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短的童話(這部童話為何經久不衰)
2023-08-11 13:42:23 4
上周的《夜讀》我推薦了安徒生的自傳《我的童話人生》,在留言中大家都說到了小時候對童話的喜愛。童話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的快樂,給當時懵懂的小腦袋打開了夢幻世界的大門。童話告訴我們,善良的人會有好報,做壞事會受到懲罰,努力的人都會得到幸福。長大之後,我們也許會說「童話都是騙人的」,但依然會講給孩子們聽,告訴他們,童話寄託著愛與夢想。
這兩則留言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時光,上世紀90年代初的童話書大多是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或者做成精選合集。我有一本藍色封皮的超厚童話合集,就像讀者留言裡說的那樣「薄薄的紙張、小小的字」,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總是看不膩,是閱讀路上最重要的啟蒙書。
這本童話合集中有經典的格林童話《青蛙王子》。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倒也不是因為我想和王子結婚,而是覺得滑溜溜的青蛙變成英俊的王子這個過程比較有趣。於是我天天往草叢裡看,青蛙是沒遇到,癩蛤蟆倒是看到好多隻。
這書裡有一個故事就是和癩蛤蟆有關,但我對它沒有太多好感。青蛙好歹能變王子,癩蛤蟆不會變就算了,還愛吹牛,以及各種闖禍,我可不想和它做朋友。於是乎,癩蛤蟆的故事被我嫌棄了,一嫌棄就是二十多年。
今年春末的某個清晨,我心血來潮在家附近的河岸散步。河岸兩邊種著柳樹,小鳥歡樂地唱著歌,綠綠的柳條垂到水面,隨風搖曳。我腦袋裡冒出了四個字:柳林風聲。緊接著,記憶深處的癩蛤蟆蹦出來了。我知道,是時候重溫那個故事了。
《柳林風聲 The wind in willows》,是英國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1859-1932)為患有眼疾的兒子編寫的睡前故事,1908年第一次出版。格雷厄姆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幼年喪母,酗酒成性的父親被剝奪撫養權後,他和兄弟姐妹住到伯克郡鄉下的外婆家。舅舅經常帶著孩子們在泰晤士河上劃小船,鄉村生活成了格雷厄姆創作《柳林風聲》的靈感。
鼴鼠是《柳林風聲》最先出場的小動物,它正在家裡熱火朝天地大掃除,一整個上午忙得腰酸背痛。春天的氣息飄進了地底下的小屋子,鼴鼠衝出屋子,穿過狹小的地道,用小爪子又是扒又是挖,嘴裡嘟囔著「我要上去,我要上去」。終於,鼴鼠的小鼻子伸到陽光下,它鑽出來,在一大片熱烘烘的青草地上打起滾來。
看到這樣的文字,我也想和鼴鼠一樣在春日的陽光裡快樂地打滾(笑)。《柳林風聲》的故事情節其實是比較平淡的,無非就是小動物在河岸、森林裡的日常生活,偶爾起一點小波瀾。而格雷厄姆對小動物表情動態的捕捉,對自然環境的生動描寫,是《柳林風聲》經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鼴鼠在草地上打完滾,穿過一道道灌木樹籬,鑽過一道道矮樹叢,最後來到漲水的河邊。它看得入了迷,「河依舊在不停地潺潺細語,悄悄地講述世界上最好聽的故事,它們來自大地的心底,最後要去講給永遠聽不夠的大海聽。」
這時候,第二個動物小夥伴要出場了。鼴鼠看到河對岸有個黑洞,「似乎一樣發亮的小東西在洞的深處一閃,不見了,接著又是一閃,像顆小星星……這是一張棕色的小臉,上面長著小鬍子,兩隻好看的耳朵和一層濃密光滑的毛。」
「你好,鼴鼠!」河鼠說。
「你好,河鼠!」鼴鼠說。
兩個小夥伴就這麼友好地相遇了。河鼠邀請鼴鼠坐上它的小船,去家裡拿上野餐籃子。鼴鼠開心地扭來扭去,「籃子裡面是什麼?」注意了,籃子裡有冷雞、冷舌頭、冷火腿、冷牛肉、醃小黃瓜沙拉、法國麵包卷、水芹三明治、罐頭肉沙拉、汽水、檸檬汁、蘇打水……明年春天如果你想搞個野餐會的話,請參照河鼠的配置。
另外兩隻小動物主角——獾、癩蛤蟆也陸續地登場了。獾是個上了歲數的長者,動物們管它叫「Sir(先生)」。老獾先生討厭吵鬧,討厭交際,它在鼴鼠和河鼠的野餐會上露了一臉就消失了,留下一句「哼!一堆人」。但老獾只是外表看起來冷漠,內心卻無比善良溫柔。它會在下雪天打開房門,讓迷路的小刺蝟進屋取暖,臨走時還給它們塞了零錢。
《柳林風聲》中戲份最多的癩蛤蟆非常有錢,別的小動物都住在洞裡,它有一座莊園。癩蛤蟆的出場可以說是神氣十足,河鼠劃小船,它架著一隻新賽艇,把水濺得一塌糊塗。癩蛤蟆不僅喜歡吹牛,還會去實現吹牛的目標,結局不是被打就是坐牢,把錢揮霍精光。老獾對癩蛤蟆的魯莽感到憂心忡忡,它召集了河鼠、鼴鼠商量如何讓癩蛤蟆變得成熟一點。忠誠的小夥伴總是能夠齊心協力想出各種辦法,它們幫助癩蛤蟆改掉壞毛病,從黃鼠狼手裡奪回了房子。
你可能會覺得癩蛤蟆是《柳林風聲》中的反面角色,不是的,這些小動物從來沒有什麼壞心眼。它們幸福地生活在河岸兩旁,只是偶爾亂說話,搞點惡作劇。就連霸佔癩蛤蟆莊園的黃鼠狼也洗心革面,他告訴小黃鼠狼們,遇見癩蛤蟆、河鼠、鼴鼠、老獾要恭敬地打招呼。
有人說,《柳林風聲》的文字和繪畫是綠色與金色的結合,就像是在秋天裡回憶夏天的美好。時隔多年,我再次讀它,已經不會去吐槽癩蛤蟆話真多了。我只希望書中的這些小動物都能成為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聽著柳林的風聲,一起在綠草地上野餐,然後快樂地打滾,打好多滾。
文/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