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文化之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異同
2023-07-21 13:11:09 1
法家思想與道家思想,是古代中國思想史上的兩顆明珠。
作為在先秦諸子百家中特點鮮明的兩個思想派別,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起過重要影響。
今天的法家文化就為你簡析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異同。
道家是中國古代的重要思想流派,其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道家學派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自然無為,與自然和諧相處。西漢初年和唐朝初期,漢文帝、漢景帝,唐太宗和唐玄宗都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得以從前朝苛政之中休養生息,歷史上稱之為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法家則是春秋戰國時期研究國家治理方式的學派,提出了以法治國、富國強兵的核心思想。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秦朝統一天下後根據法家理論制定完善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成為後世數千年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法家學說乃一種純功利主義的思想體系,內容核心主要是針對君主如何加強統治。法家學派否定了世襲貴族天然傳承的等級制度,認為在法面前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法家之集大成者韓非,則將早前法家「法」、「術」、「勢」三派的學說加以結合,建立了君主專制主義理論。
法家的「法術勢合」,法即是法制,要求以嚴刑峻法管治國家,有功者重賞,有過者則重罰;術即是權術,國君要懂得如何利用政治手段,對付政敵,以保持權位;勢即是權威,國君要保持自己的權威,才能駕馭臣下。
法家在政治實踐中,獎勵耕戰,毀棄詩書,徹底與傳統文化決裂,他們主張以法治國,認為人類本性為惡,只有以嚴刑峻法才能懲治罪惡,希望建立一個以法用人、以法制定社會契約的法制社會。
而道家思想與法家思想剛剛相反,道家主張順其自然,認為人為制定的法律是對人類的束縛,要全部捨棄。道家提倡的是「以不治治天下」並且要「任其自然」,他們的社會理想,是建立一個小國寡民、不對自然進行任何改造、人類沒有私心和欲望、沒有任何社會規範「烏託邦」式社會。
法家和道家思想也有其相同之處。其一,法家和道家思想,都是在社會動蕩且四分五裂的春秋和戰國時期形成,具有相同的時代背景;其二,無論是法家思想還是道家思想,都是希望通過一種途徑達到各自理想的社會現狀;其三,都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
結束語:我國古代文明燦爛輝煌,蘊藏著豐富的精神財富,湧現出無數思想瑰寶,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正是其中兩塊美麗的寶石,照亮了後世數千年的歷史長廊。今天,我們在學習研究古代流傳至今的法家和道家思想時,要像撣去寶石上的灰塵一般,摒棄其中消極或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文化糟粕,汲取能夠為今所用的思想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