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絕緣裝置和電源產品的製作方法
2023-07-21 08:46:1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產品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位於電源產品內部用於包裹線路板組件的絕緣裝置,以及設置有該絕緣裝置的電源產品。
背景技術:
目前的電源產品,為了達到防水防潮、防塵、絕緣、散熱、防腐蝕、防震等可靠性能,常常會在驅動器內部灌膠。灌膠是一種產品封裝工藝,具體為,將液態膠狀的灌封膠利用機器或人工方式灌入電子產品內部,待液態膠固化後,起到防水防潮、防塵、絕緣、導熱、保密、防腐蝕、耐溫、防震的作用。常見的膠種類有三類:環氧樹脂灌封膠、矽樹脂灌封膠、聚氨酯灌封膠。
下面以LED驅動器進行舉例說明。
LED驅動器包括外殼和線路板組件,外殼內部與線路板組件之間的間隙需要灌膠處理。雖然膠體本身為絕緣體,但是根據安規要求,灌膠不能保證可靠的絕緣隔離。
此外,為了在體積比較小的間隙下實現線路板組件與外殼之間的電氣絕緣,往往會在線路板組件與外殼之間加入絕緣裝置,例如加入麥拉片。麥拉片(英文全稱為mylar),其材質為PP(聚丙烯,英文全稱為Polypropylene)、PC(聚碳酸酯,英文全稱為Polycarbonate)、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全稱為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塑料原料,在縮聚或共聚反應下,通過雙軸拉伸得到的薄膜片,具有良好的耐破性和耐潮溼性,以及高絕緣性,常用於電子組件的包覆、隔絕。
如圖1所示,麥拉片02包裹線路板組件01,位於外殼03的內部。但是,當包裹線路板組件01的麥拉片02放入外殼03的腔體內後,再往殼體03內部灌膠時,由於線路板組件01的位置放置偏差、晃動、膠體衝擊或者其它因素,線路板組件01的一側(假設為A側)可能會完全貼合麥拉片02,而相對的另一側(假設為B側)則與麥拉片02留有較多間隙。這就會導致線路板組件01的A側的膠體很稀薄,甚至沒有灌入膠體,而線路板組件01的B側的膠體會相對厚重,即發生灌膠不均勻的現象。從而影響產品整體的可靠性:膠體稀薄的一側,防水和散熱能力較差,影響線路板組件01的壽命。
此外,線路板組件01在外殼03內偏向某一側,灌膠時,膠的流動會不順暢,導致灌膠工序時間延長,甚至外殼內部出現沒有膠的空腔。
因此,如何在灌膠時,保證麥拉片包裹的線路板組件始終位於外殼內的中間位置,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位於電源產品內部用於包裹線路板組件的絕緣裝置,以及設置有該絕緣裝置的電源產品,在灌膠時,能夠保證絕緣裝置包裹的線路板組件始終位於絕緣裝置的中間位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絕緣裝置,位於電源產品的外殼內,包裹線路板組件,所述絕緣裝置包括:
絕緣本體;
導流條,位於所述絕緣本體的內側,以使所述線路板組件置於所述絕緣本體的中間位置,防止所述線路板組件偏向所述絕緣本體的一側。
優選地,在上述絕緣裝置中,
所述絕緣本體為與所述外殼的內部腔體適配的多邊形結構,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內底面以及位於所述內底面兩側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所述內底面與所述第一側面相交的稜邊為第一稜邊,所述內底面與所述第二側面相交的稜邊為第二稜邊;
所述第一稜邊內側和所述第二稜邊內側均貼覆有所述導流條,所述第一稜邊內側貼覆的所述導流條和所述第二稜邊內側貼覆的所述導流條具有相等的第一預設厚度值。
優選地,在上述絕緣裝置中,所述導流條包括貼覆於所述第一稜邊內側的第一導流條,和貼覆於所述第二稜邊內側的第二導流條,所述第一導流條和所述第二導流條分別橫跨所述第一稜邊和所述第二稜邊。
優選地,在上述絕緣裝置中,沿所述第一稜邊上設置有兩個所述第一導流條;沿所述第二稜邊上設置有兩個所述第二導流條。
優選地,在上述絕緣裝置中,所述絕緣本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折邊,所述折邊的外側分別貼覆有墊片,所述墊片均具有第二預設厚度值。
