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汙泥烘乾的製造方法
2023-08-13 05:31:21 1
一種汙泥烘乾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汙泥烘乾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汙泥漏鬥、傳輸帶、乾燥箱和集泥灌,汙泥漏鬥下端連接第一傳輸帶,第一傳輸帶將汙泥輸送到乾燥箱內,第二傳輸帶位於第一傳輸帶下方,盛接第一傳輸帶上落下的汙泥,第三傳輸到位於第二傳輸帶的下方,盛接第二傳輸帶上落下的汙泥,第二傳輸帶的傳輸方向與第一、第三傳輸帶的傳輸方向相反,集泥灌連接乾燥箱的後端,集泥灌的上端設有水汽出口,集泥灌的下端設有幹泥收集箱。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熱能利用率高,生產效率高,幹泥回收方便的有益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汙泥烘乾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泥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汙泥烘乾機。
【背景技術】
[0002]汙水處理所產生的汙泥具有較高的含水量,由於水分與汙泥顆粒結合的特性,採用機械方法脫除具有一定的限制,汙泥中的有機質含量、灰分比例特別是絮凝劑的添加量對於最終含固率有著重要影響。一般來說,採用機械脫水可以獲得20% - 30%的含固率,所形成的汙泥也被稱為泥餅。泥餅的含水率仍然較高,具有流體性質,其處置難度和成本仍然較高,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減量。目前常用的手段除了自然風乾之外,還有通過輸入熱量形成蒸發,採用熱量進行乾燥的處理就是熱幹化。自然風乾之外耗時太長,而已需要的工作場地比較大,傳統的熱幹化,採用旋轉筒對汙泥進行加熱,汙泥與加熱裝置接觸面小,生產效率不高,需要耗費大量能源,而且幹汙泥不方便回收。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熱能利用率高,生產效率高,方便收幹泥的汙泥烘乾機。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汙泥烘乾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汙泥漏鬥、傳輸帶、乾燥箱和集泥灌,汙泥漏鬥下端連接第一傳輸帶,第一傳輸帶將汙泥輸送到乾燥箱內,第二傳輸帶位於第一傳輸帶下方,盛接第一傳輸帶上落下的汙泥,第三傳輸到位於第二傳輸帶的下方,盛接第二傳輸帶上落下的汙泥,第二傳輸帶的傳輸方向與第一、第三傳輸帶的傳輸方向相反,集泥灌連接乾燥箱的後端,集泥灌的上端設有水汽出口,集泥灌的下端設有幹泥收集箱。
[0005]所述第一傳輸帶的尾端設有第一刮泥板。第一刮泥板將第一傳輸帶上的汙泥刮落到第二傳輸帶上。
[0006]所述第二傳輸帶的尾端設有第二刮泥板。第二刮泥板將第二傳輸帶上的汙泥刮落到第三傳輸帶上。
[0007]所述第三傳輸帶的尾端設有第三刮泥板。第三刮泥板將第三傳輸帶上的汙泥刮落到集泥灌中。
[0008]本實用新型通過在乾燥箱內設置三個傳輸帶,增加汙泥在乾燥箱內流轉的時間,提高熱能利用率,使得汙泥中的水分揮發更充分。每個傳輸帶的尾端均設置一個刮泥板,可以防止汙泥粘貼傳輸帶,加快汙泥的流轉和脫離。
[000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熱能利用率高,生產效率高,幹泥回收方便的有益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1所示,一種汙泥烘乾機,包括汙泥漏鬥1、傳輸帶、乾燥箱2和集泥灌3,汙泥漏鬥I下端連接第一傳輸帶4,第一傳輸帶4將汙泥輸送到乾燥箱2內,第二傳輸帶5位於第一傳輸帶4下方,盛接第一傳輸帶4上落下的汙泥,第三傳輸帶6到位於第二傳輸帶5的下方,盛接第二傳輸帶5上落下的汙泥,第二傳輸帶5的傳輸方向與第一、第三傳輸帶的傳輸方向相反,集泥灌3連接乾燥箱2的後端,集泥灌3的上端設有水汽出口 7,集泥灌3的下端設有幹泥收集箱8。所述第一傳輸帶4的尾端設有第一刮泥板4a。所述第二傳輸帶5的尾端設有第二刮泥板5a。所述第三傳輸帶6的尾端設有第三刮泥板6a。
【權利要求】
1.一種汙泥烘乾機,其特徵在於:包括汙泥漏鬥、傳輸帶、乾燥箱和集泥灌,汙泥漏鬥下端連接第一傳輸帶,第一傳輸帶將汙泥輸送到乾燥箱內,第二傳輸帶位於第一傳輸帶下方,盛接第一傳輸帶上落下的汙泥,第三傳輸帶位於第二傳輸帶的下方,盛接第二傳輸帶上落下的汙泥,第二傳輸帶的傳輸方向與第一、第三傳輸帶的傳輸方向相反,集泥灌連接乾燥箱的後端,集泥灌的上端設有水汽出口,集泥灌的下端設有幹泥收集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汙泥烘乾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傳輸帶的尾端設有第一刮泥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汙泥烘乾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傳輸帶的尾端設有第二刮泥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汙泥烘乾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傳輸帶的尾端設有第三刮泥板。
【文檔編號】C02F11/12GK203782008SQ201420149024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9日
【發明者】楊俊鋒 申請人:楊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