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膽道雙t型引流管的製作方法
2023-08-13 06:54:41 3
專利名稱:一種膽道雙t型引流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是肝門部膽管狹窄整形術後用於支撐左右肝 管及肝外膽管並進行引流的一種膽道雙T型引流管。
背景技術:
臨床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成為膽囊切除術的首選術式,其組織損傷小、手術 後病人恢復快,然而膽管損傷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最多的併發症之一 (黃志強.腹腔 鏡膽囊切除術.見黃志強,主編.黃志強膽道外科學.第一版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407-415),往往引起肝門部膽管狹窄,膽汁流通不暢,需進行肝門部膽管整形。目前, 肝門部膽管整形術後用於支撐膽管引流膽汁的為普通的T形管,其由長臂和左、右短臂組 成,長臂垂直連接於左、右短臂之間,形成T字形三通管。使用時,將左右短臂分別置於左右 肝管內,長臂則自膽管引出並延伸至體外,T形管起支撐膽管引流膽汁的作用。然而由於T 形管長、短臂之間的角度與左右肝管和膽管間的生理角度相差較大,置入後,T形管管壁的 硬度又不足以支撐住所承受的壓力,易於形成膽道成角畸形,致使膽汁引流不暢,且因T形 管留置時間較長,通常在6個月以上,所以還可能在成角畸形處因流變學的變化而產生膽 泥沉積,從而加重堵塞,不利於患者康復。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有效支撐肝外膽道全程、防止膽道成角、利於膽 汁引流的膽道雙T型引流管。 本實用新型由左右短臂、中臂和長臂組成,中臂垂直連接於左、右短臂之間,形成 一個T字形三通管,長臂連接於中臂形成又一個T字形三通管,且長臂垂直於中臂與左右短 臂所在的平面。 使用時,根據肝外膽道形狀對雙T型引流管進行修剪,左右短臂可分別置於左右
肝管,將中臂置於肝外膽管,自膽管切開處將長臂引出體外。由於長、短臂之間有中臂的存
在,經修剪拐彎角度基本與左右肝管和膽管間的生理角度相匹配,因此不會形成膽道成角
畸形,能有效支撐肝外膽道全程,有利於膽汁的引流。患者康復後按常規取出。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有效支撐肝外膽道全程,防止膽道成角,利於
膽汁引流,從而提高了肝門部膽管狹窄整形術的質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膽道雙T型引流管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由左右短臂1、中臂2和長臂3組成,中臂2垂直連接於左、右短臂之間,形成一個T字形三通管,長臂3連接於中臂形成又一個T字形三通管,且長臂垂直於中
臂與左右短臂所在的平面。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按常規採用乳膠材料製成,其左、右短臂1各長3cm,中臂2長6cm, 其中,長臂3與短臂1之間的長度為3cm,長臂3長40cm,各臂的外徑均為0. 5cm,內徑為 0. 3cm。 實施例2. 本實用新型左右短臂1各長2. 5cm,中臂2長7cm,其中,長臂3與短臂1之間的長 度為3cm,長臂3長40cm,各臂外徑均為0. 6cm,內徑為0. 4cm。 本實用新型按需可製作成不同的規格型號。
權利要求一種膽道雙T型引流管,其特徵在於由左右短臂(1)、中臂(2)和長臂(3)組成,中臂(2)垂直連接於左、右短臂之間,形成一個T字形三通管,長臂(3)連接於中臂形成又一個T字形三通管,且長臂(3)垂直於中臂(2)與短臂(1)所在的平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是肝門部膽管狹窄整形術後用於支撐左右肝管及肝外膽管並進行引流的一種膽道雙T型引流管。由左右短臂(1)、中臂(2)和長臂(3)組成,中臂(2)垂直連接於左、右短臂之間,形成一個T字形三通管,長臂(3)連接於中臂形成又一個T字形三通管,且長臂垂直於中臂與短臂所在的平面。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有效支撐肝外膽道全程,防止膽道成角,利於膽汁引流,從而提高了肝門部膽管狹窄整形術的質量。
文檔編號A61M25/00GK201481956SQ20092020785
公開日2010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14日
發明者劉辰, 姜小清, 張柏和, 易濱, 程慶保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