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轉鑄塑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05 11:53:41 2

本實用新型屬於旋轉鑄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旋轉鑄塑系統。
背景技術:
旋轉鑄塑是將液態物料裝在密閉的模具中而使它以較低速度繞單軸或多軸旋轉,繞單軸旋轉的用於生產圓筒形製品,繞雙軸或靠振動運動的則用於生產密閉製品,物料借重力而分布在模具的內壁上,當達到凝膠點時則完全停止流動,然後將模具轉入冷卻工區,通過強制通風或噴水冷卻達到熟化或硬化後,即可從模具中取得製品。
現有的旋轉鑄塑是採用單工位製備,存在自動化程度差、工作效率低等問題,且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存在一定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旋轉鑄塑系統,解決現有的旋轉鑄塑裝置存在的自動化程度差、工作效率低、工作環境存在風險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旋轉鑄塑系統,包括機架,其中:它還包括若干旋轉鑄塑裝置、機械手、輸送裝置,所述機架包括機架底座、工作檯和軌道支架,所述工作檯設在機架底座上,所述軌道支架裝在工作檯兩邊緣的上端;
所述工作檯上設置有若干旋轉鑄塑裝置,所述輸送裝置包括成型腔送進皮帶機和成型腔送出皮帶機,成型腔送進皮帶機和成型腔送出皮帶機設置在旋轉鑄塑裝置的間隙中並位於工作檯上;
所述軌道支架的上端設置有導軌,導軌一端設置有伺服電機,在兩條導軌之間設置有橫向運動導軌,橫向運動導軌一端設置有橫向運動導軌伺服電機,所述橫向運動導軌上設有垂直於橫向運動導軌軸線方向的豎直運動導軌,豎直運動導軌上端設置有豎直運動導軌伺服電機,所述豎直運動導軌下部的一側設置有所述機械手,所述機械手在豎直運動導軌伺服電機作用下沿豎直運動導軌作上下往復運動;所述豎直運動導軌下部的前面設置有注膠頭。
進一步,所述機械手包括基座、步進電機、聯軸器、芯軸、下端板、兩隻卡爪、復位傳感器、定位傳感器和平行氣缸;
所述步進電機固定安裝在基座上端面上,步進電機動力輸出軸通過聯軸器與芯軸連接,所述芯軸設在基座設置的芯軸孔中,所述復位傳感器通過傳感器固定板設置在基座兩側;
所述芯軸下端面與下端板固定連接,下端板兩側設置有復位柱且復位柱與復位傳感器相對應;所述平行氣缸與下端板下表面連接,下端板一側邊緣設置有定位傳感器;
所述平行氣缸的活塞杆分別與兩隻卡爪的上端連接,驅動兩隻卡爪沿水平方向相對運動;所述卡爪下端設置有圓弧形夾持部,所述圓弧形夾持部分為上下兩層,下層夾持部的圓弧部分內側設置有緩衝墊。
進一步,所述聯軸器為梅花連軸器。
進一步,所述緩衝墊為橡膠墊或泡沫墊。
進一步,所述旋轉鑄塑裝置包括電機、底座、軸承座、聯接芯軸、成型腔、推盤、壓緊杆、彈簧、滾輪、氣缸和若干導杆,所述推盤套在軸承座的下部並位於底座上,軸承座設置在底座上並位於推盤中;所述推盤由錐形筒、連接筒和推盤底座構成,錐形筒的小端與連接筒的一端連接,連接筒的另一端與推盤底座的上端面連接,所述導杆設在推盤底座的邊緣,所述氣缸設置在底座一側的下方,所述氣缸活塞杆端部與推盤底座底面的一邊連接,並推動推盤上下運動;
所述電機設置在底座的中間,聯接芯軸裝在軸承座中,聯接芯軸的一端通過聯軸器與電機動力輸出軸連接,聯接芯軸的另一端與成型腔底座的底面連接,成型腔設在成型腔底座上;
所述成型腔底座兩側對稱設置有連接耳,壓緊杆的中上部鉸接在連接耳處,壓緊杆下端安裝有滾輪,壓緊杆中下部與聯接芯軸之間設置有彈簧,壓緊杆上端設置有卡緊頭。
進一步,所述底座邊緣設置有導向套並使導杆位於導向套中。
進一步,所述壓緊杆上方設置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兩端通過連接板與連接耳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自動化機械控制生產的旋轉鑄塑系統,多個旋轉鑄塑裝置的設置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導軌、橫向運動導軌、豎直運動導軌以及豎直運動導軌上機械手的設置可實現對多個旋轉鑄塑裝置上成型腔的拿取和放置;旋轉鑄塑裝置中通過推盤和壓緊杆相互配合運動,可實現對旋轉鑄塑裝置成型腔的壓緊定位,自動化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傳統旋轉鑄塑裝置在工作過程中人工操作所帶來的工作效率低、自動化程度差的影響;機械手中通過設置與芯軸連接的可旋轉下端板、復位傳感器和定位傳感器,可實現對旋轉鑄塑裝置的旋轉定位和拿取安裝,圓弧形夾持部以及緩衝墊的設計能穩定拿取裝配組件且不傷害裝配組件。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機械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安全穩定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機械手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旋轉鑄塑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旋轉鑄塑系統,包括機架,其中:它還包括若干旋轉鑄塑裝置2、機械手3、輸送裝置4,所述機架包括機架底座1-1、工作檯1-2和軌道支架1-3,所述工作檯1-2設在機架底座1-1上,所述軌道支架1-3裝在工作檯1-2兩邊緣的上端;
