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物學角度分析愛情(生物學全世界有10)
2023-07-29 20:52:17
來源|喜馬拉雅FM李銀河的精品課《李銀河說愛情》
編輯|宋子槓
先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個心理診所,一個女孩去看醫生,她是向醫生這樣描述自己所遇到的問題的,她說她想做一個男性,她不想做女的,而且是一個同性戀的男性,不是做異性戀的男性。
也就是說,她的生理性別是女性,她的社會性別是男性,她的性傾向是同性戀,她是女人,她愛男人,但是他不想作為一個女人來愛男人,而是作為一個男人來愛男人。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跨性別的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直視LGBTLGBT這四個字母分別是指什麼呢? L,Lesbian就是女同性戀,G是gay,男同性戀,B是Bisexual,就是雙性戀,T是Transgender,就是跨性別。有人在這個LGBT後面加一個Q,Q呢就是酷兒,就是Queer這個詞的字頭。
有一些人對整個性傾向或性別認同有疑惑,疑惑正好在英文裡頭也是Q打頭的,Question,所以這個Q可以代表酷兒,也可以代表Question,就是LGBTQ。
有一些就是雙性人,他們也認為自己是屬於LGBT族群,又叫「陰陽人」,特徵就是同時具有兩套生殖系統,我想大多數人都可能都見過這樣人的照片或者視頻,但是他們非常少見。
LGBT裡頭的T跨性別,包括就是兩種傾向,或者說三種就是情況,一種是異裝,另外一種是異性,還有一種就是既不異裝也不異性,但是喜歡像另外一個性別那樣去生活。
所以按這種比較寬泛的定義來說,有一位特別著名的性別研究專家叫朱迪斯巴特勒,他認為男女性的界限不是很清楚的,生理學表明世界上有6%到10%的人天生就處在兩性之間,這類人屬於心理認同不清楚。
生而不同,還是選擇生而相同前不久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和北京同志中心,共同做了一個《中國性少數群體的生存狀況調查報告》的調查。其中發現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在這個群體當中被罵,被逼改變,被逼婚的,被家人鼓勵,勸誘或者脅迫進入異性戀關係,這些都是目前中國性少數群體所面臨的主要的困境。
尤其是來自家庭的歧視更加嚴重。這個報告指出,因為面臨這些種種的困難,中國的性少數群體當中僅僅有5%選擇了出櫃。
真正的性少數群體裡面,和異性戀對比,結婚的只有23%,有結婚打算的有20%多,有接近半數的人就根本不打算與異性結婚。
不一樣的光芒,也是光報告的後續顯示,不同類別的性少數群體受到的歧視也是不大一樣的。跨性別人士遭受的歧視程度最深,種類最多。
這點和刻板印象也是不太一樣的,印象中好像是中國人接受跨性別好像比接受同性戀還要更加寬鬆一點,這像是一個無奈之舉,畢竟生理上就這麼決定了。
而且,因為跨性別人群裡多數都是異性戀,而廣大的社會人群多數是異性戀,所以人們就對跨性別比較能夠理解。但是這項調查是,顯示跨性別人士遭受的歧視還是更深。
報告還顯示了,女同性戀者在家庭內部和工作單位,最有可能遭到歧視和排斥,而男同性戀,在學校最容易受到歧視,成為校園霸凌的受害者。記得有一次我在英國的曼徹斯特開一個LGBT的研討會。我記得當時去了圖靈的公園裡頭,由於他發明的解密碼的技術,使得二戰整個提前兩年結束,挽救了上千萬人的生命,就是他貢獻這麼大。
但是就因為他是同性戀,是違反當時的那個英國的法律的,然後他就算刑事犯罪,就是讓他做選擇,一個是化學閹割,一個是去坐牢,選擇化學閹割他就必須打一種什麼什麼藥,然後打那個藥以後就使他陷入極度的抑鬱,最後他就自殺了。
他自殺的時候桌上就留了一個咬了一口的蘋果,後來那個蘋果手機的創始人就為了紀念他,因為他是計算機之父,就把蘋果的那個logo弄成了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
所以就是總的來說在觀念上,我覺得我們一定要倡導,大眾要用寬容的態度,來對待LGBT人群,要尊重要理解。
網上有一個特別有趣的說法,就說LGBT,用中文可以說是「來個變態」,然後變成「來個不同」是吧。LGBT只是不同而已,性少數也應該享有他們自己的權益,我們應該保障他們的自由權利,讓每一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本來面目生活。
關於主播:
中國人有太多問題想問李銀河,關於婚戀、情感、性,許許多多。但如果問李銀河,她最想和你說些什麼,她會說:愛情。
集學者的理性和女性的感性,李銀河用50堂課為你講透愛情、婚姻和性。五大模塊,50個審視愛情的新視角。五次答疑,解讀你最關心的兩性難題。每集10分鐘,從社會學角度講透一個話題。
關於喜馬拉雅:
中國第一音頻平臺。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