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血常規對照表(1分鐘教你看懂寶寶血常規化驗單)
2023-07-29 01:24:01 2
這天氣一會兒一個臉色,寶寶感冒發燒,去醫院就得做個血常規檢查,裡面的數據密密麻麻一大堆英文中文看起來就像密碼似的,究竟各個數據是什麼含義?數據高與低又代表什麼呢?
一般情況下寶寶生病媽媽需要關注的幾個重要指標有:
紅細胞、血紅蛋白測定、血小板、白細胞、中粒細胞、淋巴細胞。
紅細胞、血紅蛋白測定
紅細胞的主要作用是給全身的各組織器官輸送氧氣,並把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
但在發生貧血的情況下,它們之間的比值就會發生變化,例如:發生低色素性貧血時,血紅蛋白含量的降低就會十分明顯,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比例就會升高。
排出體外,而完成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紅細胞內的一種蛋白,這就是血紅蛋白(Hb)。
一般醫生是根據白細胞的數量來判斷身體是否有感染發生,然後再根據白細胞分類(包括絕對值和相對百分數)來判斷是什麼類型的感染,應該使用什麼類型的藥物。
白細胞增高是人體對細菌侵犯的一種反應。那麼,既然是「反應」自然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被察覺。所以,建議媽媽們在寶寶發燒至少24個小時之後再帶寶寶進行血常規的檢查。
中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能夠吞噬和殺死細菌,防止細菌和有害物質侵入機體。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與免疫有關,它是機體保護自己不受病原體侵襲的主要細胞,通過分泌抗體來對抗病毒。
蜜芽叨叨叨:
一般而言,在寶寶發熱後,如果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增多是細菌性的感染,淋巴細胞數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
一般在採血前應儘量讓寶寶處於靜止狀態,避免有劇烈運動,比如跑跳等。激烈的運動後,應該靜止15-20分鐘再採血。另外在天氣比較寒冷的時候要注意保溫,保證末梢的血液循環比較通暢,這樣也有利於採血。
化驗單上:
「↑」或者「H」提示結果高於參考值;
「↓」或者「L」提示結果低於參考值。
寶寶每天都在長大,每個階段的正常值都不同。血常規化驗單上,大部分參考值都是成人標準參考值,所以建議媽媽在拿到化驗單後做到心中有數,將化驗單結果結合醫生的臨床建議,綜合判斷寶寶的疾病。
了解更多,歡迎關注蜜芽寶貝微信帳號:miyabaobei2014(長按複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