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家族史令人咋舌(蔡英文家族史令人咋舌)
2023-07-21 20:48:49 1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呃,呃,我了解,呃……抱歉,我說中文有些困難。」
「臺灣願意和中國大陸開展對話,但這必須在完全平等的前提下進行。」
「當然,我們與美國有著極其廣泛的合作,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加強我們的防護能力,不過,目前在臺的美軍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多。」
這個頂著標誌性偏分短髮,戴著金屬框眼鏡的女人,一次次在各種公開場合與採訪中,說出各種令大陸同胞氣憤不已的話,一再地挑戰著中國大陸的底線。
可是,在22年前,這人也曾斬釘截鐵地強調:
「我是臺灣人沒錯,但我也是中國人,是接受中國式教育長大的。」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剛入政壇,一度被稱為民進黨中,不像民進黨人且與之瓜葛較少的「清流」,發出這樣完全兩面派的言論呢?
其實,蔡英文早在幼年時,就已經被深深打下了「」烙印,而這一切最初都始於她那被稱為「皇民」的漢奸父親蔡潔生。
蔡潔生
「皇民」父親蔡潔生自1895年《馬關條約》籤訂之後,整個臺灣地區,開啟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日本殖民統治,島內民眾被迫接受日本各種「皇民化」改造,出生於1918年的蔡潔生,正是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
在蔡潔生出生時,日本的各種殖民奴化運動,已經在臺灣遍地開花,包括語言、風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
但很多臺灣民眾,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之下,依舊保持著對華夏文化的認同感。
很顯然,蔡潔生不是其中之一。
在他的生命中,由於缺少中國文化與元素,而且在長年累月的洗腦式教育下,他跟島內部分親日分子一樣,對於中國基本沒有任何好感,也很難產生認同感。
所以,自然而然地,會向日方靠攏。
18歲那年,蔡潔生靠著曾被選派到日本,進修過飛機修理技術的經歷,被派往中國東北機修學校,從事日軍飛機的修理工作。
這也讓他成功逃過了島內日軍的強制徵兵,避免了被送往南洋地區當炮灰的命運。
同時,從蔡潔生的這個經歷不難看出,他十分受日本青睞與重用,這也為他日後起家,打下了基礎。
1936年的東北,正處於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蔡潔生在此檢修的每一架飛機,都成為了日軍射向中國同胞身上的子彈。
他的雙手上,沾滿了同胞的鮮血,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結束了這罪惡的一切。
在臺灣光復後,島內的各種日本商人紛紛變賣資產撤離,而其中絕大多數的日商資產,被轉給了臺灣島內親日的「皇民」及其家族。
此時返回臺灣的蔡潔生,也趁機擁有了一家汽車維修廠,從一名機修師轉變成為了一名商人。
蔡潔生很有生意頭腦,十分懂得與執政者打交道,通過這樣的方式,為自己的生意保駕護航。
因此,即使在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後,他的生意也沒有受到衝擊,甚至開始不斷擴大,漸漸向著房地產、餐飲等行業進軍。
「那時候,哪有那麼多汽車讓蔡潔生修理,他靠的什麼賺了那麼多錢?」
