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水分乾燥加熱裝置製造方法
2023-08-12 10:21:26 1
一種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水分乾燥加熱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水分乾燥加熱裝置,包括一電控櫃、一固定工裝、及與電控櫃相電連接的電加熱棒和熱電偶,電加熱棒和熱電偶插入換熱管內並通過所述固定工裝固定,通過將電加熱棒插入換熱管中,電加熱棒工作發熱,實現對蒸汽發生器中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間隙水分進行乾燥,其中電控櫃與電加熱棒、熱電偶相電連接,形成完整的加熱和溫控系統,熱電偶置於換熱管內以監控加熱過程的溫度,保證加熱乾燥的效果,當蒸汽發生器處於豎直立起時,即換熱管呈豎直狀態,電加熱棒和熱電偶還可通過固定工裝固定於換熱管內,避免其脫落,本發明用於水分乾燥裝置【技術領域】。
【專利說明】一種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水分乾燥加熱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水分乾燥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水分乾燥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核島主設備蒸汽發生器進行水壓試驗後,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對換熱管和管板間隙中的水分進行乾燥,由於換熱管已進行了管板厚度範圍全長的液壓脹,與管板的管孔內壁緊密結合,因此要乾燥換熱管與管孔間隙水分必須通過加熱烘乾的方法,目前主要的加熱辦法主要有火炬加熱或者電加熱片加熱,這兩種辦法均存在以下缺點:設備和工位布置困難;加熱範圍大,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小範圍加熱;溫度控制難度大;容易局部超溫,存在質量風險。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方便、適應性強、加熱靈活且安全可靠的用於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水分乾燥加熱裝置。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一種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水分乾燥加熱裝置,包括一電控櫃、一固定工裝、及與電控櫃相電連接的電加熱棒和熱電偶,所述電加熱棒和熱電偶插入換熱管內並通過所述固定工裝固定。
[0005]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電加熱棒包括電加熱棒體和設於電加熱棒體內的電熱阻絲,在所述電加熱棒體兩端分別套有支撐圈。
[0006]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支撐圈的外徑小於換熱管的內徑。
[0007]進一步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固定工裝包括設有斜面的第一楔形塊和第二楔形塊,所述第一楔形塊與第二楔形塊通過斜面配合形成一圓柱體,所述第一楔形塊與第二楔形塊通過斜面摩擦自鎖原理卡緊固定在換熱管內,所述第一楔形塊下端向外連接有一把手。
[0008]有益效果:此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水分乾燥加熱裝置通過將電加熱棒插入換熱管中,電加熱棒工作發熱,實現對蒸汽發生器中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間隙水分進行乾燥,其中電控櫃與電加熱棒、熱電偶相電連接,形成完整的加熱和溫控系統,熱電偶置於換熱管內以監控加熱過程的溫度,保證加熱乾燥的效果,當蒸汽發生器處於豎直立起時,即換熱管呈豎直狀態,電加熱棒和熱電偶還可通過固定工裝固定於換熱管內,避免其脫落,整個加熱乾燥過程中實現了有效的溫度控制,同時適應蒸汽發生器處於水平或立起等不同的工位狀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電加熱棒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固定工裝的第一楔形塊與第二楔形塊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A向視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固定工裝的把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參照圖1至圖6,本發明一種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水分乾燥加熱裝置,包括一電控櫃50、一固定工裝、及與電控櫃50相電連接的電加熱棒10和熱電偶20,電加熱棒10和熱電偶20插入換熱管40內並通過所述固定工裝固定。
