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紅軍長徵電影觀後感【精選】

2023-07-29 15:39:48

  長徵,路漫漫。僅僅一部電影是無法描述長徵的慘烈的,但通過電影,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長徵的故事及精神。下面是精心為大家帶來的長徵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20xx紅軍長徵電影觀後感一

  《我的長徵》這部電影是一位老爺爺回憶他當年長徵所寫的一部回憶錄。

  當年老爺爺只有十一歲,為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為了中華民族不任人欺凌,小小年紀就參加了紅軍。跟著大部隊爬雪山、過草地。紅軍戰士身穿單薄的軍衣,腳穿草鞋,他們不但要忍受飢餓和嚴寒的折磨,還要堤防敵人的飛機的轟炸和後面敵人的追趕。

  看到這裡,我禁不住淚流滿面,先烈們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不畏犧牲,用青春和生命造就了今天安寧幸福的生活。

  我們生長在和平的年代,沒有戰爭的槍聲,沒有戰爭的硝煙,我們穿著皮鞋,坐在溫暖的教室裡聽老師,可是有的同學上課時還嬉皮笑臉的做小動作,這和紅軍爺爺當時的處境相比,難道不應反思?我們對得起他們浴血奮鬥打下的江山嗎?

  飛奪瀘定橋,是紅軍長徵路上又一次激烈和驚險的戰鬥,中我印象最深的片斷。瀘定橋是大渡河唯一的一座鐵索懸橋,橫跨在波濤洶湧的河水上,敵人為了防止紅軍北上,事先拆除了橋上的木板,所以,橋上只剩下了13根粗大冰冷的鐵鏈子,為了使所有的戰士儘快渡過大渡河,1935年5月29日下午,紅軍二十二名突擊隊員在猛烈的火力掩護下,手攀腳踏著晃晃悠悠的鐵索,邊爬邊鋪木板,向對岸一點一點地艱難地匍匐前進。英勇的突擊隊員忍受著煙燻火燙,冒著槍林彈雨,終於拿下了橋頭,使後面的部隊及時地衝進了瀘定城,贏得了紅軍北上決定性戰鬥的勝利。

  這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使我感動不已,我深刻的認識到,今天的和平與繁榮來得是多麼不容易啊!我們只有認真讀書,學好本領,長大了才能報效祖國,只有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是對紅軍爺爺最好的回報。

  20xx紅軍長徵電影觀後感

  這學期的一次班隊活動裡,學校統一放映了一部紅軍長徵影片,影片主要描繪的是紅軍度過天險大渡河前後的故事。每個故事都體現了我們革命先烈的一種精神,每個故事都有發人肺腑的感動。其中,那個老漁夫對紅軍戰士們說了一語話:「雖然在大渡河上行駛的船十有九船翻,但還有不翻的一條船呀!」正是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深思。

  是呀!那不翻的一條船便是革命,便是共產黨,便是新中國呀!想想我們學過的課文:《金色的魚鉤》――老班長為了讓三位小紅軍活著走出草地,寧願自己只吃魚刺骨。《豐碑》――為了讓其他戰士不被凍著,軍需處長自己不穿棉衣,直至凍死。《飛奪瀘定橋》――不怕大渡河的天險,不懼敵人的威脅,在只有13根鐵鏈的瀘定橋是與敵人展開拼死搏鬥。終於一舉殲滅敵人,獲得又一次勝利……這些不都體現了紅軍戰士們的一種捨己為人、勇往直前的精神麼?

  這些精神在影片中也反映了許多。戰前,我們大家團結一心,樂觀向上,認真思索著渡過大渡河的最佳方案。而國民黨呢?憑藉著大渡河的天險,妄想將我們共軍消滅在橋頭。他們不僅驕傲,而且軍官之間還勾心鬥角,這樣的軍隊不失敗,那才叫「天理不容」!

  就說兩軍共同向老漁夫借船一是吧!國民黨那人簡直是土匪,有時打人,有時威脅,還比槍!這像是在借船嗎?倒是更想再搶船。而我們共產黨的那位女同志,和顏悅色的講道理,告訴漁夫共產黨的好處,真切希望讓他與共產黨合作。最終,漁父被感動了,答應了借船。而躲在角落了的國民黨士兵,卻向我們的女同志射出了罪惡的子彈……

  故事中阿姨為一條船而犧牲,有時一件催人淚下的事。當國賊向我們的阿姨放槍時,阿姨奮不顧身的用自己的身體擋在了漁夫面前,並打死了那國賊,自己卻中了槍彈,最後犧牲了。想想看,我們的女同志為什麼要用身子擋住漁夫,保住那條船呢?那是因為她心中想著集體,想著她的戰友還等待著那條船……因此,他要護住漁夫,讓漁夫駕駛著船幫助紅軍戰士們過河,最終獲得勝利,解放全中國!這是多麼崇高的獻身精神呀!而在二萬五千裡的漫漫長徵路上,這種忘我的獻身事例太多太多。可見,我們的革命先輩們是多麼英雄呀!他們都舍小家,為大家,使革命成為不凡的那條船!

  而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接班人,要努力做好自己應做的一切,要學習並繼承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和精神,為發展中的祖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是祖國永遠成為不翻的那條船!~

  20xx紅軍長徵電影觀後感三

  在第80個長徵紀念日來臨之際,我觀看了《長徵》這部影片,從中身受啟發和教育。

  影片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的中華大地,面對日本帝國主義鐵蹄的踐踏,中國共產黨人從大局出發,向全國人民發出「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倡議,但蔣介石頑固地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調動100萬大軍「圍剿」紅軍及其主力,由於敵強我弱,紅軍內部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指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這種情況下,紅軍為了保存實力,被迫進行戰略大轉移,開始了舉世聞名的萬裡長徵。

  回顧這段坎坷、艱辛的革命史,長徵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百折不撓,所向無敵的英雄主義精神和艱苦奮鬥,吃苦奉獻的大無畏犧牲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紅軍長徵由弱變強,以少勝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它不僅成為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點,在今天更成為激勵我們努力向上,不斷進取的風標。

  也許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我將面對許許多多的困難,在以前,我可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今後,我將以紅軍長徵的精神激勵自己,戰勝困難,挫敗氣餒,攻克難關。讓自己在風風雨雨的徵途上,經受磨難,歷練品格,學會成長。

  最後,在長徵7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我將向先烈獻上我最崇高的敬禮,願長徵精神永遠伴隨著我的成長,願長徵的祝福永遠迴蕩中華的上空。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