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裝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體系的製作方法
2023-07-22 05:25:31 1
專利名稱:一種裝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體系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用於構造全部或部分在現場以澆制或類似方法成型的承重 樓板的支模體系,具體涉及一種裝配式框架梁用的起拱支模體系。
背景技術:
為了避免在施工中因為模板支撐經承力壓縮下降造成梁底下垂以及抵消外觀 視差影響,《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驗收規範(GB50204-92規定)》,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 當跨度等於及大於細時,模板應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全跨長度的 1/1000 3/1000。模板起拱分設計起拱和施工起拱兩類,設計起拱為了保證跨度較大的梁和桁受 力架受力合理,避免在使用荷載的作用下,構件產生大的撓度,有時設計也規定了構件的起 拱高度,叫設計起拱,設計起拱高度應保留在構件上,使拆模後的起拱高度等於設計要求的 起拱高度。施工起拱施工中,模板受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載等外力作用會產生變形,支柱也 會產生壓縮變形和側向彎曲變形,地基產生微量沉陷,這些變形加在一起,使澆灌出來的混 凝土大梁下垂,也就是產生了撓度,為了使大梁不下垂,一般在支模時,預先使模板中部適 當地向上拱起,這就是施工起拱,混凝土澆灌後,施工起拱高度一般與模板相抵消。實際施工中發現,經起拱的整體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的工程,在拆除模板支撐體 系後,跨中下撓甚微。在梁自重作用下,經起拱的整體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跨中彈性下 撓比沒有起拱的整體現澆梁板結構彈性下撓小很多。為了實現較好的施工效果,現澆鋼筋 混凝土梁、板,當跨度等於或大於細時,模板應當起拱。傳統的起拱方法是在支柱、主龍骨 和副龍骨支好後,在側模板鋪設之前,應用小線沿現澆板的四個角拉對角線,在模板上找到 該樓板的中心位置,首先墊起中心位置下的支柱,墊起的高度同鋼筋混凝土樓板的起拱高 度,中心周圍支柱墊起的高度應依次遞減,到樓板的四邊處不墊高,使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 的底面形成一個帽頂的形狀,而其四周的陰角線保持平直。但傳統起拱工藝不同程度帶來如下問題(1)採用傳統施工工藝施工時一般做 法是根據設計梁底標高先搭架,然後再按照1%。 3%。起拱安裝底模,致使施工樓層標高超 過設計的結構標高,超出值為起拱高度值O)由於板隨梁一同起拱不但造成板的起拱方向 錯誤、起拱值偏大,還造成樓面的找平工程量增大,成本增加( 樓面找平工程量的增加進 而造成梁板恆載的額外增加,對結構受力不利。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控制建築樓層結構標高,進而減少找平 工程量的裝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體系。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裝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體系,預設參數包 括對應梁支座之間的跨度值、施工起拱高度、梁底面標高、梁頂面標高,該支模體系包括梁模支架,依次設於梁模支架上的梁底楞、梁底模板,設於梁底模板橫向兩側並與之拼接的梁 側模板,其中梁底模板上表面由跨中位置至梁支座位置之間成從高到低的傾斜過渡;所述 梁底模板上表面於跨中位置的高程與梁底面標高吻合,梁底模板上表面於梁支座位置的高 程與所述跨中位置高程相差一個施工起拱高度;所述梁側模板其上口高程與梁頂面標高吻合。 進一步,所述梁底楞分別位於梁底模板的左下側、右下側,梁側模板與其鄰近的梁 底楞之間連固有定位封漿裝置,定位封漿裝置是與梁底楞長度方向一致的長條形杆件。進一步,所述梁側模板外側還設有梁側楞、對拉螺杆構件。進一步,梁模支架包括支撐架、架設在支撐架上的一組水平聯結杆,所述梁底楞設 於水平聯結杆上;其中支撐架包括橫杆、立杆以及可調底座。進一步,施工起拱高度為跨度值的1%。 2%。,現結合本實用新型現澆鋼筋砼梁的起拱支模體系具體操作使用方法,來進一步說 明本實用新型所實現的技術效果。