面和內表面分別為圓錐體和圓柱體,且所述外套(4)內表面和所述內套(7)外表面的錐度相同,所述外套(4)一端的內表面設置一臺階,並和所述內套(7)外表面形成油缸(3),所述油缸(3)內設有密封環和活塞(1),所述外套(4)內表面設有螺旋形油槽(6),其特徵是所述活塞(1)採用彈頭螺紋固定在所述內套(7)上,所述內套(7)的內表面設有淺的儲油槽,所述內套(7)和所述外套(4)構成的摩擦副之一經非金屬元素滲透處理形成過渡分層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方便拆卸的船用液壓聯軸器,其特徵是所述的外套(4) 上加工有油缸注油孔(2),且與油缸(3)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方便拆卸的船用液壓聯軸器,其特徵是所述的外套(4) 上加工有油槽注油孔(5),且與螺旋形油槽(6)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方便拆卸的船用液壓聯軸器,其特徵是所述的內套(7) 外表面經非金屬元素滲透處理後為過渡分層結構,其中,表面層為硫、氮和碳三種元素混 合的防鏽層,層厚約0. 006 0. 02mm ;第二層為硫、氮和碳三種元素混合的耐摩層,層厚約 0. 3mm,其幹摩擦係數達0. 45 0. 60 ;內層為基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方便拆卸的船用液壓聯軸器,其特徵是所述外套(4) 的內表面經非金屬元素滲透處理後為過渡分層結構,其中,表面層為硫、氮和碳三種元素混 合的防鏽層,層厚約0. 006 0. 02mm ;第二層為硫、氮和碳三種元素混合的耐摩層,層厚約 0. 3mm,其幹摩擦係數達0. 45 0. 60 ;內層為基層。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方便拆卸的船用液壓聯軸器,其特徵是所述活塞(1) 和所述密封環之間設置一尼龍擋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軸與軸之間連接或軸帶法蘭之間的連接裝置。本實用新型方便拆卸的船用液壓聯軸器,包括外套和內套,所述外套套裝在所述內套上,所述外套的外表面和內表面分別為圓柱體和圓錐體,所述內套的外表面和內表面分別為圓錐體和圓柱體,且所述外套內表面和所述內套外表面的錐度相同,所述外套一端的內表面設置一臺階,並和所述內套外表面形成油缸,所述油缸內設有密封環和活塞,所述外套內表面設有螺旋形油槽,所述活塞採用彈頭螺紋固定在所述內套上,所述內套的內表面設有淺的儲油槽,所述內套和所述外套構成的摩擦副之一經硫、氮、碳非金屬元素滲透處理形成過渡分層結構。它具有易裝卸、抗粘咬、效率高的特點。
文檔編號F16D1/091GK201696507SQ201020233079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8日
發明者丁曉陽, 丁鬱華, 張炳炎 申請人:江蘇華陽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東臺船舶及海洋工程設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