所述工作檯1-2上設置有若干旋轉鑄塑裝置2,所述輸送裝置4包括成型腔送進皮帶機4-1和成型腔送出皮帶機4-2,成型腔送進皮帶機4-1和成型腔送出皮帶機4-2設置在若干旋轉鑄塑裝置2的間隙中並位於工作檯1-2上;
所述軌道支架1-3的上端設置有導軌1-4,導軌1-4一端設置有伺服電機1-7,在兩條導軌1-4之間設置有橫向運動導軌1-5,橫向運動導軌1-5一端設置有橫向運動導軌伺服電機1-8,所述橫向運動導軌1-5上設有垂直於橫向運動導軌1-5軸線方向的豎直運動導軌1-6,豎直運動導軌1-6上端設置有豎直運動導軌伺服電機1-9,所述豎直運動導軌1-6下部的一側設置有所述機械手3,所述機械手3在豎直運動導軌伺服電機1-9作用下沿豎直運動導軌1-6作上下往復運動;所述豎直運動導軌1-6下部的前面設置有注膠頭5。
進一步,所述機械手3包括基座3-1、步進電機3-2、聯軸器3-3、芯軸3-4、下端板3-5、兩隻卡爪3-9、復位傳感器3-6、定位傳感器3-10和平行氣缸3-13;
所述步進電機3-2固定安裝在基座3-1上端面上,步進電機3-2動力輸出軸通過聯軸器3-3與芯軸3-4連接,所述芯軸3-4設在基座設置的芯軸孔中,所述復位傳感器3-6通過傳感器固定板3-7設置在基座3-1兩側;
所述芯軸3-4下端面與下端板3-5固定連接,下端板3-5兩側設置有復位柱3-8且復位柱3-8與復位傳感器3-6相對應;所述平行氣缸3-13與下端板3-5下表面連接,下端板3-5一側邊緣設置有定位傳感器3-10;
所述平行氣缸3-13的活塞杆分別與兩隻卡爪3-9的上端連接,驅動兩隻卡爪3-9沿水平方向相對運動;所述卡爪3-9下端設置有圓弧形夾持部3-11,所述圓弧形夾持部3-11分為上下兩層,下層夾持部的圓弧部分內側設置有緩衝墊3-12。
進一步,所述聯軸器3-3為梅花連軸器。
進一步,所述緩衝墊3-12為橡膠墊或泡沫墊。
進一步,所述旋轉鑄塑裝置2包括電機2-1、底座2-2、軸承座2-3、聯接芯軸2-4、成型腔2-5、推盤2-6、壓緊杆2-7、彈簧2-11、滾輪2-12、氣缸2-14和若干導杆2-13,所述推盤2-6套在軸承座2-3的下部並位於底座2-2上,軸承座2-3設置在底座2-2上並位於推盤2-6中;所述推盤2-6由錐形筒2-6-1、連接筒2-6-2和推盤底座2-6-3構成,錐形筒2-6-1的小端與連接筒2-6-2的一端連接,連接筒2-6-2的另一端與推盤底座2-6-3的上端面連接,所述導杆2-13設在推盤底座2-6-3的邊緣,所述氣缸2-14設置在底座2-2一側的下方,所述氣缸2-14活塞杆端部與推盤底座2-6-3底面的一邊連接,並推動推盤2-6上下運動;
所述電機2-1設置在底座2-2的中間,聯接芯軸2-4裝在軸承座2-3中,聯接芯軸2-4的一端通過聯軸器與電機2-1動力輸出軸連接,聯接芯軸2-4的另一端與成型腔底座2-8的底面連接,成型腔2-5設在成型腔底座2-8上;
所述成型腔底座2-8兩側對稱設置有連接耳2-8-1,壓緊杆2-7的中上部鉸接在連接耳2-8-1處,壓緊杆2-7下端安裝有滾輪2-12,壓緊杆2-7中下部與聯接芯軸2-4之間設置有彈簧2-11,壓緊杆2-7上端設置有卡緊頭2-7-1。
進一步,所述底座2-2邊緣設置有導向套2-2-1並使導杆2-13位於導向套2-2-1中。
進一步,所述壓緊杆2-7上方設置有定位片2-9,所述定位片2-9兩端通過連接板2-10與連接耳2-8-1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圖1至圖3所示,使用時啟動伺服電機1-7、橫向運動導軌伺服電機1-8和豎直運動導軌伺服電機1-9,通過橫向運動導軌1-5在導軌1-4上的運動、豎直運動導軌1-6在橫向運動導軌1-5上的運動以及機械手3沿豎直運動導軌1-6的上下運動,使得設置在豎直運動導軌1-6上的機械手3抓取成型腔送進皮帶機4-1上放置的成型腔2-5,並將其運送至旋轉鑄塑裝置2相應位置,對其鎖緊;
接著啟動旋轉鑄塑裝置2,同時通過注膠頭5往旋轉鑄塑裝置2上的成型腔2-5內注膠,在旋轉鑄塑過程結束之後,通過設置在豎直運動導軌1-6上的機械手3抓取旋轉鑄塑裝置2上的成型腔2-5,然後將其運送至成型腔送出皮帶機4-2。
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多種形式具體實施而不脫離發明的精神或實質,所以應當理解,上述實施例不限於前述的細節,而應在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內廣泛地解釋,因此落入權利要求或其等效範圍內的變化和改型都應為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