優選地,在上述絕緣裝置中,所述絕緣本體上設置有供液態膠通過的溢膠口。
優選地,在上述絕緣裝置中,所述溢膠口包括:
溢膠通孔,所述溢膠通孔開設於所述絕緣本體上側的稜邊上,且與所述絕緣本體的端部保持大於零的預設距離;
和/或,溢膠缺口,所述溢膠缺口開設在所述絕緣本體上側的稜邊端部。
優選地,在上述絕緣裝置中,所述絕緣本體為麥拉片。
一種電源產品,包括外殼、線路板組件,以及位於所述外殼內包裹所述線路板組件的絕緣裝置,該絕緣裝置為上文中所述的絕緣裝置。
優選地,在上述電源產品中,所述電源產品為LED驅動器。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絕緣裝置,以及設置有該絕緣裝置的電源產品,由於導流條位於絕緣本體的內側,具有大於零的凸出厚度,從而,通過導流條可以對絕緣裝置內的線路板組件起到限位作用,使線路板組件始終置於絕緣本體的中間位置,避免線路板組件的任何一側更加靠近絕緣本體的相應側面,從而保證灌膠均勻性(此處的「灌膠均勻性」是指線路板組件的兩側與絕緣本體的兩側保持相同的距離),並保證灌膠時液態膠流動順暢。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中LED驅動器的結構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絕緣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絕緣裝置的平面展開圖。
圖1:01-線路板組件,02-麥拉片,03-外殼;
圖2和圖3:1-絕緣本體,2-導流條,3-墊片,4-折邊,5-溢膠通孔,6-溢膠缺口,7-防反裝標識,11-第一側面,12-第二側面,13-內底面,14-稜邊。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位於電源產品內部用於包裹線路板組件的絕緣裝置,以及設置有該絕緣裝置的電源產品,在灌膠時,能夠保證絕緣裝置包裹的線路板組件始終位於絕緣裝置的中間位置。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2和圖3,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絕緣裝置的立體結構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絕緣裝置的平面展開圖。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絕緣裝置,位於電源產品的外殼內,包裹線路板組件。該絕緣裝置包括絕緣本體1和導流條2。其中,導流條2位於絕緣本體1的內側,以使線路板組件置於絕緣本體1的中間位置,防止線路板組件偏向所述絕緣本體的任何一側。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絕緣裝置中,由於導流條2位於絕緣本體1的內側,具有大於零的凸出厚度,從而,通過導流條可以對絕緣裝置內的線路板組件起到限位作用,使線路板組件始終置於絕緣本體1的中間位置,避免線路板組件的任何一側更加靠近絕緣本體1的相應側面,從而保證灌膠均勻性(此處的「灌膠均勻性」是指線路板組件的兩側與絕緣本體1的兩側保持相同的距離),並保證灌膠時液態膠流動順暢。
在具體實施例中,上述絕緣本體1為與外殼的內部腔體適配的多邊形結構,絕緣本體1包括內底面13以及位於內底面13兩側的第一側面11和第二側面12,內底面13與第一側面11相交的稜邊為第一稜邊,內底面13與第二側面12相交的稜邊為第二稜邊;第一稜邊內側和第二稜邊內側均貼覆有導流條2,第一稜邊內側貼覆的導流條2和第二稜邊內側貼覆的導流條2具有相等的第一預設厚度值。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線路板組件包括線路板底板和各種電子元器件,當絕緣裝置包裹線路板組件時,線路板底板的兩個邊緣處在導流條上,從而線路板底板和絕緣本體之間的橫向距離至少為第一預設厚度值。此外,上述第一導流條的第一預設厚度是指凸出絕緣本體1的第一側面11的高度,第二導流條的第一預設厚度是指凸出絕緣本體1的第二側面12的高度。並且,2倍的第一預設厚度值,加上線路板底板的寬度,接近內底面13的寬度,最好略大於內底面13的寬度,從而達到對線路板底板進行限位的作用。
