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動物麻醉深度監測儀的製作方法
2023-11-02 07:58:47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麻醉深度監測設備技術領域,是一種實驗動物麻醉深度監測儀。
背景技術:
在醫學研究時,往往需要先將動物作為研究對象,對實驗動物進行麻醉可減輕其痛苦,還可大幅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因此,對其麻醉深度進行監測的需求逐漸變得迫切。
(Bispectral Idex)是指測定腦電圖線性成分(頻率和功率),同時分析成分波之間的非線性關係(位相和諧波),把能代表不同鎮靜水平的各種腦電信號挑選出來,進行標準化和數位化處理,最後轉化為一種簡單的量化指標。是目前以腦電來判斷鎮靜水平和監測麻醉深度的較為準確的一種方法。目前已有將該項技術用於人體的術中監測中樞的抑制情況,從而反映麻醉深度,預計麻醉藥用量,評估臨床患者的鎮靜程度,評價腦損傷程度及預後,評價腦死亡、心肺腦復甦後腦功能及預後。該項技術用於人體時,匹配有適合人體的BIS傳感器,其通過將導電膠顆粒貼附在人體腦部的皮膚表面,即可獲得相應的電信號。然而,由於動物的體表通常都有毛,且其皮脂層較厚,採用該BIS傳感器貼附在刮完毛的動物頭部表層無法測得相應的電波信號,導致無法對實驗動物的麻醉深度進行監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實驗動物麻醉深度監測儀,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現有BIS傳感器存在的無法測得實驗動物的腦電波信號,無法對實驗動物的麻醉深度進行監測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實驗動物麻醉深度監測儀,包括晶片插頭、監測導線和導電探針,能傳輸BIS監測信號的晶片插頭上電連接有四根相互絕緣的監測導線,每根監測導線的自由端分別電連接有至少一根能刺入皮下的導電探針。
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上述每根監測導線的自由端可分別電連接有一或兩根能刺入皮下的導電探針。
上述導電探針可為中醫針灸用鋼針。
上述導電探針的長度可為2.5cm到3.0cm之間。
上述四根監測導線的長度可互不相同,且根據長度由短到長依次稱為:第一導線、第二導線、第三導線和第四導線。
上述第一導線的長度可為11.5cm到12.5cm之間,第二導線的長度為14.5cm到15.5cm之間,第三導線的長度為17.5cm到18.5cm之間,第四導線的長度為25.5cm到26.5cm之間。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其通過將導電探針直接刺入皮下即可獲取相應的數據,操作簡單,使用方便,且將導電探針刺入皮下可準確的識別實驗動物腦部的生物電波,精確度高,有助於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四根監測導線採用不同長度可便於與各個監測導線連接的導電探針分別接入相應的待監測部位,具有省力、簡便、高效的特點。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晶片插頭,2為導電探針,3為第一導線,4為第二導線,5為第三導線,6為第四導線。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於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係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前、後、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係是依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附圖1所示,該實驗動物麻醉深度監測儀包括晶片插頭1、監測導線和導電探針2,能傳輸BIS監測信號的晶片插頭1上電連接有四根相互絕緣的監測導線,每根監測導線的自由端分別電連接有至少一根能刺入皮下的導電探針2。在使用時,需先將實驗動物頭面部過多過密的毛須儘量剪短,然後將各個導電探針2分別刺入實驗動物腦部皮下的對應位置,並檢查確保各個導電探針2均與各個部位真皮層接觸良好,最後將晶片插頭1接入能識別該晶片插頭1的BIS監測設備中,由此即可對實驗動物的麻醉深度進行實時監測;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導電探針2直接刺入皮下即可獲取相應的數據,操作簡單,使用方便,且將導電探針2刺入皮下可準確的識別實驗動物腦部的生物電波,精確度高,有助於提高實驗的成功率。根據需求,晶片插頭1可採用現有公知技術。
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實驗動物麻醉深度監測儀作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如附圖1所示,每根監測導線的自由端分別電連接有兩根能刺入皮下的導電探針2。由於動物的皮膚表層較厚,採用兩根導電探針2可確保其能刺入皮下並獲取相應的生物電波。
如附圖1所示,導電探針2為中醫針灸用鋼針。這樣可便於實驗人員進行相應的刺入操作,且具有良好的導電性。
如附圖1所示,導電探針2的長度為2.5cm到3.0cm之間。這樣可使其在保持刺入強度的同時,確保其能探測到相應的檢測信號。
如附圖1所示,四根監測導線的長度互不相同,且根據長度由短到長依次稱為:第一導線3、第二導線4、第三導線5和第四導線6。這樣可便於與各個監測導線連接的導電探針2分別接入相應的待監測部位。
如附圖1所示,第一導線3的長度為11.5cm到12.5cm之間,第二導線4的長度為14.5cm到15.5cm之間,第三導線5的長度為17.5cm到18.5cm之間,第四導線6的長度為25.5cm到26.5cm之間。四個導電探針2根據與其連接的監測導線的長度由短到長依次稱為:第一探針、第二探針、第三探針和第四探針;在使用時,將第一探針插入動物兩耳連線中點的真皮層內,針尖方向朝動物鼻部;將第二探針緊鄰第一探針插入偏離動物鼻中線約4cm處近動物眉須上緣真皮層內;將第三探針插於動物眼球正上方約3cm處的真皮層內;將第四探針插於同側下眼角與耳朵連線中點真皮層內;四根監測導線的長度如此設置可使晶片插頭1在接入能識別該晶片插頭1的BIS監測設備內時,各個導電探針2能分別刺入相應的待檢測部位。
以上技術特徵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徵,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