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畸形是如何發現的(胎寶寶長得小畸形)
2023-07-29 12:46:01 3
最近在網上看了一個孕媽媽去產檢的vlog,這位孕媽媽檢查發現胎寶寶小了10天而崩潰大哭,但在這之前孕媽媽已經被告知寶寶偏小了幾天,「惡補」了近5斤體重後沒想到寶寶還是偏小。有些孕媽媽在孕期體重增長得並不少,為何胎寶寶還會長得比較小呢?針對這個情況是不是感到納悶,今天我們來科普下這方面的知識。
我們知道整個孕期胎兒是不斷長大的,但有些胎兒的生長會受限,那麼如何判斷胎兒生長是否受限呢?
其實,判斷胎兒生長受限主要是由胎兒的體重決定。當胎兒體重低於其孕齡應有的正常體重標準(第10百分位數下),或是足月胎兒體重低於2500克,說明胎兒在孕媽媽體內生長發遲緩,醫學上稱為胎兒生長受限(FGR)。比如:孕34周,第10百分位的胎兒體重假如說是1913克,如果預測的胎兒體重低於1913克,就會被診斷為胎兒生長受限。
數據來源於:胎兒生長受限專家共識(2019版)
一般情況下,沒有高危因素的孕婦應在孕早期明確孕周,準確的判斷胎齡,並通過孕婦體重和宮高的變化,初步篩查出胎兒生長受限,進一步經超聲檢查確診。
而有高危因素的孕婦還需要從孕早期開始定期行B型超聲檢查,根據各項衡量胎兒生長發育指標及其動態情況,結合子宮胎盤的灌注情況及孕婦的產前檢查表現,儘早地進行胎兒生長受限的診斷。
FGR是導致圍產兒(進入妊娠第28周後出生的小兒)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還可能帶來遠期的不良結局,包括兒童期的認知障礙及成人期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卒中等)的發生風險增加。
胎寶寶偏小的原因有哪些?1、孕媽媽因素(佔50-60%)
從孕媽媽的角度分析,胎寶寶偏小與孕媽媽懷孕時的身高、體重、年齡、胎產次等有關。而胎寶寶的體重差異,40%的概率是來自雙親的遺傳因素,其中母親遺傳影響較大。
營養因素:孕媽媽偏食、妊娠劇吐以及攝入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不足,胎寶寶出生體重則與母體血糖水平呈正相關。妊娠併發症與合併症:妊娠併發症如妊娠高血壓疾病、多胎妊娠、胎盤早剝等,妊娠合併症如心臟病、腎炎、貧血等,均會使胎盤血流量減少,灌注下降的。其他原因:孕媽媽的年齡、地區、體重、身高、經濟狀況、子宮發育畸形、吸菸酗酒、宮內感染、母體接觸放射線或有毒物質等,導致胎寶寶偏小。2、胎寶寶因素
研究證實,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瘦素等調節胎兒生長的物質在臍血中降低,可能會影響胎寶寶的內分泌和代謝。在胎寶寶的基因或染色體異常、先天發育異常時(極少數情況下),也常伴有胎兒生長受限的情況。
3、胎盤和臍帶因素
胎盤的各種病變導致子宮胎盤血流量減少,導致胎寶寶血供不足。而臍帶過長、臍帶過細(尤其近臍帶根部過細)、臍帶扭轉、臍帶打結等情況也會導致胎兒生長受限。
這也是FGR最常見的原因,胎盤臍帶先天形成異常導致的胎盤灌注不良。
但因為胎寶寶偏小的病因比較複雜,約有40%患者病因上是不明確的。
胎寶寶長得小,孕媽媽要多補充營養!當孕檢發現胎寶寶偏小時,首先確認自己的末次月經有沒有記錯,並把所有B超單給醫生看,請醫生核查下孕周是否正確。一旦胎寶寶偏小,孕媽媽要配合醫生的檢查,如果孕檢排除了疾病和先天問題,只是營養不足的話,那孕媽媽就要多補充營養,不可偏食,多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不喜歡吃肉類的孕媽媽則要注意葷素搭配,每天要喝1-2杯牛奶。(在這裡再強調下,定期孕檢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各位孕媽媽千萬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不去孕檢。)
「長胎不長肉」的營養食品推薦:
低脂酸奶:富含鈣和蛋白質,緩解便秘
加入適量菊粉的麥片:富含膳食纖維,降低膽固醇
綠葉蔬菜:葉酸和鋅的來源,富含維生素
豆製品:富含優質蛋白質
瘦肉:補鐵,供給胎寶寶營養
如果飲食上增加營養後,仍不能糾正胎寶寶偏小,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營養品,例如口服胺基酸片劑、靜脈注射胺基酸或能量合劑等。
發現胎寶寶偏小,切忌不要過度擔心。胎兒的偏大偏小不是僅靠一次數據就能下結論的,另外胎兒偏小也不等於胎兒畸形,如果早期各項優生檢測包括B超沒發現大體畸形,相對來說是不需要過度擔心的,孕期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也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