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模擬量模件自動化校準和測試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11 15:28:36 1
本實用新型屬於自動化測試技術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模擬量模件的自動化校準和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在自動控制領域中,模擬量AI的使用非常普遍,各種溫度、溼度等傳感器輸出的通常都是模擬量,所以許多自動化裝置中都會包含AI模件。在傳統的AI模件的測試過程中,需要結合示波器和信號源等一起,通過人工對AI模件的每一迴路進行校準測試,但是由於人工存在一定的主觀因素,往往造成調試質量的參差不齊,從而影響整個裝置的質量及性能。同時通過人工測試,需要複雜的接線,逐個迴路的測試,速度慢,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模擬量的自動化校準和測試裝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模擬量模件自動化校準和測試裝置,包括主控晶片、數模轉換晶片以及通過主控晶片的引腳擴展出的UART接口和網口,所述主控晶片和數模轉換晶片通過數據總線連接,所述數模轉換晶片通過片選擴展出多個模擬量輸出接口。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數模轉換晶片設有十個模擬量輸出接口。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主控晶片上設有一個UART接口。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模擬量輸出接口和待測試模件通過排線連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UART接口和待測試模件通過雙絞線連接。
其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通過網口與PC機連接,通過模擬量輸出接口和待測試的AI模件連接,通過UART接口和待測試的AI模件的UART接口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PC機的網絡命令啟動對待測試AI模件的校準和測試,實現了對待測試的AI模件的自動化的校準和測試,排除人工檢測時的主觀因素,使得測試結果更為準確,並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一種模擬量模件的自動化校準和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1.主控晶片、2.數模轉換晶片、3.網口、4.模擬量輸出接口、5.UART接口、6、PC機、7.待測試AI模件。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模擬量模件的自動化校準和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模擬量模件自動化校準和測試裝置包括主控晶片1、數模轉換晶片2、網口3、模擬量輸出接口4和UART接口5。
主控晶片1和數模轉換晶片2通過數據總線連接,主控晶片1通過自身引腳擴展出網口3和UART接口5,數模轉換晶片2通過片選信號擴展出多個模擬量輸出口4。模擬量輸出接口4和待測試模件的AI口通過排線連接。UART接口5和待測試模件通過雙絞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啟動和關閉是由PC機6上的測試人機互動軟體通過網口發送開始命令和結束命令決定的,PC機6上的測試軟體同時可以顯示待測模件的測試結果及每一個模擬量迴路的具體參數,可以讓測試人員很直觀的看出待測模件的校準和測試結果。
在該實施例中,數模轉換晶片2擴展出了十個模擬量輸出接口4,依次為AO1-AO10。主控晶片1上設有一個UART接口5。主控晶片1採用的是邁衝科技的ARM9X25高性能處理器。本裝置採用的系統為Linux系統。
工作原理為:本裝置啟動後,首先開始對模擬量模件進行校準,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主控晶片1首先讓數模轉換晶片2輸出4ma信號,然後片選到AO1輸出,通過URAT接口給待測試的AI模件發送命令,告訴待測試的AI模件開始測量AI1的值,當待測試模件正常測試到AI1的穩定值後,待測試的AI模件通過UART接口發送命令告訴本裝置第一路完成。依照上述同樣的步驟主控晶片1依次片選AO1到A010,讓待測的AI模件測量到輸出為4ma時AI1到AI10的測量值。
(2)接下來主控晶片1讓數模轉換晶片2輸出16ma信號,然後片選到AO1輸出,通過URAT接口5給待測試的AI模件發送命令,告訴待測試的AI模件開始測量AI1的值,當待測試的AI模件正常測試到AI1的穩定值後,待測試的AI模件通過UART接口5發送命令告訴本裝置第一路完成。依照上述同樣的步驟主控晶片1依次片選AO1到A010,讓待測的AI模件測量到輸出為16ma時AI1到AI10的測量值。
(3)完成上述兩個步驟後,主控晶片1通過UART接口5發送命令給待測試的AI模件,讓其對各路AI進行擬合校準,當待測模件校準完成後通過UART接口5發送命令通知裝置。
完成校準後,開始進行測試,主控晶片1讓數模轉換晶片2輸出12ma信號,然後片選到AO1輸出,通過UART接口5命令通知待測試的AI模件開始對AI1口進行採集,待測試的AI模件測試到值後,通過UART接口5將結果返回給裝置保存,同樣的步驟主控晶片1依次片選AO1到A010,讓待測的AI模件測量到輸出為12ma時AI1到AI10的測量值,同時返回給本裝置。本裝置獲取到所有的測量值後,計算標準輸出16ma和測量值的偏差,判斷每一路待測試模件的AI口的測試結果。
最後本裝置通過網口將測試結果返回給PC機6,讓測試軟體顯示具體測試結果,從而完成一塊模擬量模件的校準測試。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