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骨科牽引腳墊的製作方法
2023-07-22 03:07:0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骨科醫療用品,尤其是一種骨科牽引腳墊。
背景技術:
目前,骨科牽引治療過程中,患者的腳後跟置於診療床上,由於骨科患者因為骨折進行骨科牽引治療,長期進行牽引治療後,患者的腳後跟承受了腿部的全部壓力,長時間治療後,腳後跟會出現損傷,嚴重會出現潰爛等更嚴重的情況,增加了患者的疼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骨科牽引腳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骨科牽引腳墊,包括U型支杆,所述U型支杆中部設置支撐杆,所述支撐杆兩側設置第一氣囊,所述U型支杆的兩U型端部的內側對稱設置第二氣囊,所述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處於同一平面,所述支撐杆的左側和右側分別設置凹槽,所述凹槽內表面設置柔性凸起,所述第二氣囊通過充氣管與第三氣囊連通,充氣管上設置閥門。
優選的,所述凹槽與U型支杆一體成型。
優選的,所述U型支杆為伸縮式結構。由於不同的患者腳部的壓力不同,為此,醫生可根據患者要求調節支杆的高度,以適應不同患者。
優選的,所述柔性凸起均勻分布在凹槽內表面,增強了使用者腳部的舒適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採用與腳後跟形狀類似的凹槽結構並在凹槽表面設置柔性凸起,U型支杆內部的凹槽對腳部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腿部對腳後跟的壓力,避免骨折牽引過程中導致腳後跟磨損或者潰爛;
2.本實用新型設置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使得腳部左右擺動的時候觸碰到氣囊,醫生可通過調節第三氣囊充電管上的閥門調節第二氣囊的伸縮程度,實現腳部放置角度的調節,以幫助患者進行腳部位置的微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其中1.第一氣囊,2.第二氣囊,3.支撐杆,4.U型支杆,5.柔性凸起,6.凹槽,7.充氣管,8.第三氣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骨科牽引腳墊,包括U型支杆4,所述U型支杆4中部設置支撐杆3,所述支撐杆3兩側設置第一氣囊1,所述U型支杆4的兩U型端部的內側對稱設置第二氣囊2,所述第一氣囊1和第二氣囊2處於同一平面,所述支撐杆3的左側和右側分別設置凹槽6,所述凹槽6內表面設置柔性凸起5,所述第二氣囊2通過充氣管7與第三氣囊8連通,充氣管7上設置閥門。
進一步,所述凹槽6與U型支杆4一體成型。
進一步,所述U型支杆4為伸縮式結構。由於不同的患者腳部的壓力不同,為此,醫生可根據患者要求調節支杆4的高度,以適應不同患者。
進一步,所述柔性凸起5均勻分布在凹槽6內表面,增強了使用者腳部的舒適度。
工作過程中,醫生將兩腳後跟分別放在凹槽內,由於患者長期使用牽引工具進行牽引,腳後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本實用新型採用與腳後跟形狀類似的凹槽結構並在凹槽表面設置柔性凸起,緩解了腳後跟的壓力,同時,患者腳部長期處於牽引狀態,容易引起腳部腫脹,為此,本實用新型設置第一氣囊和第二氣囊,使得腳部左右擺動的時候觸碰到氣囊,醫生可通過調節第三氣囊充電管上的閥門調節第二氣囊的伸縮程度,實現腳部放置角度的調節,以幫助患者進行腳部位置的微調。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