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如何練好吳阿敏24式太極拳?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2025-07-24 21:51:09

吳阿敏24式太極拳對大家來說應該都很熟悉吧!很多人都喜歡吧!練習吳阿敏24式太極拳的好處很多,對身體有著很大的幫助,如緩解精神壓力、對病情也有緩解作用、心靜體松、改善呼吸、類風溼性關節炎、中風等等那麼對於初學著來說如何練好吳阿敏24式太極拳?步法和動作是練好吳阿敏24式太極拳的基礎,動作看似簡單,所以很容易被忽視,所以下面跟著太極拳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如何練好吳阿敏24式太極拳

1、步法和單個動作的練習是練好太極拳的基礎

武諺有之:未習拳先習步,未練武先練樁。可見步形步法的重要。步形步法的學習看似簡單,所以易被初學者忽視。

步形步法是穩定中心的關鍵,步形不正確、步法不得當都會造成重心不穩。如邁步過小、過窄,出腳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對,都會形成上身不正、重心不穩等現象。

所以步形要準確,出步要適度,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始終保持百會穴與會陰穴在一條垂直線上。

正如拳論所講:「無過不及,隨屈就伸,立如標杆,活似車輪。」因此步形步法的練習有利於下盤動作的穩定性及培養身形、步法的協調性,可為進一步學習太極拳打下基礎。

初學太極拳時不要貪多求快,潦草從事,如果貪多求快造成錯誤的定型,再進行糾正就困難了。錯誤的姿勢如臀部外凸,就會牽連出現腰和胸的前挺、腹肌緊張等問題,不但對身體無益,對將來提高拳藝也是大敵。

因此,初學者應該從基礎學起,從單個動作一招一勢地認真學起。24式簡化太極拳中的一些動作如左、右野馬分鬃,左、右摟腰拗步,左、右倒卷肱,左、右攬雀尾,左、右雲手,左、右下勢獨立,左、右穿梭,均可提取出來單獨練習。

逐一練習這些單勢,不但便於「動力定型」,而且有助於專心體會動作細節。這些單勢動作是套路的核心、骨架,練好了就等於構築好了套路立架。從健身效果看,單勢重複亦能達到預期效果,單勢動作同樣涵蓋了完整套路的要領和作用。

因此,初學者不要貪多求快,要耐心體會每一單勢的要領和感受,做到學會一勢,掌握一勢,並能夠運用這一勢進行健身鍛鍊。

單勢練習還有一個便利因素,即不受時間、場地的約束,無論室內、室外、時間長短,少則左右重複三五遍,多則數十遍,總能隨心所欲,真所謂「拳打立腳之地」。把這些單個動作練純熟以後,就可以學習完整的套路了。

2、完整套路的練習

在掌握了步法與單個動作後,就可以結合一些過渡動作學習簡化太極拳的套路了。在練習套路時,可分成3個階段來練習。

第一階段塑形

在塑形階段,首先要講究立身端正,心靜體會。所謂「端正」,就是體要正直、中正,不可前俯後仰、左右歪斜,要保持尾閭和脊椎呈一直線,始終處於端正狀態。

在練習太極拳時要抓住姿勢「端正」這一重要環節,立身端正才能穩住下盤重心。初學時可能會出現動作死板與不夠靈活的現象,但是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由拙變巧,在中正的基礎上求圓勻。

所謂「心靜」,就是心平氣靜;「體松」就是身體舒展。在練習過程中,思想上要儘量排除一切雜念,,心理上始終保持安靜狀態,把精神貫注到每個細小的動作上去,做到專心練拳,肌肉、關節、韌帶都儘量處於自然舒展的狀態,使其不受任何拘束或壓迫。

第二階段勻勁

當大腦逐步建立了完整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形體外表符合太極拳的技術要求,即動作規範、立身端正、心靜、體松、套路熟練,達到自如的程度時,就應當注意動作的勻勁。

要使動作表現出勻勁,必須注意「連貫圓活」、「上下相隨」兩方面的練習。「圓活」就是動作不能直來直去,練習時動作要做得靈活自然,銜接活順,動作路線能按不同的弧線反覆交換。

在動作要領上要特別注意由腰背帶動四肢進行活動,體會轉腰、旋臂、松肩、垂肘、屈膝、松胯。

「連貫」是指各動作之間都前後銜接,不可出現停頓、突變和斷續的痕跡。全套動作要勢勢相連,運轉不停,猶如春蠶吐絲、綿綿不斷,像行雲流水相連無間,節節貫穿,一氣呵成。

「上下相隨」指的是上肢、下肢和軀幹等各部的配合要協調一致,上下連貫,手腕相隨,周身協調、完整;運動時,必須根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而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須完整一氣,腰背領動,手腳隨動,眼神隨之,渾然一體。

針對這段練習應該是先從理論入手,閱讀有關太極拳理論方面的書刊,再觀看一些名人的太極拳錄像帶,儘量多了解太極拳術的特點、方法以及練習要領。其次,反覆練習套路,由感性練習上升為理性練習,逐步使動作走出勻勁。

第三階段求意

求意階段是練好簡化太極拳的最高階段。在本階段的練習中,主要強調意識與呼吸、動作的協調一致,故有「意、氣、神合一」之說。而呼吸自然,虛實分明是求意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兩大要領。因為「柔、勻、細、長」的腹式呼吸符合太極拳動作要求。

