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2023-08-13 04:58:42 1
王勃,在文壇上有兩大點讓人感慨,一個是他那短短26年春秋,一個就是他所流傳下來的《滕王閣序》。滕王閣因《滕王閣序》而舉世聞名,這與王勃脫不了關係。
王勃,六歲能詩文,是一大神童,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傑」,是「初唐四傑」之首,人稱「詩傑」。其文章造詣,在《滕王閣序》中,讓人嘆為觀止。《滕王閣序》
中,引據論典,讓人拍手叫好。任何一個句子,拿出來都是佳句,其文學功底不禁讓人望洋興嘆。直至很多年過去了,學過的人都能背幾句,「豫章故都,洪都新府「、」星飛翼珍,地接衡廬」、「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等等,尤其是他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自言「三尺微命,一介書生」,這也許就是他這一生的寫照。短短二十六年生命,卻給後人留下了千古絕唱。
少時成名的王勃,九歲就能修正一些史書上的錯誤。不可言說,王勃是一個人才。十六歲時,就已進士及第,這一生可以說有了大好前程。但是,也因為他的文章《鬥雞賦》而被唐高宗指責獲罪,高宗直嘆:「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有意虛構,誇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自此,王勃的一生也就開啟了他的悲劇之路。
公元671年,王勃因藏匿罪奴曹達,後怕走漏風聲,殺之而獲罪,後雖因大赦天下而沒有處死,但也是他整個一生悲劇的源頭。這一事件,最終連累了他父親,這是他最不願看到的,他父親被貶南荒交趾。
公元675年秋天,王勃前往交趾去看望他的父親,途經滕王閣,在宴會上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
本來這場喜宴是主人家為了炫耀提拔他的女婿而辦的。正值滕王閣翻新,主人家想讓女婿當場寫一篇序文來展現才學,在座的人都懂,但我們的王勃就不懂,自告奮勇地說要寫。主人家很不高興,就離席讓下人去看王勃寫什麼。剛開始看到開篇「豫章故都,洪都新府」,並不滿意,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事。當僕人報告"星飛翼珍,地接衡廬"時,沉吟不語,當王勃寫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得不感嘆,「真才子,當垂不朽!」
這一場盛宴,因王勃《滕王閣序》而聞名,滕王閣因為名聲鵲起。哪怕王勃只有一篇《滕王閣序》,也足以佔據文壇。後有傳言,此文傳至皇帝之手,皇帝大讚,問誰作,說是王子安。皇帝想再調遣他回來,可惜王勃在前往交趾看望父親的返程中,落水驚悸而死,最終魂歸南海,時年26歲。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裡。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時不我待,王勃這一生,也最終如他的《滕王閣序》所言,曲終人散,令人傷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