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族名的含義與來源
2023-07-22 01:13:28 3
維吾爾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是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現在的維吾爾族是一個多源民族,在歷史上有著不同的名稱。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才統一稱呼。本期小編就帶你去維吾爾族文化看看維吾爾族族名的含義與來源。
唐朝,維吾爾族的祖先被稱作陽綸「徊紡」一詞一般多解釋為「團結」、「聯合」、「同盟」的意思。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回綸保義可汗遣使唐王朝,請求將族名「回紡」改譯為「回鶻」,取其族人「迴旋輕捷如鶻」的意思。一說改變譯名的事發生在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此後的史籍便以「回鶻」的譯名出現。
進人元朝卻明朝,回鶻又改稱畏兀兒,或稱「呼輝和爾、畏吾爾、輝和、畏吾」等。以後回鶻一名迅速在歷史記載中消失。清陶保廉在所著《辛卯侍行記》中說,當時維吾爾人自稱「達斯塔爾」。但他沒有說明其含義。
到了清代,官史中大多稱回子、纏回等。1935年,新疆召開第二次民眾代表大會,會上應維吾爾族改變民族稱謂的要求,提出把它寫作「維吾爾」,經省政府會議通過,並正式發布布告,開始統一使用「維吾爾」這個漢譯名稱。
「維吾爾」在維吾爾語種的意思是「聯合」,這一詞由古代的回鶻演變而來。古代回鶻分化成了今天中國境內的兩個民族,維吾爾和甘肅的裕固族。此名稱狹意言之,為保衛自己民族之意,廣意言之,為保衛國家之意。與威武爾一稱,亦無衝突處。顧名思義,當生愛國家、愛民族之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