「在當時,光臺北市區內就有五家修車公司,也沒見哪家像蔡潔生那樣掙錢。」
很顯然,很多人對於蔡潔生所表現出的,僅靠著本本分分修車發家一事,心存很大疑慮,其中所隱藏的財富密碼,令人不禁心生懷疑。
1950年,已經退守臺灣的國民黨人,同意了美軍第十三航空隊「駐臺協防」的提議,此後的數十年,臺灣島內都能見到許多美國大兵的身影,這也為蔡潔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
1950年的臺灣,街上逍遙自在的美國兵,身邊不乏美女相伴
他靠著修理汽車的方式,很快就跟美軍攀上了關係,後來也是憑藉著自己過硬的關係網,成功建造了為美軍提供特殊服務的飯店,靠著深厚的背景,即使幾次曾被人帶走調查,蔡潔生也能輕鬆應對過去。
1986年,臺灣省內各種運動掀起一波波高潮,同年9月,在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辦的推薦大會上,民進黨正式成立,據稱,蔡潔生正是這場大會的幕後金主。
以利益為重,一切向利益看齊,這可以算是貫穿蔡潔生整個人生的生存信條。
也正是靠著這份不問出處,只問利益的生意經,蔡潔生才能在日本殖民統治、國民黨接管與美軍駐臺等一系列大變動中,保存自己的產業,並在島內迅速積累巨額財富。
蔡潔生
而蔡潔生的社會運作,還不僅止於此,從他對兒女的教育和龐大的姻親關係中,我們更能有深刻的體會。
日本化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得不說,曾經的「皇民化運動」,在蔡潔生的身上,是十分成功的,他也順理成章地將這種教育,嫁接到了自己的兒女身上。
他不僅請日本家教到家中給孩子授課,更要求在家裡講日語,就連吃穿也全部向日本靠攏。
兒女們取名也延續了日本殖民時那一套,如蔡英文曾名蔡瀛文,還有一個日本小名叫「吉米牙」,這也更直接地佐證了,蔡潔生的親日行為。
同時,在家庭關係上,蔡潔生也將這樣的日式風格發揮到了極致。
蔡英文小時候
「我父親是有些大男子主義的。」
「其實直到我都長大了,很多事情,都需要我父親同意才行,就連能不能買車,買什麼樣的車,他都是要管的。」
蔡潔生對於家庭和子女的教育上,有著絕對的控制權,所以在整個蔡家,蔡英文等子女,是沒有任何說不得權力的。
這樣的教育之下,也就導致了蔡英文從小,就沒有所謂的選擇權,所受到的思想教育及價值觀,全部來自父親的灌輸。
不僅如此,作為家中11個孩子當中,最小的女兒,蔡英文從小就對年長的哥哥、姐姐,都必須採取服從的態度,沒有任何可以轉圜的餘地。
1974年,蔡英文女子高中畢業照
「沒人在乎她說了些什麼,反正大家從來都不會聽。」
「記得回家的時間,不能超過晚上9點。」
作為家中的老小,蔡英文在整個家中,沒有任何的話語權,除去父親制定的規矩,她還需要遵從哥哥,尤其是姐姐的管束。
對於這個不太聰明的妹妹,蔡家的姐姐們,向來管得很嚴,一旦不遵守,蔡英文甚至會招來一頓嚴懲。
這顯然與中國傳統的兄弟姐妹關係不太一樣,在這個家庭中,幼小而不出彩的蔡英文,完全處在家庭的最底端,而這一點,恰恰反映出了蔡家很嚴格的日式等級觀念。
不僅如此,在蔡家,蔡潔生的四個老婆,其實都沒有什麼存在感與地位。
蔡英文和母親張金鳳
妻妾間的關係,可以稱得上和諧,這也很符合日本文化中,女性只是男性附屬的傳統,而這也曾讓蔡英文對自己母親的付出,感到憤憤不平。
「母親為整個家付出了很多,也受到了很多委屈,可是卻沒有得到該有的『名分』與尊重。」
「我很崇拜我的母親,她其實是一個很堅強獨立的女性,可是很顯然,在我們這樣的傳統家庭裡,她做很多事,都還是需要先得到父親的同意才行。」
作為家中的第四個老婆,蔡英文的母親張金鳳在遇上蔡潔生之前,已育有一子張柏年。
關於蔡英文同母異父的哥哥,坊間眾說紛紜,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指出,張柏年是張金鳳與日本人的後代,後來被遺棄在臺灣。
蔡英文
