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詩句(自古英雄出少年)
2023-07-05 01:02:20 1
1905電影網專稿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百年曆程中有許多黨的故事值得重溫,值得銘記。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少年英雄肩負使命。自古英雄出少年!許多耳熟能詳的兒童紅色電影,真實地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真誠,是幾代人心中難以磨滅的熱血記憶。經過歲月的反覆淘洗,仍常看常新,超越時空。
每個人都有童年。而他們的童年是在階級壓迫下的苦水裡開始,在階級鬥爭的烈火中度過。曾任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廠長的藝術家於藍曾說:「在中國,哪部電影影響了三代人?就是《小兵張嘎》。」
《小兵張嘎》
《小兵張嘎》無疑是代表了兒童戰爭電影的高峰。 1964年元旦,電影《小兵張嘎》一經公映,立即引起了轟動,風靡南北。電影面世後,放映便從未停止過。
精彩的故事,滿足了觀眾的童心,孩子淳樸的童真、童趣更打動了一代國人。
該片改編自徐光耀的兒童抗戰題材小說《小兵張嘎》,被北京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崔嵬和歐陽紅櫻搬上銀幕。 這部跨越歷史長河的經典電影講述了張嘎如何一步步成長為一個革命戰士的故事。
這部電影在當年拍攝了大概520多個鏡頭,動用了大批人力物力資源,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異常艱苦,才得以真實的塑造出這位少年八路小分隊隊長身上的英雄氣。濃眉大眼,虎頭虎腦,嘎裡嘎氣。
嘎子所表現出的機智、幽默和骨子裡的堅毅都代表著當年抗日小戰士的特徵。水中與漢奸的鬥爭,嘎子以牙戰勝了槍桿子、義憤填膺地面對正在持槍找自己的士兵、以一己之力炸掉了碉堡……
以嘎子為代表的那個時代的兒童的成長,不是一種個體行為,而是一種隆重的集體儀式。
《閃閃的紅星》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紅星是咱工農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紅星是咱工農的心。」傳唱至今的這首《紅星歌》歷經歲月的反覆淘洗仍歷久彌新。《閃閃的紅星》裡的三首歌曲《紅星歌》《紅星照我去戰鬥》《映山紅》皆傳唱一時。
電影《閃閃的紅星》伴隨這些歌曲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成為人們追憶往事的符號之一。
這部彩色電影《閃閃的紅星》一經上映便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觀眾的狂熱使得《閃閃的紅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賣座的電影之一。在八個樣板戲佔領文藝舞臺的藝術貧乏的年代,《閃閃的紅星》以其清新、濃鬱的抒情風格讓觀眾耳目一新並發自內心地喜愛它。
《閃閃的紅星》拍攝於1974年,與《小兵張嘎》的拍攝相隔11年,比較起60年代故事片的創作空間,《閃閃的紅星》的拍攝顯得更為艱難。這一鮮活的少年形象,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製作人員專門把小說原作者李心田從濟南軍區請來共同參與創作。
為了尋找合適的小演員,導演幾乎跑遍了整個北京城,在各個小學裡轉。
團隊的努力,使得潘冬子這一經典的銀幕形象成為一代兒童心目中的楷模與偶像。從小種下革命的根,長大必然嚮往革命,並甘願為人民利益而奮鬥。
小冬子從小受到革命家庭的薰陶,有志氣,有膽量,有著超越年齡的沉著冷靜。 在閃閃的紅星照耀下,潘冬子積極參加對敵鬥爭,屢建奇功。
在戰鬥中破壞了吊橋,切斷了敵靖衛團的後路;他巧妙地把鹽化成水,躲過敵人崗哨的嚴密盤查,給山裡的紅軍送鹽;智鬥漢奸胡漢三,有力地配合了遊擊隊攻打姚灣鎮的軍事行動,為戰鬥迎來勝利。
潘冬子不怕犧牲、不怕艱難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歷經磨難後他最終戴上了那顆閃閃的紅星,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踏上了新的徵途。如今,這些紅色兒童電影已經上映幾十年,但時間並沒有磨去人們對影片的記憶。除此之外,在當時,出現了大批以革命戰爭年代為背景,表現兒童成長主題的經典作品。
他們經歷考驗,獲得成長,血與火的考驗中成長為一名真正的小戰士。《雞毛信》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以兒童為主角的戰爭題材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大獎的兒童電影。
在這部電影中,兒童團團長海娃手持紅纓槍,佇立在山頂,監視著遠處的敵人,他與鬼子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肩負傳送雞毛信的緊急任務。
《英雄小八路》裡的五個少年主動要求留在前線陣地,他們冒著炮火,用身體接通被敵人炸斷的電話線,保證我軍戰鬥命令及時下達。
《紅孩子》中的孩子們得知親人、村民遭敵人殘殺,化悲痛為力量而奮起抵抗一心追隨紅軍。
他們英勇的形象深深的印刻在觀眾的腦海裡,成為上一代人的一種關於歷史、關於童年老電影的親切記憶。 戰爭已然過去,千萬個英雄戰士前赴後繼換來如今的和平。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不需要像這些小英雄一樣,小小年紀就與敵人鬥智鬥勇。能在和平而又繁榮的時代裡長大,是每個人的幸運。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4月20日12:45、4月22日(本周四)12:00,電影頻道將播出《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向這些「小英雄」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