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旅遊回來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輕人這樣看世界)
2023-07-05 05:13:20 4
網際網路時代,一本好的旅行雜誌還有怎樣的可能?《旅行家》特邀媒體觀察人愛米,每月介紹一本旅行雜誌,並與出版人對話。旅行看世界,永遠都有新角度。
▼
《旅行家》專欄作者 愛米
歐美日小眾雜誌及自出版的研究人
資深媒體人、策展人
《212》從土耳其出發,洞察世界
如果旅行可以讓我們認識更多不同的文化,以期從狹隘的自我世界之中脫離出來, 對於「我」之外的人與事以更多的理解——那麼,當今的眾多獨立雜誌亦是在助力這種價值觀,通過創意化、視覺化的敘述方式,來增進不同地域的人之間的溝通與認識。
關注「藝術、文化與社會」議題,2016年創立的半年刊《212》,是土耳其第一本在國際上進行雙語發行的雜誌,面向本土以及世界各地的讀者。《212》採取了超大開本,其由攝影、插畫、文字等形式組成的雜誌視覺語言,以及上乘的編輯與印製品質,看起來和歐美的時尚文化雜誌無異。在時尚文化雜誌中常見的一些代表性人物比如時裝設計師RickOwens、攝影家Martin Parr亦在《212》首期中出現。可見,歐美的視覺文化不論對土耳其還是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年輕創作人,都是影響深遠。如果真有「文化殖民」這回事的話,在短期內,我們都是被殖民者。
● 創刊號「Strange Days」
《212》的創刊號以「Strange Days」作為主題,雜誌對於在當今時代,大眾常會遭遇的「Strangeness」(陌生感)的狀況來發出詰問,並試圖從喧囂與混亂之中找到意義。其主編Heval Okçuoğlu在刊首語中,引用了一句中國諺語,大意是「當你要徵服一頭野獸時,你先得讓它變得美麗。」野獸既是這個世界,它也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 natolian Rock即土耳其搖滾,結合了土耳其民謠和搖滾樂,崛起於上世紀60年代中。雜誌拍攝了一輯土耳其搖滾音樂人的黑白肖像。同時,212網站上還有此主題的mixtape音樂合輯。
● 攝影師Charles Freger在歐洲地區如法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拍攝了不同的異教徒,他們的面具、裝扮多與當地的自然神靈、動物相關。
● 攝影家Martin Parr著名的海岸線系列作品,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拍攝不同國家的人們在沙灘上度假的情景。他說,巴西人能少穿就少穿,印度人尤其是女性,在沙灘上都是全副武裝地遮蓋身體。
雖說地球被傳說成為了一個「村」,便捷的網際網路與旅行服務讓人們似乎能瞬間抵達世界的每個角落,但撇開主流的報紙、雜誌、網站對於土耳其政局的報導,我們對這個區域的普通大眾、年輕創作群體,到底了解多少?我只記得地鐵之中的土耳其旅遊局廣告:升起的熱氣球旅行以及該地區古老的建築群。換句話說,對於土耳其的年輕創作人在想什麼,喜歡什麼,外界獲得的信息特別有限。而這樣一本立足於伊斯坦堡、由當地年輕創意群體創立的獨立雜誌,能發出真實而自由的聲音,使其成為了一個讓外界了解土耳其的重要窗口。
對於土耳其是「東西方文化交匯處」這種陳詞濫調,《212》並不想去過多著墨。雜誌試圖超越這種二分法,不拘泥於地域來對世界進行觀察。所以,《212》所關注的事物不僅來自於土耳其,它還報導世界各地的藝術與文化現象。就像刊名「212」所指代的那樣: 212既是伊斯坦堡的長途電話區號,恰好也是紐約在國際上的區號。這種模稜兩可從側面表達了雜誌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世界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我們希望呈現這一代土耳其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探討當代生活中的矛盾、並置等現象。」在一個經歷了戰爭創傷,政局時而動蕩,一切並未步入穩定狀態的社會,即使做的是看起來更為光鮮的時尚與創意領域,雜誌人所面對和思考的問題,也是具有一定複雜性的。
《212》主編Heval Okçuoğlu在出版業工作多年,她在與英國Stack Magazines雜誌平臺的訪談中,談到她作為新一代土耳其人所關注的問題:「土耳其正在經歷一段壓抑的時期,不論是從政治、經濟、社會還是生態上。人們在要求人權與新聞自由。我父親那一輩做了很多事情去抗爭,並遭受了很多磨難。他們希望我們能避免他們過去所遭遇的,所以我們這一代人是免疫的。我們一方面有著自身強烈的觀點與看法,但同時又是被動而消極的一代。從我在藝術和文化領域的工作經歷來看, 最糟糕的事情是自我審查⋯⋯當然,除了土耳其,這個世界也有其自身的普遍問題,比如整個系統的失效,人們並不快樂。」
但是,Heval不希望雜誌太過嚴肅,也並不主張通過雜誌媒體去大膽地發表自己在政治或社會議題上的主張,《212》更傾向於以真實人物的訪談、創意視覺化的影像,拋出各種問題,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孰是孰非。「我們試圖去理解我們所存在的世界,就像很多獨立雜誌人、出版人、編輯,通過製作內容,去發問、去探尋,去觀察人們當下思考的狀態。」有些雜誌在喧囂的當下去創造一個非真實的唯美世界,《212》選擇直面當下的變化以及其中的焦慮, 或許因為它誕生於伊斯坦堡這樣的城市。
● 最新期「Locality」
在一個信息流通迅速的世界,雜誌探討什麼是「本土化」,它是如何來形塑出社群的體驗,如何與外部世界產生互動。雜誌拍攝了土耳其橄欖油摔跤手的肖像,追蹤流亡到舊金山的智利人的生活空間,及採訪了在中國的「巴黎城」拍攝超現實MV的法國導演等。
● 中國蘇州某商業住宅區模仿巴黎建造了羅浮宮、艾菲爾鐵塔等。法國導演Romain Gavras在此為音樂人Jamie XX拍攝了一支非常具有超現實意味的MV。
● 在美國工作與生活的波蘭攝影師Ilona Szwarc常以女性為拍攝對象。《212》新期刊登了她在美國德克薩斯拍攝的當地年輕女性的照片,探討女性主義以及在當代社會中的傳統性別角色。
《212》雜誌的背後是一個名為「212」的工作室,這家以攝影為主的創意機構,在土耳其本土經營了十餘年,集合了眾多攝影師、插畫師、造型師等,為國際及本土品牌提供廣告服務,並為各種雜誌媒體拍攝時尚片。《212》雜誌比較西化的、時裝雜誌般的視覺風格是有跡可尋的。從創刊到第二期,《212》保持了一半土耳其,一半世界各地內容的比例,展現了土耳其城鎮風貌的紀錄,在保加利亞社會主義時期的遺蹟拍攝的服裝片,以及攝影師Martin Parr週遊世界所拍攝的海岸線系列作品⋯⋯地理的變化到人文風景的轉變,世界如同一個萬花筒, 在《212》中循循展開。
- END -
微信編輯:裴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