張金鳳年輕貌美,讓蔡潔生一眼相中,曾受盡寵愛,可畢竟沒有什麼名分和地位可言,因此一直都很沉默。
而這一點,也影響到了年幼的蔡英文,使得她也漸漸沉默寡言不太討喜,更不敢違抗父親。
為了儘可能穩固自己的家族事業,蔡潔生的幾個女兒,都嫁給了高幹子弟,兒子也都娶了當地名門之後。
靠著這樣的姻親關係,整個蔡家與臺灣當地的管理者,可謂是關係密切,這也為日後蔡英文的上臺,打下了良好的人脈關係。
但其實在最開始,蔡潔生對於毫不起眼、各方面平平的小女兒,沒有任何過多的期待與要求。
蔡英文
可在一次陰差陽錯的求學與就職之後,蔡英文因緣際會地開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父權下的求學與就職「九年的鋼琴學習,讓我很痛苦,因為我壓根不喜歡這個,每天晚上只要一想到第二天要上鋼琴課,我就很難受,甚至到現在都會做上課的噩夢。」
「我的英語成績不好,哥哥和姐姐們輕輕鬆鬆考八九十分,我就只有四十分,本來以為日語會好些,結果還是毫無起色。」
「他們嘲笑我是因為英語不好,才會叫這個名字的。」
比起成績優秀,各方面都很出眾的哥哥姐姐來說,蔡英文的成績,幾乎是墊底的存在,這一點在她的個人自傳中,都有所記錄。
姐姐蔡英琳(左)與蔡英文(右)合影
「念國中的時候,因為成績實在不理想,爸爸問過我要不要讀五專,這樣就不用那麼辛苦了,只考一次就好。」
「就算上了高中,我前兩年也是讀得一塌糊塗,剛升學進入女高就碰到月考,當時全班58個人,我排在51名。」
這也讓人不由得疑惑,成績如此差的蔡英文,到底是如何考上當時臺灣最好的大學,並就讀於高分專業法律系的。
難道真如她所言,是自己在高三下半年突然開竅後成績飛速提升了嗎?
但蔡英文每每面對這樣的提問,總是避而不答。
深知小女兒成績的蔡潔生,對她並不抱任何希望,一心關注著其他孩子的成績,要求他們必須爭氣,所以屬於被半散養的蔡英文,在課業上的壓力,相對來說,小了很多。
但一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身為父親的蔡潔生並不會放手,總是在關鍵時刻一言定性,直接給出自己的決定,讓蔡英文絲毫不敢反抗,而這一切當然都是從家族利益出發的。
「你大學就讀法律專業,以後家族的生意,用得上。」
「這個學校不妥,小心政治立場不正確,招來禍患。」
父親的決定,蔡英文不敢也不會反抗,但同樣地,她很清楚自己在學業上的吃力,即使上了大學,這一點仍然沒有改變。
蔡英文列印證據證明博士學位
「我的大學生活,可以稱得上是痛苦的,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學些什麼,整個大學時期的成績也很不理想,我根本不懂那些生硬而抽象的法律文字。」
在臺灣大學畢業後,蔡英文在父親建議下,轉道前往美國康納大學攻讀法學碩士,隨後前往英國倫敦政經學院主修法學,輔修國際貿易,最終獲得博士學位,而這篇無法查到的博士畢業論文,也引發了後來蔡英文的「學位門」事件。
不過,此時頂著博士學歷光環的蔡英文,顯然也無法預料到,自己在「畢業」35年後,還要再度自證學歷真假,而那份缺頁漏字的證明,也無法使眾人信服。
或許,這些無法證明的學歷,也是蔡英文在後來各種公開場合的講話中,被一再質疑只會念稿的主要原因之一。
臺灣政治大學
1984年,完成所有學業後,年僅28歲的蔡英文,順利進入臺灣政治大學擔任副教授,短短幾年後,她就轉正成為正教授,這個提拔速度可謂是前所未有。
「其實在我四十歲之前,我都不知道什麼叫政治。」
在蔡英文十多年的教書生涯中,還曾扮演過另一種角色,那就是幕僚,但那時的她,還只是隱於幕後並沒有站到臺前,日子過得相對簡單,而這樣的平靜,在一個人的邀請下,完全被打破了。
1998年,42歲的蔡英文在李登輝的邀請下,參與起草「兩國論」,就此拉開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序幕。
