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歷史文化演變(歷史上的成都府三州之一)
2023-07-05 11:28:46 1
簡陽市位於成都東部,是四川面積最大的縣級市之一。簡陽這個名字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到現在也僅僅只有106年的歷史。而在更多的時間裡,簡陽的名字叫做簡州,清朝時期是成都府管轄的三州之一,在四川頗有名氣。
簡陽建縣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初年,即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簡陽縣境建立牛鞞縣,隸屬於蜀郡,開啟了簡陽建縣之始。
隋文帝時期,公元603年,朝廷於簡陽境內設置簡州,隸屬於益州,管轄陽安、平泉、資陽三縣,大致範圍為現在的成都龍泉驛區、簡陽市,以及資陽市的部分區域。
宋朝時期,簡州轄陽安、平泉兩縣,隸屬於成都府路管轄。至宋朝末年,由於兵荒,潼川府路所轄的資中、資陽、內江和龍水等縣,因廢置被併入簡州,此為簡陽歷史上管轄範圍最廣的時候,大致管轄現在的內江和資陽兩市的轄區。
明朝建立以後,由於蜀地地廣人稀,大多州郡被裁撤,簡州被降級為簡縣,同時裁撤資陽縣,併入簡縣,簡縣隸屬於成都府,為單一縣。明朝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簡縣恢復為簡州,管轄復建的資陽縣以及樂至縣。
清朝雍正五年,簡州所轄各縣全部被劃出,簡州始為散州,不轄縣,與漢州(今廣漢)、邛州(今邛崍)並列為成都府三州之一,是為成都東大門。終清一朝,簡州地位未曾再變更,此亦奠定了簡陽後來的區劃格局。
1913年,袁世凱進行區劃大調整,實行新縣制,簡州撤州為縣,並分別取簡州的第一字,以及歷史上陽安縣的首字,組合而為簡陽,簡陽的名字從此誕生,為成都東部的一個大縣。彼時,簡陽隸屬於道署位於成都縣的西川道管轄。
1935年,川政統一,簡陽縣歸屬於行署位於資中縣的四川第二督查區管轄,從此不在傳統的成都管轄區內,且與成都平原各縣首次分割。
值得一提的是,從西漢時期簡陽首次置縣開始,歷史上的簡陽先後歸屬於蜀郡、益州、成都府路、成都府、西川道管轄,一直到民國二十四年,簡陽縣被調整至資中的第二督查區為止,簡陽作為成都下轄的一個區域,足足有2200多年。
建國以後,簡陽縣被劃至內江專區,成為川南行署區的一部分。1953年,川南行署區被撤銷,簡陽縣依然隸屬於內江專區。
1959年,成都市擴容,簡陽縣龍泉山以西的部分平原鄉鎮被劃歸成都市,與華陽縣、新都縣的部分鄉鎮組建成了成都龍泉驛區。1976年,原屬於簡陽縣的洛帶等九個鄉鎮劃歸成都龍泉驛區,組成了現在成都龍泉驛區的區劃格局。簡陽縣的管轄範圍從此不涉及龍泉山以西的區域,完全退出了成都平原。
1985年,內江地區改為地級內江市,簡陽縣隸屬之。1994年,簡陽縣升級為縣級市,成為內江市代管的縣級市之一。1998年,內江市析分出西部四縣,建立資陽地區,簡陽市為資陽地區管轄。兩年以後,資陽地區改為地級資陽市,簡陽市為資陽市代管。
2016年,簡陽市劃歸成都市代管。隨即,成都東進布局開始實施,簡陽市再次劃分483平方公裡的區域組成成都高新東區,為成都高新區託管。2018年,簡陽劃出西部100平方公裡的區域,交由成都經開區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