在太極拳運動中有一個根本原則就是「順應自然,吸滿當呼,呼盡當吸,呼吸均勻」。根據太極拳運動的特點,大體上是「起吸落呼,開吸合呼」,通常在完成兩臂上伸外展、擴胸、提肩、展體時吸氣,完成與上述動作相反時呼氣。

太極拳裡所說的「虛」就是靈活鬆軟的意思,「實」就是緊張、堅實的意思。虛是松、實是緊,虛實在太極拳動作中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是矛盾的對立統一。

從動作上來講,一般上動作結束的定勢為「實」,動作變換過程為「虛」;發勁為「實」,蓄勁為「虛」;支撐體重腿為「實」,移動換勁腿為「虛」;體現動作內容的手臂為「實」,輔助動作配合的手臂為「虛」。

分清了動作的虛實,在練習中就能有張有弛,區別對待。當然,這個規定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因為太極拳的走勁形式變化多端。

有時出手蓄勁,收手發勁;有時沉降落勁,提升發勁;有時連續發勁或連續蓄勁,即連續數次走化敵意,藉以爭勢,伺機而發等等。

那麼,什麼時候當「實」,什麼時候當「虛」,應以行為中的真意為準,方能完成好動作,使意識、呼吸與動作能巧妙自然相合,做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剛柔相濟,輕靈沉穩,勢換勁連,勁換意連。

吳阿敏24式太極拳的好處

1.心靜體松

所謂「心靜」,就是在練習太極拳時,思想上應排除一切雜念,不受外界幹擾;所謂「體松」,可不是全身鬆懈疲塌,而是指在練拳時保持身體姿勢正確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讓全身關節、肌肉以及內臟等達到最大限度的放鬆狀態。

2.圓活連貫

「心靜體松」是對太極拳練習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圓活連貫」才是衡量一個人功夫深淺的主要依據。太極拳練習所要求的「連貫」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體的連貫,即所謂的「節節貫穿」。

24式太極拳要求肢體連貫,其以腰為樞紐,轉化中體現出一動無不動的特點,提高身體的協調性,降低摔跌的機率。

其二是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即「勢勢相連」前一動作的結束就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勢勢之間沒有間斷和停頓。而「圓活」是在連貫基礎上的進一步要求,意指活順、自然。

3.虛實分明

要做到「運動如抽絲,邁步似貓行」,首先要注意虛實變換要適當,是肢體各部在運動中沒有絲毫不穩定的現象。若不能維持平衡穩定,就根本談不上什麼「邁步如貓行」了。

一般來說,下肢以主要支撐體重的腿為實,輔助支撐或移動換步的腿為虛;上肢以體現動作主要內容的手臂為實,輔助配合的手臂為虛。總之虛實不但要互相滲透,還需在意識指導下變化靈活。

太極拳的創編是結合了道家哲學思想中的陰陽學說,其實人的五臟六腑及外在都是陰陽對立中和存在,練習太極拳調節身體陰陽平衡,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養生效果。

4.呼吸自然

太極拳練習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順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勢呼吸。以上幾種呼吸方法,不論採用哪一種,都應自然、勻細,徐徐吞吐,要與動作自然配合。初學者採用自然呼吸。

結語:24式太極拳是國家本著弘揚國粹、發揚傳統武術的指導思想而編制的一套入門級的太極拳,它動作簡練,濃縮了傳統太極拳的精華,老少皆宜,實在是居家晨練之必備佳品!

同类文章

太極拳24式視頻分解教學

 太極拳24式視頻分解教學

簡化24式太極拳16-17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簡化24式太極拳16-17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24式太極拳線路圖

24式太極拳線路圖24式太極拳行拳線路圖

簡化24式太極拳13-15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簡化24式太極拳13-15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24式簡化太極拳簡介和動作要領

        也叫簡化太極拳,是國家體委(現為國家體育總局)於1956年組織太極拳專家汲取之精華編串而成的。儘管它只有24個動作,但相比傳統的太極拳套路來講,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範,並且也能充分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演練太極拳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心靜體松。所謂「心靜」,就是在

簡化24式太極拳11-12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簡化24式太極拳11-12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24式太極拳分解教學

第一節 24式整套動作演練   拳譜           看視頻學太極拳有一定難度,但只要邊看邊想,看著老師的動作,心裡就跟著比劃著,這樣多看幾遍,老師的動作就慢慢的變成了你的動作, 所以要邊看邊想,想著是自己在打。 24式太極拳是國家的重點推廣套路,適用於各大型的活動和比賽,所以學好24式太極拳不

簡化24式太極拳分解教程9-10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簡化24式太極拳分解教程9-10 吳阿敏24式太極拳

二十四式太極拳正面演示帶口令

二十四式太極拳正面演示帶口令帶口令 一、起勢 二、左右野馬分鬃  三、白鶴亮翅     四、左右摟膝拗步  五、手揮琵琶   六、左右倒卷肱   七、左攬雀尾八、右攬雀尾       九、單鞭   十、雲手   十一、單鞭   十二、高探馬   十三、右蹬腳   十四、雙峰貫耳十五、轉身左蹬腳  

24式太極拳基本動作

24式太極拳基本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