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名命名的曆法,萬年創建曆法的傳說
2023-07-21 20:20:39 2
世界是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的,每個地區的文化特色都是不一樣的,就連時間記錄單位都是不一樣的,在我國的古代是以十二地支時辰為單位的,而一年的二十四節氣也是一個道理,你知道萬年創建曆法的傳說嗎?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解析。
據說,古時候有個叫萬年的小夥子,他看到節令很混亂,就決心把節令推算出來,定準了。但是他想了很多辦法,都沒能找到計算時間的方法。有一天,他上山去砍柴,砍累了便坐在旁邊的樹蔭下休息,當他看到樹影隨著陽光照射的方向緩緩移動時,茅塞頓開。
他高興地飛奔到家裡,經過研究,設計出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用來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他又受到山崖上的滴泉啟發,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日子久了,他慢慢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要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也就重複一遍。
當時國君的名字叫祖乙,他也常為天氣的變幻莫測而感到苦惱。一名叫阿衡的大臣為了討好祖乙,提議設天台敬天神,以求天神保佑,使天氣變得有規律。可這種方法並不見效。萬年知道後,就帶著自己研製的日晷和漏壺去進見皇上,並向祖乙詳細介紹了日月運行的道理。
祖乙聽後感覺很有道理,龍顏大悅,把萬年留下來,並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希望萬年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以造福天下的百姓。
阿衡見祖乙如此看重萬年,心有不甘,就想從中作梗。日晷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阿衡也看到了這首詩,他知道萬年創建曆法的工作即將要完成,就更加緊張了。於是偷偷派殺手去行刺萬年,不料被當場捉住。此時萬年現在我們生活中常用的就是電子萬年曆的研製已經成功,祖乙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想了想說:「春為歲首,那就叫春節吧。」
您可能也喜歡:
傳統文化:傳統漢族服飾文化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朝鮮族傳統食品:打糕的由來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