最開始,蔡英文並沒有選擇冒頭,而是很自然地將自己與公眾媒體隔離開,保持各種低調的行動。
蔡家人也秉持了同樣的風格,在面對各種媒體的抓拍與採訪時,都選擇笑而不答,這也為後來蔡英文真正出現在公眾面前,增加了幾分神秘色彩。
這樣的低調,也很顯然給她在民眾之間,平添了很多印象分,而這些,也與她的父親是分不開的。
父親去世女兒繼承遺志2006年,蔡英文的父親蔡潔生去世,這個給蔡英文一生造成巨大影響的人,可能都沒有想到,自己最不看好的女兒,竟然會在臺灣政壇,走得比自己的姐姐更加順暢。
沒錯,在一開始,蔡潔生看好的是老五蔡英玲,可沒想到,這個女兒在被安排進了婦聯之後,卻一直沒有什麼進展,反倒是自己一直不看好的小女兒,拔得頭籌。
但很快,蔡潔生就做好了調整。
他將自己的巨額遺產,早早做好了安排,以避免因此產生糾紛。
同時,按照一貫的風格,蔡家所有親友,都保持了安靜與低調,就連同樣在政壇的兒女與孫子輩,都處於大隱隱於市的狀態,這無疑給蔡英文的仕途,減少了很多麻煩。
因為,蔡家經不住查,縱使蔡潔生用各種方式,不斷地將蔡家進行包裝,可是那龐大的家產與突然的暴富,終究會引起很多人的猜測。
因此蔡英文在初入政壇後,極少提及家庭相關的事,但從她的成長經歷中,民眾也不難看出蔡英文的家境很不一般。
在蔡潔生去世後,蔡英文看似搬開了頂在頭頂半生的大山,但實際上,她的身上已經深深烙下了父親的思想與意識。
但從小缺失話語權與自主權的蔡英文,即使走上高位,內裡卻缺乏相關的知識與能力支撐,這也讓她的很多回話與反擊,都顯得極為空洞。
「這只是一些零星事件。」
「我一定會負責到底。」
蔡英文種種避輕就重的回答,被臺灣媒體冠以「廢話神功」,更是在最近的花蓮地震防災會上,全程低頭迅速完成念稿後,立馬離開,讓等待連線兩小時的民眾,錯愕而傷心。
「真的完全不管民眾死活。」
「等了這麼久,什麼有意義的話都沒說,就這麼走了,太令人寒心了。」
如今的蔡英文,成為了臺灣政壇上,少有的女領導人,可是在一系列民意調查中,支持率卻一降再降,她的各種講話與行為,不斷背離臺灣民眾的訴求。
但是這一切,其實也早就可以預料到,畢竟,從蔡英文所接受的教育和父輩的影響中,已經有所預示。
從蔡潔生到蔡英文的身上,我們能看到一個再直接不過的道理:「欲要亡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
日本在殖民統治臺灣時期,就是這樣做的,而今日政局紛亂、「」勢力囂張的臺灣,也顯然已經給了我們警示。
因為一個民族的歷史與文化,是整個國家民眾,對於過去的共同記憶,是連接民眾情感的共同載體,也是民眾意志與國家精神的集中體現。
作為民族立足根本的歷史與文化傳承,是後人不斷激勵自身,堅定國家信仰的土壤。
一旦文化被侵蝕,歷史被篡改,那麼後代將無法繼承先輩的遺志,更無法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共同努力,那這個民族與國家,還有什麼未來可言?
如今的社會,處於信息大爆炸時代,各種真真假假的言論,充斥整個網絡,如何去辨別,如何去冷靜思考,顯得尤為重要。
畢竟,歷史的書寫與文化的傳承,我們都不是旁觀者,而是親歷者與推動者,維護華夏歷史與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
[1]李彬.蔡英文政治人格的特徵與影響因素探析[J].現代臺灣研究,2016(03):52-57.DOI:10.16650/j.cnki.xdtwyj.2016.03.008.
[2]文海,臧振瑞.對她,我們還是要聽其言、觀其行——近看蔡英文[J].祖國,2016(02):28-30.
[3]陳任遠,扶水濱.日據時期臺灣皇民化運動論析[J].凱裡學院學報,2017,35(04):115-119.
[4]鳳凰網:蔡英文家產曝光 四兄弟聲明利益迴避 2016.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