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得了甲亢怎麼辦(懷孕遭遇甲亢怎麼辦)
2023-07-21 18:43:13 2
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藥學部 陳晨
妊娠期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候群,即妊娠期甲亢,是妊娠早期常見的甲狀腺功能異常。該病的臨床特點是妊娠8~10周發病,伴隨著怕熱、多汗、情緒不穩、嘔吐、心悸等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促甲狀腺激素(TSH)降低或不能測及,游離甲狀腺素(FT4)和總甲狀腺素(TT4)增加,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和促甲狀腺激素受體抗體(TRAb)陰性。
甲亢婦女妊娠的情況並不少見,在孕婦中佔0.62%左右。
妊娠期甲亢有幾種情況:
1)孕前已有甲亢,或者比較輕,或者已經控制;或者甲亢沒控制好就懷上了。
2)妊娠合併甲亢指妊娠後新發的甲亢。
妊娠期的生理變化,如心悸、多汗、不耐熱、飯量增加等情形與甲亢症狀極為相似,甲亢的體重下降又被妊娠所致體重增加所掩蓋,給甲亢的診斷帶來困難。如果出現體重不隨妊娠月數而增加,或四肢近端肌肉消瘦、休息時心率>100,應該懷疑妊娠期甲亢;血游離T3和游離T4升高、TSH<0.5mU/L即可診斷甲亢。
甲亢控制不佳易導致流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早產、低體重新生兒、胎兒宮內生長發育遲緩、死胎、甲亢危象和充血性心衰。若甲亢未很好控制,流產率高達26%,早產率為15%。
因為甲亢對母親和胎兒都不利,所以懷孕期間都必須嚴密監測甲狀腺功能,積極治療甲亢,保證甲狀腺功能維持在正常水平。
妊娠期甲亢的治療目前尚缺乏足夠的依據,一般建議密切觀察其臨床表現及甲狀腺激素的變化,對症處理。有研究表明,當有症狀的甲亢和T4或T3水平極度增高,或對症治療1周以上而不能緩解嘔吐時,在妊娠中期甲亢症狀仍未緩解時,應該給抗甲狀腺藥物(ATD)治療。
藥物治療
抗甲狀腺藥物(ATD)均具有一定的風險。
① 由於甲巰咪唑(MMI)有致畸作用,妊娠早期建議應用丙基硫氧嘧啶(PTU)。
② 而丙硫氧嘧啶(PTU)可產生暴發性肝毒性。妊娠中、晚期,需停用PTU,優先選擇甲巰咪唑,以減少肝損害;
③ 因甲巰咪唑、丙硫氧嘧啶等藥物均可透過胎盤,為減少對胎兒的影響,應使用最小劑量的抗甲狀腺藥物,將游離甲狀腺素FT4維持在正常上限即可。
妊娠期甲亢不推薦抗甲狀腺藥物(ATD)聯合甲狀腺素製劑治療,甲狀腺激素不易通過胎盤,使用後反而加大抗甲狀腺藥物的劑量。除非治療罕見的胎兒甲亢。
不主張長期使用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普萘洛爾)。該藥與自發性流產有關。心得安能緩解由於過多的甲狀腺激素引起的全身性症狀。長期應用可使子宮肌肉張力增高,導致胎盤發育不良,以及胎兒宮內生長遲緩。如果孕婦出現心動過速,可以考慮短期應用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如:短期使用普萘洛爾20~30 mg,每6~8 h服用,對控制甲亢高代謝症狀有幫助。
放射性I131治療
儘管胎兒甲狀腺在第10周後才有濃聚I131的功能,但仍應禁止用放射性I131治療妊娠甲亢。I131致胎兒甲狀腺功能減退已有報導。尚未見到妊娠10周內,意外應用I131導致胎兒畸形的報導,但如在妊娠10周後意外應用I131,應終止妊娠。
外科治療
妊娠甲亢很少手術治療,若需要,理想的手術時間是妊娠中期(妊娠5~7個月)。
注意休息,避免情緒波動
妊娠期可以耐受輕度甲亢,故病情很輕者,一般不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
不宜採用放射性I131治療
因為放射性I131對胎兒甲狀腺有傷害;妊娠期一般不宜做甲狀腺手術,如必須手術應當在妊娠4~6月之間。
藥物首選PTU,治療劑量不宜過大
要警惕其肝毒性,初期100~300mg/天,分2~3次口服;控制症狀和病情穩定後儘快減至最低維持量;孕婦至少每個月複查一次甲狀腺功能和血象,以保證用藥安全,絕不能驟然停藥。
甲亢孕婦應在產科高危門診檢查與隨訪
開始每2~4周監測1次FT4及TSH,甲狀腺功能達標後每4--6周監測1次FT4及TSH。不建議將TT3作為評價指標。注意胎兒宮內生長速度,積極控制妊高徵。
審稿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藥學部 黃璞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