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諜戰片于震(滹沱兒女央八首播)
2023-07-05 02:59:17 1
7月13日,電視劇《滹沱兒女》在央視電視劇頻道首播。這部電視劇由于震、王力可等多位知名演員主演,講的則是「平山團」的故事。目前已經播出的兩集劇情,講的則是「平山團」如何成立,到如何成為八路軍當中的一員,參加抗日的故事。這部電視劇的敘事相對質樸,並非以往的「抗日神劇」。
抗日神劇一上來,都是用戰鬥內容勾搭觀眾,呼啦啦瞎打一片。《滹沱兒女》顯然沒有走呼啦啦瞎打一片的敘事路徑,相反,這部電視劇央八播出的劇情當中,都是原原本本、按部就班的敘事,依舊時間線索,呈現「平山團」的故事。
從于震飾演的男主角如何突出重圍,來到平山開始,用兩集的劇情,講到了平山兒女們如何集合起來,一起打鬼子的故事。因為這部電視劇是根據嚴肅的報告文學作品改編而來,所以在敘事上基本上遵循了有一說一的原則,沒有誇大其詞,而是展現了具體且真實的抗日過程。
比如,第二集的內容當中,組織上決定偷襲日寇在平山縣城的戰地醫院,就真的秉持了有一說一的原則,用臺詞對白的方式告知觀眾,小鬼子有恃無恐,在平山的戰地醫院,他們根本沒有駐紮大規模防禦部隊。因此,「平山團」的這次偷襲,其實是佔據人數上的優勢的。即便如此,這場戰鬥的展示當中,依舊讓小鬼子呈現了很猛的火力,我軍也未能輕鬆取勝。
這樣的敘事,才是抗日題材的電視劇應該具備的態度。已經播出的劇情當中,更為值得注意的則是,劇情內容和平山民眾特徵有效結合,具備了典型的平山地域環境。這種典型特徵,不僅體現在太行山、滹沱河及其白頭巾、石碾子等等上,更是體現在了具體的平山人文風貌上。
比如,我軍要在平山徵兵,但開始的時候,平山百姓並不熱情。我軍採用了平山小調的方式,以歌唱的方式在老百姓當中傳播抗日的精神。平山小調,便是非常不錯的地域特徵。乃至於在這個內容的呈現當中,更是出現了平山民俗內容「爭氣」。這些內容,不是一般的抗日神劇能夠有的。顯然,《滹沱兒女》基於嚴肅的報告文學進行電視劇改編,保留了報告文學當中的文化精髓。
《滹沱兒女》當中的很多場景,都讓觀眾有親切感。白頭巾、小平房、土八路,都是早年抗日題材的影視劇當中經常出現的內容。太行山區,絕對是抗戰時期的革命老區。建國初年的大量抗日題材的電影,都是以太行山區為背景的,所以,在這部《滹沱兒女》當中重新出現了一些老電影當中的內容,真的讓人親切。
當然,平山、靈壽、石家莊、保定、太行山、滹沱河等字眼的出現,包括太行山景致的出現,都能讓石家莊觀眾們升起親切感來。這些內容,自帶一種樸素。當然,現在的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庫沒有出現在該劇當中。畢竟,這些滹沱河上重要的水庫、景色集中地,都是建國之後修建的。
作為石家莊人,老編看這部《滹沱兒女》,是倍感親切的。但是,作為嚴肅的劇評人,舉賢不避親的同時,批評方面,也不能因為這種地緣關係而影響認知。我認為,目前播出的《滹沱兒女》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比如,首集當中,出現了石家莊火車站的場景。這個場景當中,旁邊便是高山。這顯然是錯誤的。火車拉出來的城市石家莊,在火車站旁邊,真的是沒有山的。想要從老火車站出來看到山,開車還要半個小時才行。這個火車站旁邊便是山的場景,真的不仔細,不應該。
再比如,該劇當中,部分敘事是倉促的,甚至於是沒頭沒尾的。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該劇早前有很多劇情,在央八播出的時候,採用了快速剪輯的方式,部分內容被砍掉了。所以,觀眾會覺得這部電視劇怎麼說著說著,就換內容了呢。隨著劇作深入播出,這一毛病應該就沒有了。
綜合來講,我認為,這部《滹沱兒女》在抗日題材的電視劇當中,不能歸為神劇,它敘事相對克制,且有不少具備文化內涵的橋段,當然,我總覺得,這部電視劇其實可以實現地更好。石家莊這座城市,應該匹配上更為優秀的電視劇才是。(文/馬慶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