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末烘乾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21 18:12:16 2
專利名稱:鋸末烘乾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烘乾設備,特別是一種鋸末烘乾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鋸末烘乾機,物料在進料口加入後,經一直管幹燥後直接進入物料輸送管,直管中熱量通過時間短,物料乾燥不充分,要達到生產要求的乾燥物料,需將物料經上述過程同樣操作2-3次才能達到生產要求,能源浪費嚴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鋸末烘乾機,它採用旋轉筒替代現有技術中直管,使物料在旋轉筒內充分乾燥,節約能源。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鋸末烘乾機,包括生熱爐1、進料口2、旋轉筒3、過濾筒4、物料輸送管5、冷卻筒6和出料口7,旋轉筒3位於主動滾輪8上,主動滾輪8靠電機及鏈條減速傳動帶動旋轉筒3低速轉動,生熱爐1與旋轉筒3之間設有進料口2,旋轉筒3內設有翻炒葉片9,在旋轉筒3與過濾筒4相連處設有擋板10,擋板10上開有一小孔11,過濾筒4一端與旋轉筒3相連,另一端與物料輸送管5相連,過濾筒4內設有擋塊12,過濾筒4的底部設有排渣孔13,冷卻筒6一端通過鼓風機14與物料輸送管5相連,另一端與出料口7相連。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在旋轉筒內設置翻炒葉片,且在旋轉筒與過濾筒相連處設擋板的結構,所以使鋸末在旋轉筒內充分乾燥,並且可阻止熱量緩慢散發,也可將未乾燥好的鋸末繼續留在旋轉筒內乾燥;又由於採用在旋轉筒與物料輸送管間設置過濾筒,且過濾筒內設置擋塊的結構,所以能使鋸末在進入物料輸送管前再次充分散開,使水分蒸發快,且擋塊可將鋸末中的雜質擋住,保證進入物料輸送管中鋸末的質量。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等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1兼作摘要附圖。
圖中1、生熱爐,2、進料口,3、旋轉筒,4、過濾筒,5、物料輸送管,6、冷卻筒,7、出料口,8、主動滾輪,9、翻炒葉片,10、擋板,11、小孔,12、擋塊,13、排渣孔,14、鼓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鋸末烘乾機,包括生熱爐1、進料口2、旋轉筒3、過濾筒4、物料輸送管5、冷卻筒6和出料口7,旋轉筒3位於主動滾輪8上,主動滾輪8靠電機及鏈條減速傳動帶動旋轉筒3低速轉動,生熱爐1與旋轉筒3之間設有進料口2,旋轉筒3內設有翻炒葉片9,在旋轉筒3與過濾筒4相連處設有擋板10,擋板10上開有一小孔11,過濾筒4一端與旋轉筒3相連,另一端與物料輸送管5相連,過濾筒4內設有擋塊12,過濾筒4的底部設有排渣孔13,冷卻筒6一端通過鼓風機14與物料輸送管5相連,另一端與出料口7相連。
使用時,生熱爐1燒煤或柴,產生熱量,待加工的鋸末通過進料口2加入,連同熱量一起被吸到旋轉筒3中,旋轉筒3通過主動滾輪8帶動低速旋轉,主動滾輪8由電機及鏈條減速帶動,鋸末在旋轉筒3內經翻炒葉片9翻動,使鋸末受熱均勻,充分乾燥,乾燥後的鋸末經擋板10上的小孔11進入過濾筒4,由於鋸末從小孔徑的小孔11中突然進入大孔徑的過濾筒4內,鋸末流速減緩,鋸末在過濾筒4內處於懸浮狀流動,通過過濾筒4內擋塊12,將鋸末中的雜質擋住,雜質下沉至底部排渣孔13處,由排渣孔13排出,乾燥好的鋸末在鼓風機14的作用下進入物料輸送管5,經冷卻筒6冷卻後進入出料口7,完成鋸末乾燥過程。
權利要求1.一種鋸末烘乾機,包括生熱爐(1)、進料口(2)、旋轉筒(3)、過濾筒(4)、物料輸送管(5)、冷卻筒(6)和出料口(7),旋轉筒(3)位於主動滾輪(8)上,主動滾輪(8)靠電機及鏈條減速傳動帶動旋轉筒(3)低速轉動,其特徵在於生熱爐(1)與旋轉筒(3)之間設有進料口(2),旋轉筒(3)內設有翻炒葉片(9),在旋轉筒(3)與過濾筒(4)相連處設有擋板(10),擋板(10)上開有一小孔(11),過濾筒(4)一端與旋轉筒(3)相連,另一端與物料輸送管(5)相連,過濾筒(4)內設有擋塊(12),過濾筒(4)的底部設有排渣孔(13),冷卻筒(6)一端通過鼓風機(14)與物料輸送管(5)相連,另一端與出料口(7)相連。
專利摘要一種鋸末烘乾機,包括生熱爐、進料口、旋轉筒、過濾筒、物料輸送管、冷卻筒和出料口,旋轉筒位於主動滾輪上,主動滾輪靠電機及鏈條減速傳動帶動旋轉筒低速轉動,生熱爐與旋轉筒之間設有進料口,旋轉筒內設有翻炒葉片,在旋轉筒與過濾筒4相連處設有擋板,擋板上開有一小孔,過濾筒一端與旋轉筒相連,另一端與物料輸送管相連,過濾筒內設有擋塊,過濾筒的底部設有排渣孔,冷卻筒一端通過鼓風機與物料輸送管相連,另一端與出料口相連。由於採用上述結構,所以鋸末能在旋轉筒內充分乾燥,且鋸末在進入物料輸送管前再次充分散開,使水分蒸發快,擋塊可將鋸末中的雜質擋住,保證進入物料輸送管中鋸末的質量。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等優點。
文檔編號F26B17/00GK2804752SQ20052009700
公開日2006年8月9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29日
發明者李開兵 申請人:枝江市開兵人造環保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