[0011]此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水分乾燥加熱裝置通過將電加熱棒10插入換熱管40中,電加熱棒40工作發熱,實現對蒸汽發生器中換熱管40與管板60之間的間隙水分進行乾燥,其中電控櫃50與電加熱棒10、熱電偶20相電連接,形成完整的加熱和溫控系統,熱電偶20置於換熱管40內以監控加熱過程的溫度,保證加熱乾燥的效果,當蒸汽發生器處於豎直立起時,即換熱管40呈豎直狀態,電加熱棒10和熱電偶20還可通過固定工裝固定於換熱管40內,避免其脫落,整個加熱乾燥過程中實現了有效的溫度控制,同時適應蒸汽發生器處於水平或立起等不同的工位狀況。
[0012]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電加熱棒10包括電加熱棒體11和設於電加熱棒體11內的電熱阻絲12,在電加熱棒體10兩端分別套有支撐圈13,支撐圈13的外徑小於換熱管40的內徑。
[0013]電加熱棒10根據蒸汽發生器的換熱管結構尺寸進行設計,考慮到加熱過程中不能損壞換熱管40,因此在電加熱棒10兩端分別設有支撐圈13,以確保電加熱棒10不與換熱管40直接接觸,同時在設有支撐圈13處的電加熱棒10區域為不發熱區域,確保支撐圈13本身不過熱,從而保證加熱過程中換熱管40的溫度可控不超溫。支撐圈13的外徑應小於換熱管40的內徑,即支撐圈13的外徑尺寸預留了受熱膨脹的餘量,避免加熱過程由於電加熱棒10的熱脹導致對換熱管40本身造成擠壓而損壞換熱管40。
[0014]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固定工裝包括設有斜面的第一楔形塊31和第二楔形塊32,第一楔形塊31與第二楔形塊32通過斜面配合形成一圓柱體,第一楔形塊31與第二楔形塊32通過斜面摩擦自鎖原理卡緊固定在換熱管40內,第一楔形塊31下端向外連接有一把手33。
[0015]當蒸汽發生器處於豎直立起狀態時,還需一固定工裝對電加熱棒10和熱電偶20進行固定,該固定工裝主要利用斜面摩擦自鎖原理設計,其中第一楔形塊31與第二楔形塊32通過各種斜面配合組成一圓柱體,該圓柱體的外徑與換熱管40的內徑大小相適應,從圖4可看出,當第一楔形塊31受力向下移動時,在第一楔形塊31與第二楔形塊32之間的接觸斜面作用下,第一楔形塊31和第二楔形塊32周向向外撐開進而卡緊固定在換熱管40內形成自鎖,當第一楔形塊31受力越大,第一楔形塊31與第二楔形塊32的自鎖能力越強,從而第一楔形塊31和第二楔形塊32不會掉落,在第一楔形塊31下端連接有一把手33,可為電加熱棒10和熱電偶20提供承力或受力支點,進而將電加熱棒10和熱電偶20穩固在呈豎直狀態下的換熱管40內,避免掉落。
[0016]在本實施例中,蒸汽發生器中的換熱管為多個,呈矩陣展開排列,在間隔具有一段距離的兩個換熱管40內先固定第一楔形塊31和第二楔形塊32,並通過不鏽鋼條34搭接在的兩個第一楔形塊31上的把手33形成一橫梁作為承力或受力支點,電加熱棒10插入在中間區域段的換熱管40中,其低端抵靠在不鏽鋼條34,進而阻止電加熱棒10掉落。其中熱電偶20也通過固定工裝固定在相鄰的換熱管40中以監控溫度,具體地可在第一楔形塊31開有一斜孔,熱電偶20可穿在斜孔內並用螺釘緊固。
[0017]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所述【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水分乾燥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一電控櫃(50)、一固定工裝、及與電控櫃(50)相電連接的電加熱棒(10)和熱電偶(20),所述電加熱棒(10)和熱電偶(20)插入換熱管(40)內並通過所述固定工裝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水分乾燥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加熱棒(10 )包括電加熱棒體(11)和設於電加熱棒體(11)內的電熱阻絲(12 ),在所述電加熱棒體(10)兩端分別套有支撐圈(1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水分乾燥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圈(13)的外徑小於換熱管(40)的內徑。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換熱管與管板之間的水分乾燥加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工裝包括設有斜面的第一楔形塊(31)和第二楔形塊(32),所述第一楔形塊(31)與第二楔形塊(32)通過斜面配合形成一圓柱體,所述第一楔形塊(31)與第二楔形塊(32)通過斜面摩擦自鎖原理卡緊固定在換熱管(40)內,所述第一楔形塊(31)下端向外連接有一把手(33)。
【文檔編號】F26B25/00GK103615872SQ201310539691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4日
【發明者】陳懿養, 鄒傑, 陳剛, 鍾標全, 楊小傑, 戴光明, 董建民, 徐新武 申請人: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