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輸泥管道快速連接防脫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22 12:12:46

本實用新型屬於管道連接裝置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輸泥管道快速連接防脫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管道連接接頭主要由公接頭和母接頭組成,公接頭和母接頭分別連接一根管道後,再將公接頭和母接頭對應相連。對活動式的管道進行連接時同樣需要使用管道連接接頭,而在輸泥管道連接過程中,輸泥過程中需要對管道進行移動,在沿管道軸向進行移動時,管道連接接頭會與管道端面、水面上的雜物之間產生碰撞,容易出現管道連接接頭斷裂破損的現象,管道連接接頭斷裂後管路被切斷,輸泥管道內的控制壓力降低,設備會嚴重損壞;泵送淤泥的過程中,輸泥管道內部壓力急劇升高,管道連接接頭的應力也隨之增加,連接好的輸泥管道容易脫落或爆管,引發重大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輸泥管道快速連接防脫裝置,使得管道連接更加方便、安全和可靠,提高輸送淤泥的效率,避免輸泥管道出現脫管或爆管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輸泥管道快速連接防脫裝置,包括第一連接頭和第二連接頭,所述第一連接頭和第二連接頭之間經鎖緊套相連,所述第一連接頭與鎖緊套之間密封連接,所述鎖緊套的內壁設有內臺階,所述第二連接頭對應插入所述鎖緊套內部,所述鎖緊套內部軸向設置有壓簧,壓簧的一端彈性牴觸在第二連接頭的環形端面上,壓簧的另一端彈性牴觸在環形內臺階上,所述第二連接頭外壁沿周向設置有環形鎖緊槽,第二連接頭外壁還軸向設置有與鎖緊槽相連通的解鎖槽,所述鎖緊套靠近第二連接頭的一端設置有與鎖緊槽相對應的安裝孔,安裝孔內設置有可插入鎖緊槽內的限位銷。
本實用新型鎖緊時,首先把兩根待連接的輸泥管道分別連接到第一連接頭和第二連接頭上,再將第一連接頭的另一端插入鎖緊套內部,第二連接頭的另一端插入鎖緊套內,第二連接頭的端面擠壓壓簧,直到安裝孔正對鎖緊槽,將限位銷安裝到安裝孔內,限位銷的端部卡入到鎖緊槽內,轉動第二連接頭使得限位銷遠離解鎖槽,第二連接頭處於鎖緊位置,完成連接兩根輸泥管道;解鎖時,轉動第二連接頭,使得限位銷靠近解鎖槽,軸向推動第二連接頭,將限位銷從鎖緊槽內移出,完成解鎖。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其一,通過限位銷可以快速地連接兩根輸泥管道,連接更加方便;其二,壓簧允許輸泥管道有軸向移動間隙,壓簧帶動輸泥管道復位後鎖緊套與第二連接頭又再次鎖緊,可以有效防止輸泥管路在大幅度移動時連接頭斷開,輸泥管路連接更加安全可靠,同時也提高了輸送淤泥的效率,避免輸泥管道出現脫管或爆管等問題。
為了提高鎖緊效果,避免鎖緊套和第二連接頭之間產生鬆動,所述鎖緊套上沿軸線對稱設置有至少兩個安裝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所述第一連接頭為公接頭,第二連接頭為母接頭。
為了更加方便地實現第一連接頭和鎖緊套之間的密封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頭插入鎖緊套內部,第一連接頭外壁與鎖緊套內壁之間過盈配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第二連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第一連接頭,2第二連接頭,3鎖緊套,3a內臺階,4壓簧,5鎖緊槽,6解鎖槽,7限位銷。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2所示,為一種輸泥管道快速連接防脫裝置,包括第一連接頭1和第二連接頭2,第一連接頭1為公接頭,第二連接頭2為母接頭;第一連接頭1和第二連接頭2之間經鎖緊套3相連,第一連接頭1與鎖緊套3之間密封連接,第一連接頭1插入鎖緊套3內部,第一連接頭1外壁與鎖緊套3內壁之間過盈配合;鎖緊套3的內壁設有內臺階3a,第二連接頭2對應插入鎖緊套3內部,鎖緊套3內部軸向設置有壓簧4,壓簧4的一端彈性牴觸在第二連接頭2的環形端面上,壓簧4的另一端彈性牴觸在環形內臺階3a上,第二連接頭2外壁沿周向設置有環形鎖緊槽5,第二連接頭2外壁還軸向設置有與鎖緊槽5相連通的解鎖槽6,鎖緊套3靠近第二連接頭2的一端設置有與鎖緊槽5相對應的安裝孔,安裝孔內設置有可插入鎖緊槽5內的限位銷7。鎖緊套3上沿軸線對稱設置有至少兩個安裝孔。
本裝置鎖緊時,首先把兩根待連接的輸泥管道分別連接到第一連接頭1和第二連接頭2上,再將第一連接頭1的另一端插入鎖緊套3內部,第二連接頭2的另一端插入鎖緊套3內,第二連接頭2的端面擠壓壓簧4,直到安裝孔正對鎖緊槽5,將限位銷7安裝到安裝孔內,限位銷7的端部卡入到鎖緊槽5內,轉動第二連接頭2使得限位銷7遠離解鎖槽6,第二連接頭2處於鎖緊位置,完成連接兩根輸泥管道;解鎖時,轉動第二連接頭2,使得限位銷7靠近解鎖槽6,軸向推動第二連接頭2,將限位銷7從鎖緊槽5內移出,完成解鎖。本裝置的優點在於:其一,通過限位銷7可以快速地連接兩根輸泥管道,連接更加方便;其二,壓簧4允許輸泥管道有軸向移動間隙,壓簧4帶動輸泥管道復位後鎖緊套3與第二連接頭2又再次鎖緊,可以有效防止輸泥管路在大幅度移動時連接頭斷開,輸泥管路連接更加安全可靠,同時也提高了輸送淤泥的效率,避免輸泥管道出現脫管或爆管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在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所公開的技術內容,不需要創造性的勞動就可以對其中的一些技術特徵作出一些替換和變形,這些替換和變形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