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十部必看電影(高以翔事件發生後)
2023-07-22 14:48:36 10
對電視臺甚囂塵上的遊戲節目,總感有一些奇怪。什麼叫遊戲?這不都是我們在兒童時代玩的小把戲嗎?長大了,我們有更多的正事要去做,遊戲很自然地在我們生活中削減了,隱退了,消失了。
但是一些大人卻樂此不疲地參與到遊戲中去,難道我們真的是童心未泯?真的還沒有成熟?
究竟是什麼人對遊戲節目樂此不疲,戀戀不捨?
對電視臺來說,它有一個判斷:觀眾是低級趣味的,是童稚巨嬰,可以通過遊戲節目,獲得狂歡的滿足。
對演員來說,他有一個心理:電視臺給了露面的機會,雖然遊戲節目很傷自尊,讓咱作小兒態,但這個機會不可丟失,還是要上。
對觀眾來說,他有一個不解:電視臺怎麼一天到晚不到「娛樂至死」不罷休?
遊戲節目的生態群,涉及到的就是這三個層面。在正常的情況下,這三個層面相安無事。
但11月27日凌晨,發生在浙江衛視電視真人秀《追我吧》現場的一件意外,讓躲躲藏藏著的遊戲節目的三個層面,像沒有了海水的裸泳者一樣,露出了水面。
參加節目的高以翔因體力不支,倒在了比賽現場。
對高以翔,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上海堡壘》中的演出。在影片裡,他扮演的角色與舒淇、鹿晗所飾的角色,組成了一個隱隱約約的三角關係,高以翔在影片中以高大威猛的形象,反襯著鹿晗角色從少不經事到修煉成長的遞進過程。
高以翔在影片裡是一個剛強的符號,他的外貌特徵也符合角色所需要的強健資質,但這一切,並沒有支撐他在遊戲節目裡保持一貫的角色的強大。也許他的突然離去,能夠讓我們更多地把反思的目光,投向電視節目裡遍地開花、無所不「玩」、無所不「戲」的遊戲板塊。
這不由使人想到一部1983年公映的法國電影《冒險的代價》。當時上譯廠的強大的配音團隊,把這樣一部今天看來只能算是一部三流的娛樂片電影,給提升到一個經典影片的高度,而影片裡的那個呼風喚雨、嘴上跑馬的主持人,在喬榛的低沉有力、咬字精準、操縱自如的聲線塑造下,煥發出與眾不同的光彩,把他的人前高雅、幕後卑鄙的虛偽個性刻畫得淋漓盡致。
正是這名主持人,把「娛樂至死」的電視臺討好觀眾的精神動機推向到難以置信的高度,我們一直以為影片裡的這個娛樂至上的電視臺,只是一種虛構,但是,高以翔事件,卻讓我們感到《冒險的代價》裡以荒誕無稽、黑色幽默方式呈現出的瘋狂的一幕,活生生地遊動在我們的當下。
《冒險的代價》在網上找到的劇情介紹,都大同小異,但卻讓我們足夠地聳然而驚。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劇情介紹,陳述的是《冒險的代價》主題思想,我們或許會以為這個劇情是針砭當代的電視娛樂節目。
因此,請容許我將《冒險的代價》的情節介紹複述如下:「某電視臺為了提高收視率,別出心裁的搞了一個『有獎冒險』節目,以高達兩百萬美元的獎金來引誘人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去作為賭注。」
有意思的是,好萊塢大概看到《冒險的代價》裡電視臺遊戲節目很有創意,於1987年模仿同樣的追殺節目,拍了《過關斬將》,又譯成《威龍猛將》。
電影由施瓦辛格主演,影片把法國電影《冒險的代價》裡的現代時,轉換成未來時間,將故事的發生時間確定在2017年。
有意思的是,當年好萊塢幻想的2017年,電視機屏幕還用的是電子顯象管,根本沒有液晶電視機什麼事。
在好萊塢的改造版裡,參加遊戲活動的動機不是法國原版裡的是出於金錢的利益考慮才參加活動的,而是將死囚送入「遊戲節目」中去追殺。這個改編,是為了突出地塑造「跑男」主人公也就是施瓦辛格扮演的角色的更加正面的形象。
滑稽與諷刺的是,《過關斬將》的英文名為:The Running Man。而《Running Man》這一個韓國娛樂節目移植到中國之後,與浙江衛視「跑男」合作,打造了《奔跑吧兄弟》。
如此之因果關係,讓人感到荒誕派戲劇般的啼笑皆非。
在《冒險的代價》的開端,參與追殺節目的參賽者,如期地「死」在拍攝現場。然後主持人以貓哭老鼠的作秀,開始了聲情並茂的串場詞:「朋友們,羅蒂爾(參加遊戲者)被殺了,儘管他非常勇敢,他還是不能逃脫五個殺人者的無情追擊。然而,親愛的電視觀眾,我們多麼希望他勝利啊,可惜,這是我們這個節目嚴酷而又崇高的規律:要麼發財,要麼死亡。」
寥寥數語,活脫脫地表現出電視臺的一派虛偽的嘴臉,更是道出了電視臺的赤裸裸的動機:要麼發財,要麼死亡。
「發財」與「死亡」構成了電視臺娛樂節目的兩個對立而又揉和在一起的隱性動機。
它的誘惑在於能「發財」,它的危險,在於它會導致「死亡」。
1983年距今天多少年?36年。36年前的電影,卻能道出今日遊戲節目的殘酷的內幕,不能不說,《冒險的代價》拍的是一部科幻片。
《冒險的代價》裡,也展現了社會上的理智的聲音,影片裡表現,在電視臺的外面,觀眾發起了對這一檔遊戲節目的抗議:「你們都是殺人犯」,「你們靠這個節目來發財,你們都是殺人犯」,「必須禁止這種節目」。
這種觀眾對這個節目的反感,在今天幾乎成了網上一片倒的群眾的呼聲,仿佛是電影裡的同一場景的重演。
《冒險的代價》作為一部虛構的電影,最不可思議之處,是電影裡的虛擬的電視遊戲節目,竟然在現實中如惡之花一樣妖豔地開放,這才是我們值得深刻的反思的地方。
我們再回到開始提到的三個層面。
對電視臺來說,應該明白的是,那種用金錢與「名」牌誘惑演員參與到這種遊戲類娛樂節目,以為這是觀眾所喜歡的,這種想像中的唯觀眾至上的理念,值得反思。電視臺應該引導觀眾,而不是想當然地以為觀眾是喜歡低級趣味的。
對演員來說,應該明白的是,遊戲節目實際上是讓你們失去了自尊,扮著小兒態的巨嬰派風格,你們的生命沒有保障,更大的沒有保障,是你們的聲譽,你們的尊嚴。因為你們在節目中的慘狀、意外與隱私,恰恰是遊戲節目不懷好意的最終攫取的目標。
對觀眾來說,我倒覺得觀眾是最為清醒的。在高以翔事件發生後,觀眾採取的理性與良知的態度,顯現出觀眾遠比電視臺要來得富有人性與溫情,就像《冒險的代價》裡,那些站在電視臺外面抗議娛樂節目沒有底線的觀眾更能代表著時代與人性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