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與機動車配套使用的自吸式儲液罐的製作方法
2023-07-29 20:53:51 1
專利名稱:一種與機動車配套使用的自吸式儲液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與機動車配套使用的自吸式儲液罐,它適用於農業、環保及石油行業。
目前,在用於原油、汙水等液體裝運的儲液罐的罐體均為上方有一進液口,下方有一出液口,裝液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人工將液體一桶一桶地裝入,這樣費時費力,工作效率很低,而且由於裝液時進液口敞開,嚴重汙染了環境,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另一種是利用外界的泵將液體注入儲液罐,這需要配備運輸機械之外的加壓泵來實現,大大增加了設備投資。
為了克服現有儲液罐的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與機動車配套使用、並在全封閉狀態下將液體自動吸入罐內的儲液罐。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將儲液罐抽氣管與機動車發動機吸氣管相連接,利用發動機工作時吸氣衝程抽吸外部空氣時所產生的負壓,將液體自動吸入罐內。該儲液罐為密封結構,以使罐內形成負壓區。
在儲液罐抽氣管上端裝有真空表,以便監測儲液罐工作時的負壓,使其保持在一定範圍內。
在儲液罐轉接管內裝有浮球閥,以保證當儲液罐裝滿液體時,該閥自動關閉。
由於裝液是在全封閉狀態下自動吸入罐內,與現在普遍使用的裝液方法相比,具有省時省力,不汙染環境,顯著提高工作效率的優點,並且結構簡單,可大大減少投資,降低成本。該儲液罐可廣泛應用於農業、環保及石油等行業,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附圖
一是儲液罐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二是機動車發動機吸氣管的結構示意圖;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用防腐材料製成圓柱形儲液罐罐體[1],罐體右上方有一液體入口管[5],右下方有一液體出口管[3],出口管[3]中裝有閥門[2],該罐體為密封結構,使罐體內形成負壓區;罐體左上方垂直裝一直徑為200mm的鋼質轉接管[7],該管一端和罐體[1]相貫通,另一端用蓋子密封,密封蓋上有一直徑為37mm的圓孔,鋼質抽氣管[9]穿過圓孔與密封蓋焊接;抽氣管[9]的上部裝有閥門[10],下端為錐型口,和球閥[12]配合密封;在密封蓋上還裝有一壓力表[8],可指示罐體內的壓力;轉接管[7]內,抽氣管[9]的下邊焊有不鏽鋼製成的,厚度為2~3mm,直徑與轉接管[7]內徑相同的上骨架[14]和下骨架[16],上、下骨架中間夾一層不鏽鋼過濾網[15],骨架上均分布有直徑約10mm的小孔,中間有一直徑為15mm的圓孔,圓孔上焊有不鏽鋼製成的導向套[6];浮球[17]和球閥[12]通過一個圓杆[13]連接,穿過導向套[6],垂直懸裝;圓杆[13]與導向套間隙配合;球閥[12]的直徑略大於抽氣管[9]的內徑。
該儲液罐與機動車輛(活塞式發動機)配合使用。在機動車發動機[21]與空氣濾清器[18]的連接管上裝一閥門[19],閥門下邊裝一三通管[20]。使用時,首先用一根粘塑性軟管做連接管[11],將抽氣管[9]與安裝在發動機[21]和空氣濾清器[18]之間的三通管[20]相連接,另一根粘塑性軟管[4]將液體進口管[5]與汙水池相連。然後打開抽氣管上的閥門[10],關閉機動車發動機[21]與空氣濾清器[18]之間的閥門[19]。啟動發動機後,罐內逐漸出現負壓,當超過某一數值後,汙水源源不斷的從池中吸入罐內。當負壓罐內汙水量達到一定高度後,浮球[17]被液體浮起,利用球閥[12]關閉抽氣管[9]。該裝液過程中,閥門[2]始終處於關閉狀態,當需要排液時,才將閥門[2]打開。
權利要求1.一種與機動車配套使用的自吸式儲液罐,由罐體[1]、液體進口管嘴[5]、排液口管嘴[3]及開關閥門[2]組成,其特徵是在罐體上有一轉接管[7],並可通過抽氣管[9]與安裝在機動車發動機[21]和濾清器[18]之間的三通管相[20]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液罐,其特徵是該儲液罐為密封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液罐,其特徵是a.轉接管[7]一端和罐體[1]相貫通,另一端為密封結構,並在轉接管內裝有浮球閥[12];b.轉接管[7]密封蓋上裝有壓力表[8];c.轉接管[7]內有過濾層[1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液罐,其特徵是在發動機[21]與空氣濾清器[18]的連接管上裝一個閥門[19],閥門下邊裝一個三通管[2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與機動車配套使用的自吸式儲液罐。為解決現有儲液罐裝液時工作效率低,汙染環境,需配備運輸機械之外的加壓泵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將儲液罐抽氣管與機動車發動機吸氣管相連接,利用機動車發動機工作時吸氣衝程抽吸外部空氣時所產生的負壓,在全封閉狀態下將液體自動吸入罐內的儲液罐。具有不汙染環境、工作效率高、結構簡單、成本低的優點。該儲液罐可應用於農業、環保及石油等行業。
文檔編號B60P3/22GK2404754SQ9823322
公開日2000年11月8日 申請日期1998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1998年12月8日
發明者李勇前 申請人:李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