在具體實施例中,如圖3中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絕緣裝置中,導流條2包括貼覆於第一稜邊內側的第一導流條,和貼覆於第二稜邊內側的第二導流條,第一導流條和第二導流條均為條形片狀結構,分別橫跨第一稜邊和第二稜邊。
如圖3所示,條形片狀結構的導流條分別橫跨第一稜邊和第二稜邊,具體是指:
第一導流條上,與絕緣本體1的內底面13貼合的一端,與第一稜邊保持大於零的第一預設距離A;同理地,第二導流條上,與絕緣本體1的內底面13貼合的一端,與第二稜邊保持大於零的第一預設距離A。從而保證當絕緣本體1包裹線路板組件時,線路板底板的兩個側邊均搭在導流條2上。
此外,第一導流條上,與絕緣本體1的第一側面11貼合的一端,與第一稜邊保持大於零的第二預設距離B;同理地,第二導流條上,與絕緣本體1的第二側面12貼合的一端,與第二稜邊保持大於零的第二預設距離B。從而保證線路板組件的兩側和絕緣本體1之間的距離分別至少為導流條2的厚度。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第一預設距離A和第二預設距離B的設置是為了保證,即便是線路板組件在絕緣裝置內發生位置偏移(上下偏移、傾斜偏移等)的話,也不會跨出導流條2所在的位置,從而更有效地保證絕緣距離、保證灌膠均勻性。
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絕緣裝置中,絕緣本體1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折邊4,折邊4的外側分別貼覆有墊片3,墊片3均具有第二預設厚度值。並且,2倍的第二預設厚度值,加上內底面13的長度,略大於或等於外殼內部腔體的長度。在此需要說明的是,第二預設厚度是指墊片3凸出折邊4外表面的高度;內底面13的長度是指,沿絕緣本體1的稜邊14的軸向,絕緣本體1的內底面13所具有的長度;外殼內部腔體的長度是指,外殼兩端的端蓋之間的距離。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導流條2貼在絕緣本體1的內側,相反地,墊片3貼在絕緣本體1的外側。其中,絕緣本體1的內側是指,絕緣本體1用於包裹線路板組件所構成的內腔所在的一側;絕緣本體1的外側是指,絕緣本體1背向線路板組件的一側。墊片3的作用是保證包裹線路板組件後的絕緣裝置,可以方便地、始終地位於外殼內的中間位置,具體為縱向的中間位置,防止絕緣裝置和外殼之間的間隔不均勻導致膠的厚度不一,影響灌膠時液態膠的流動性。
具體地,如圖3中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絕緣裝置中,沿第一稜邊上設置有兩個第一導流條,沿第二稜邊上設置有兩個第二導流條;並且,每個折邊4的外側分別貼覆有兩個墊片3。但是,本實用新型對數量不做具體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需要對導流條、墊片3的數量進行具體設置。
在具體實施例中,上述絕緣本體1上設置有供液態膠通過的溢膠口。該溢膠口包括溢膠通孔5和溢膠缺口6。其中,溢膠通孔5開設於絕緣本體1上側的稜邊上,與絕緣本體1的端部保持大於零的預設距離;溢膠缺口6開設在絕緣本體1上側的稜邊端部。
在絕緣本體1上開設溢膠口,灌膠時,液態膠能夠通過溢膠口流動到絕緣裝置與外殼之間,如此能改善外殼內部灌膠時液態膠的填充流動性,使液態膠在固化前充滿外殼內部,避免在外殼內部出現空腔。
進一步地,絕緣本體1的一端還設置有防反裝標識7,該防反裝標識7具體為設置於絕緣本體1的一端的折邊4上的凹槽或凸起。
在具體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絕緣裝置中的絕緣本體1為麥拉片。
具體實施時,麥拉片先衝裁成一片狀結構(即絕緣本體1的雛形),然後在相應位置壓出壓痕(即稜邊14),在麥拉片緊貼線路板底板兩側的稜邊14上貼上導流條2,並在麥拉片兩個折邊4上貼上墊片3,然後摺疊成一個包覆體(即如圖2所示的絕緣本體1)。包覆體包住線路板組件後放入口型外殼內,外殼一端用端蓋固定密封,另一端作為口子灌膠,灌滿後也用端蓋固定密封。
此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電源產品,該電源產品包括外殼、線路板組件,以及位於外殼內、包裹線路板組件的絕緣裝置,該絕緣裝置為上文中所述的絕緣裝置。具體地,該電源產品可以為LED驅動器。
最後,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