(1)基礎工程確定對應梁支座之間的跨度值、施工起拱高度、梁底面標高、梁頂 面標高、樓面標高,搭建位置對應的支撐架,並在支撐架上架設一組等間距平行的水平聯結 杆,其中支撐架包括橫杆、立杆以及可調底座;(2)在水平聯結杆上安設一組梁底楞,並在梁底楞上固定安裝梁底模板,所述一組 梁底楞包括分別設於梁底模板左下側、右下側的梁底楞;通過可調底座調節支撐架及各水 平聯結杆高程,直至梁底楞、梁底模板實現如下定位梁底模板上表面由跨中位置至梁支座位置之間成從高到低的傾斜過渡,所述梁底 模板上表面於跨中位置的高程與梁底面標高吻合,梁底模板上表面於梁支座位置的高程與 所述跨中位置高程相差一個施工起拱高度;(3)在梁底模板上綁紮梁體鋼筋;(4)於梁底模板橫向兩側垂直拼接梁側模板,調節梁側模板高度位置,直至梁側模 板其上口高程與梁頂面標高吻合;在梁側模板與梁底楞之間增設用於連固兩者的定位封漿 裝置,定位封漿裝置是與梁底楞長度方向一致的長條形杆件;(5)搭建樓板支架,樓板底模水平安設在梁側模板上口上,在安裝預製樓板前,先 向梁底梁側模板所形成的梁體空間內注入混凝土,並根據梁頂標高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找 平;安裝預製樓板、綁紮樓板鋼筋,再次注入混凝土,最後根據樓面標高對混凝土上表面即 樓面進行找平。由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裝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體系在施工過程中是與樓板的支 模體系一同使用,由於梁側模板固定在位置相對固定、且能夠平穩承託梁側模板的定位封 漿裝置上,且梁側模板上口平齊,本實用新型裝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體系能夠保證與之配 合的樓板底模在方向上的水平;在梁側模板安裝前,對梁底模板預先進行的起拱,不對樓板底模板的空間位置產 生影響,即「梁起拱板不起拱」。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梁起拱板不起拱」的方式,由上述操作使用方法可知梁起拱而板不起拱,僅是將梁支座(一般梁支座設於固定立柱處)附近的梁底面 高程調低,這樣的起拱方法既便於支模,又使梁體跨中的截面高度不變,避免樓層標高超過設計的結構標高;對梁頂單獨進行找平,使「梁起拱」幾乎不對樓面平整度產生影響,整個 樓面找平的工作量較大幅度降低,從整體上看,能夠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且施工進度得以加 快。比起大截面的承重梁,起分配荷載作用的四邊樓板來說,高強度支撐體系彈性和 非彈性變形很小,板自重作用下板彈性下撓幾乎可以忽略,所以完全可以採用梁起拱而板 不起拱的工藝;對樓板底模的厚度、板鋼筋的幾何高度,均不作特殊性限定,即採用不起拱 的常規設計,在板不起拱的前提下,不作附加處理即可保證了梁、板鋼筋上的保護層的有效厚度。如下為梁起拱而板不起拱工藝與傳統工藝,技術效果的具體優勢效果的對比。
權利要求1.一種裝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體系,預設參數包括對應梁支座之間的跨度值、施工起 拱高度、梁底面標高、梁頂面標高,該支模體系包括梁模支架,依次設於梁模支架上的梁底 楞、梁底模板,設於梁底模板橫向兩側並與之拼接的梁側模板,其特徵在於梁底模板上表 面由跨中位置至梁支座位置之間成從高到低的傾斜過渡;所述梁底模板上表面於跨中位置 的高程與梁底面標高吻合,梁底模板上表面於梁支座位置的高程與所述跨中位置高程相差 一個施工起拱高度;所述梁側模板其上口高程與梁頂面標高吻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裝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體系,其特徵在於所述梁底楞分別位於 梁底模板的左下側、右下側,梁側模板與其鄰近的梁底楞之間連固有定位封漿裝置,定位封 漿裝置是與梁底楞長度方向一致的長條形杆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裝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體系,其特徵在於所述梁側模板外側還 設有梁側楞、對拉螺杆構件。
4.如權利要求1所述裝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體系,其特徵在於梁模支架包括支撐架、 架設在支撐架上的一組水平聯結杆,所述梁底楞設於水平聯結杆上;其中支撐架包括橫杆、 立杆以及可調底座。
5.如權利要求1所述裝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體系,其特徵在於施工起拱高度為跨度 值的1%。 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裝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體系,包括梁模支架,依次設於梁模支架上的梁底楞、梁底模板,設於梁底模板橫向兩側並與之拼接的梁側模板,梁底模板上表面由跨中位置至梁支座位置之間成從高到低的傾斜過渡;所述梁底模板上表面於跨中位置的高程與梁底面標高吻合,梁底模板上表面於梁支座位置的高程與所述跨中位置高程相差一個施工起拱高度;所述梁側模板其上口高程與梁頂面標高吻合。使用本實用新型裝配式框架梁起拱支模體系能夠使梁底標高變化、梁頂標高不變,並在樓板厚度不變的情況下,保證樓面標高不變,可以有效控制建築樓層結構標高,進而減少找平工程量。
文檔編號E04G13/04GK201933779SQ20112010244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8日
發明者曾強, 田小強, 白瑞華, 鄧萬敏, 鄧祖祥, 鐘鳴 申請人:重慶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