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後視鏡加裝輔助鏡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1 16:05:27 1
專利名稱:車內後視鏡加裝輔助鏡用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內後視鏡加裝輔助鏡用裝置,屬於一種車用配件。
現有的車內後視鏡加裝輔助鏡用裝置,如
圖1所示,一般是在主後視鏡10的左右兩側背面,各向兩側橫向突設一球頭柱11,在兩旁所要加裝輔助鏡20的背面各設一個具有半球形窩22,且半球形窩22兩旁各設一個具有螺孔23的方形結合座21,將主後視鏡10兩側的球頭柱11嵌入輔助鏡背面結合座21的半球形窩22內,以一與方形結合座21相配套中央具有半球形窩31的封蓋30,蓋在結合座21內,並以螺釘順序穿過封蓋30上螺孔32、結合座21上螺孔23將封蓋30固定在結合座21上,如圖2所示。
參見圖3、4、5,上述結構存在以下缺點1、構件多,組裝時必須藉助工具,費時費工,成本高。
2、輔助鏡只能在前後左右一定範圍內轉動調整,駕駛員的視野受到極大的局限,實用性差。
3、當不用輔助鏡時仍必須用工具,才能拆下,拆下後仍需佔用車內空間,使用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車內後視鏡加裝輔助鏡用裝置,它結構簡單,輔助鏡轉動調整角度大,給駕駛員提供更大的視野,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車內後視鏡加裝輔助鏡用裝置,由主後視鏡、輔助鏡和連接裝置所構成,主後視鏡與輔助鏡連接裝置是在主後視鏡和輔助鏡的背面,在其相鄰處,分別相對設有一個直立的球頭柱,在兩球頭柱上套有一個條形雙碗套體,在雙碗套體兩端各設有一個球碗套,球碗套以其開口周圍均布的彈性間隙分別扣合於兩端球頭柱上。
本實用新型優點1、因在主後視鏡與輔助鏡背面,均設有球頭柱,以條形雙碗套體相連接,所以輔助鏡可以自由轉動,擴大駕駛員視野,當不需輔助鏡時,輔助鏡可以轉動到主後視鏡背面與主後視鏡重疊,達到少佔車內空間,使用方便。
2、因雙碗套體上的球碗套,在其開口周圍均布有彈性間隙,所以能穩定滑動套合於球頭柱上,使球頭柱既可自由轉動又不會脫落,結構簡單,拆裝時不須使用工具,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1是現有車內主後視鏡加裝輔助鏡用裝置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2是現有車內主後視鏡加裝輔助鏡用裝置組裝後背面示意圖。
圖3是現有車內主後視鏡加裝輔助鏡用裝置部分轉動方向主視示意圖。
圖4是現有車內主後視鏡加裝輔助鏡用裝置部分轉動方向俯視示意圖。
圖5是現有車內主後視鏡加裝輔助鏡用裝置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後立體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後轉動輔助鏡時動作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中將輔助鏡轉動到主後視鏡背後時操作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參見圖6、7,車內後視鏡加裝輔助鏡用裝置,由主後視鏡、輔助鏡和連接裝置所構成,其特徵在於主後視鏡40與輔助鏡50相連接的裝置是在主後視鏡40、輔助鏡50背面,在其相鄰處,分別相對設有一個直立的球頭柱41、51,在兩球頭柱41、51上套有一條形雙碗套體60,在雙碗套體60兩端各設有一球碗套61,62,球碗套61、62以其開口周圍均布的彈性間隙62分別扣合於球頭柱41、51上。
本實施例中,是在主後視鏡40兩側均設有輔助鏡50,並均以雙碗套體60相連接。
參見圖8,當調整輔助鏡50與主後視鏡40間角度時,既可利用輔助鏡50上球頭柱51在雙碗套體60的球碗套62內轉動而自由改變方向,如再同時,調整套設於主後視鏡40球頭柱41上的另一球碗套61,就可進一步加大輔助鏡的調整範圍,擴大駕駛員視野。
參見圖9,當不須使用輔助鏡時,可利用球頭柱41、51,同時滑動,將輔助鏡50作接近水平的大迴旋,轉到主後視鏡40的背後,成重疊狀態,使存放方便,減少佔用車用空間。
權利要求1.車內後視鏡加裝輔助鏡用裝置,由主後視鏡、輔助鏡和連接裝置所構成,其特徵在於主後視鏡(40)與輔助鏡(50)相連接的裝置是在主後視鏡(40)、輔助鏡(50)背面,在其相鄰處,分別相對設有一個直立的球頭柱(41)、(51),在兩球頭柱(41)、(51)上套有一條形雙碗套體(60),在雙碗套體(60)兩端各設有一球碗套(61),(62),球碗套(61)、(62)以其開口周圍均布的彈性間隙(62)分別扣合於球頭柱(41)、(51)上。
專利摘要車內後視鏡加裝輔助鏡用裝置,由主後視鏡、輔助鏡和連接裝置所構成,主後視鏡與輔助鏡連接裝置是在主後視鏡和輔助鏡的背面,在其相鄰處,分別相對設有一個直立的球頭柱,在兩球頭柱上套有一個條形雙碗套體,在雙碗套體兩端各設有一個球碗套,球碗套以其開口周圍均布的彈性間隙分別扣合於兩端球頭柱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容易生產、成本低,能極大地擴大駕駛員後視視野,當不用輔助鏡時,可轉入主後視鏡後,少佔車內空間。
文檔編號B60R1/00GK2282512SQ96218059
公開日1998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1996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1996年8月20日
發明者張昌隆 申請人:張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