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會有地鐵規劃嗎(惠州升格Ⅰ型大城市)
2023-07-22 05:41:42 4
在廣州、深圳等大灣區中心城市強大的虹吸效應下,惠州仍保持人口快速增長——全市常住人口超過604萬,其中市區常住人口接近350萬,一舉超過申報建設地鐵的人口門檻(300萬)。惠州這座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的規模也升級了,正式躋身「Ⅰ型大城市」。
有資格建地鐵!惠州升格Ⅰ型大城市,3縣區人口超百萬(附公報全文)
5月16日早上,惠州市統計局、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發布《惠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過去10年,惠州常住人口淨增加約144.6萬人,一躍進入「600萬人口俱樂部」,共約604.29萬人。(相關閱讀《官宣!惠州常住人口突破600萬大關》)
從惠州7個縣區來看,南方日報、南方 記者留意到,有3個縣區常住人口超過百萬人,分別為惠城區(155.88萬)、博羅縣(121.09萬)、惠東縣(101.81萬)。緊隨其後的惠陽區也逼近百萬人口大關,達95.98萬。此外,仲愷區為53.18萬、大亞灣區44.44萬、龍門縣31.92萬人。
你最看好哪個縣區的發展前景?(可多選) 惠城區,屬於中心城區 惠陽區,臨深臨莞優勢明顯 惠東縣,大項目正在集聚 博羅縣,產業平臺加速崛起 龍門縣,生態環境優良 大亞灣區,綠色石化發展強勁 仲愷區,電子信息產業發達 提交
市區常住人口近350萬
從Ⅱ型大城市變Ⅰ型 「地鐵夢」更近一步
在此次公報中,很多市民最關注的是市區(城區)常住人口數量。
按照惠城、惠陽、大亞灣、仲愷4個區的人口計算,惠州市區(城區)常住人口為349.47萬,佔全市人口的57.83%,比10年前(234.45萬)增加了115.02萬人。
根據國務院的規定,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隨著最新人口數據出爐,惠州也從Ⅱ型大城市升級為Ⅰ型大城市。
市區常住人口一躍突破300萬,也讓惠州具備了申報建設地鐵的資格。
實際上,惠州何時建設地鐵,是市民持續關注的熱點話題。早在幾年前,惠州就規劃了多條地鐵路線,並將動工提上議事日程。
然而,國務院辦公廳2018出臺新規,提高了建設地鐵申報門檻,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列為前置硬指標之一。由於當時達不到這一條件,惠州無緣申報地鐵,因此擱置了下來。
惠州市區常住人口超過「門檻數」近50萬人,掃除了申報地鐵的基本障礙。特別是臨深片區的跨市地鐵(如深圳地鐵14號線延至惠陽)將可更加順利推進。
近日,惠州市委、市政府在《惠州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 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動方案(2021—2023年)》中明確,支持深圳將城市軌道交通延伸至臨深片區。而去年9月交通運輸部也在文件中提出「深圳14號線東延至惠州惠陽」。隨著具備申報建設資格,惠州人多年來的「地鐵夢」未來可望成為現實。
航拍下惠州市惠陽區。南方日報記者梁維春攝。
都市圈帶動臨深人口集聚
惠陽增加38.74萬人 大亞灣增25.19萬人
儘管作為大灣區中心城市的深圳對周邊地區的虹吸效應明顯,但隨著臨深片區道路交通升級,都市圈同城化趨勢明顯,人口溢出效應也顯現出來。
特別是近年來,惠陽、大亞灣等臨深縣區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產業做大做強、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因而實現常住人口較快增長。
數據顯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惠州7個縣區人口都呈增長態勢。其中,惠城區人口增加39.43萬人,惠陽區增加38.74萬人,大亞灣區增加25.19萬人,博羅縣增加17.27萬人,仲愷區增加 11.66萬人,惠東縣增加 11.08萬人,龍門縣增加1.21萬人。
從增長人數來看,臨深的惠陽、大亞灣增長較多,兩個縣區共增加63.93萬人,佔全市增加人口(144.6萬)的44.21%。這凸顯參與「雙區」建設為臨深片區帶來更大發展機遇。隨著惠州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將有助於深惠加速一體化、利好惠州。
同時,作為中心城區的惠城,人口增加最多,說明其首位度和城市能級進一步提升。而作為山區縣的龍門人口增長最少。
分區域來看,與10年前相比,城區(惠城、惠陽、大亞灣、仲愷)區域人口所佔比重上升了6.83個百分點,山區縣(惠東、博羅、龍門)地區人口所佔比重則下降6.83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型城鎮化推進,惠州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快速提高。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39.93萬人,佔72.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64.36萬人,佔27.2%。與10年前相比,惠州的城鎮人口增加155.65萬人,鄉村人口減少11.06萬,城鎮人口比重提高10.96個百分點。
附1-6號公報全文
【記者】周歡
【製圖】鍾仁敏
【視頻】王昌輝
【作者】 周歡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