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建造紫禁城民工來自何處(朱棣遷都北京建設了紫禁城)
2023-07-22 15:12:12 3
明朝永樂年間,朱棣將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這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直至今日中國的首都仍在北京。後世可以從歷史大勢、地緣平衡等方面加以詳細分析,但從當時的角度看,遷都北京也並不算太驚世駭俗的決定,至少比朱元璋在鳳陽建中都的衝擊力小。畢竟,北京原本就是上一個大一統王朝——元朝的都城,即元大都。
但,現在說北京老城通常都說是「明清北京城」而不是「元明清北京城」,這是因為實際上元朝和明清時期的北京城並不完全是同一座城池。元朝的「大都」北至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南至長安街一線,東西至北京二環路一線。元末明初的時候,大都北部已經荒廢,永樂遷都後,將北京城南牆南移二裡,這才是現在的北京城內城。
但是,在永樂遷都之前,北京仍然是重要的城市,當時名稱為「北平」的這座城市是燕王朱棣的駐地。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十歲的朱棣就藩燕京北平,之後一直在此駐紮,遷都北京就算是回老家了。
紫禁城當然是新建的,但是,朱棣自己之前住的燕王府哪兒去了呢?現在似乎並沒有一個叫燕王府的景點。
其實,關於燕王府的具體地點現在都有爭議,主要有兩說,一說是在元朝的大內正殿,二說是元朝的西內興聖宮。那問題就來了,靖難之役明明是燕王贏了,北京城之後也沒有經過大規模破壞,為什麼燕王府反而難以確定在哪裡呢?
元大都的結構圖
這其實和史料記載較少有關,畢竟涉及篡位,所以之後編寫的明初史料對燕王府的具體記載很少,到明末已經有爭議了。但既然史料不詳,為什麼不能進行實地考察呢?王府難道也不存在了嗎?
還真不在了,燕王府其實被拆了。這實際也是持「燕王府實際是元朝大內」這一觀點的學者的重要依據之一,因為修建故宮肯定要拆除原來的元朝宮殿,但如果原來的燕王府是西內,那麼新建宮殿是不受阻礙的,所以燕王府大概率就是元朝的大內。
但尷尬的是,實際上元朝的大內在哪裡,長時間都一直是個迷。一直在近年才有了成果——北京城的元代底層被發現,元朝的皇城實際上就在現在紫禁城的「下面」,元皇宮的中軸線和明清皇宮的中軸線大體是一致的,這也證實了專家的一致推斷。
紫禁城
但是,朱棣要建新皇宮的時候,好大喜功,同時也因舊時迷信風俗,要徹底壓制元朝的「王氣」,於是把元朝的宮殿群,同時也是自己的燕王府都推到重來了,建設了今天的故宮。
但是畢竟地點不是完全重合,還不能完成鎮住,所以,著名的景山也被修建了。
從景山上看北京
所以通俗點說,元朝的宮城實際就在明清紫禁城的下面,儘管建築都被毀了,甚至土地基都被重新夯了,但不可能完全清掃乾淨,還是有些遺蹟,只是後世發掘就很困難了。一直到2016年,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發布了一組考古成果,元代地層、大型宮殿建築遺址、宮廷御用瓷器碎片埋葬坑等都出現了。其中元代地層及元大內建築物遺存在隆宗門西。
元朝整個皇城被基本確定了,但是至於大內在哪兒,這個至今還有待考證,也就是說,燕王府在哪裡,其實現在仍然還不確定。
考古發現出的元代地基,此地基為最下層,上層還有明後期的牆、門道基址、鋪磚地面、磚砌磉墩和明早期的建築基槽;再上層還有清中期的磚鋪地面和磚砌排水溝,其中最下層的遺存能被完全斷定為元代遺蹟。
實際上,朱棣在稱帝後,一直到遷都北京完成前,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時間是住在北京的。永樂七年(1409年)開始,永樂帝朱棣以北京為基地進行北徵,其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北京,那麼他住在哪裡呢?最符合常理的推測當然還是自己的老窩——燕王府了。
也正是因此,故宮正殿的建設實際很晚,儘管早在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帝朱棣就下詔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但很多文獻都記載實際上永樂十五年才是北京宮殿始建年代,這一般認為是受到長陵建設(朱棣給自己選的陵墓)及永樂八年、十一年兩次北伐蒙古戰役的影響而放慢。但還有一個很可能的原因,大部分時間裡宮殿一直被佔用作為皇帝的行宮,無法推倒重建。
一直到永樂十五年,新宮殿的西宮建成,有了朝廷駐所,正殿區域騰空,於是才能放開手最後建設奉天殿和乾清宮了。
於是,朱棣的燕王府,即元代的皇宮大殿,便被埋在現在的北京故宮大殿的下面了。
作者:雲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