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延慶哪裡好玩兒(八達嶺內外風情之貫穿全年的節令和節令活動)
2023-11-02 03:25:31 1
一、元旦
正月初一為「元旦」,因為此日是三春第一天,也稱之為「春節」,俗稱「年」或「大年」(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過元旦也稱「過年」或「過大年」。元旦為一年之首,是全年最重要的節日。
這一天,講究和禁忌很多。
這一天,家家起五更,盼家業早興,男女老少穿戴最好的衣飾,烹飪最好的飯菜,盼一年吃好穿好,日子富富有餘。日未出前,「不得啟箱櫃,謂啟之招鼠耗」」自接神後,凡刀剪箕帚之類,得忌用」,忌拉風箱,小心不打碎家俱,盼一年平安;」不吉之言,不善之事,口皆不道」帶,如」完了」、「沒有」等,盼一年吉利。
日前,要按順序做以下幾件事:
1.燃放鞭炮,謂之」崩窮氣」,日子火暴。從除夕晚到元日白天,村寨、城鎮爆竹聲不絕於耳。
2.迎神,在庭院內放一張高桌,稱」天地莫」,桌上放一鬥高粱,用紅綿紙封住,插一張黃表」燎酒禮牲」魚,」主人率子弟焚香拜天」。迎神的時間在子時後進行。
3.祭家祠。迎神之後,要」設奠於先人祠堂」。
4.打醋蛋。把熱醋倒入水舀內,將燒熱磚球放在裡面,在居室內走一遍,稱之為」打醋蛋」。這與《察哈爾通志》記載的」爇丹藥於戶內,謂之闢瘟」的意思是一樣的。
5.籠旺火。」爇慄炭於門外,謂之迎旺氣」, 這就是延慶人說的」籠旺火」。富戶人家燒松柏木,窮人家自己劈些木柴。火點著之後,一家老幼都要在火前烤烤,要身子和時運都旺。
6.拜尊長。上述活動結束後,要卑幼為序拜尊長。家長人(入)堂坐炕內,晚輩拜灶之後入堂內,一一給長輩作揖問」過年好,」長輩回答」都好,大家同好」,同時,賜給幼小的子孫們」壓歲錢」以示歲歲平安。拜罷尊長,老幼圍坐一桌吃茶點,喝糖水——盼日子甜美。
太陽出來後燒菜,煮餃子,吃」團圓飯」。
初一白天的活動有三個:即迎喜神、親朋互相走拜和祀祖。
祀祖即俗稱的」上墳」。春節上墳要供春節飲食,如餃子、點心、菜餚、酒等。
正月初一,灶君供桌前擺一個」草排」或棉、皮墊兒,供前來拜年的人給灶君叩頭。來人先拜灶君,後進屋拜賀,至親長輩也給前來拜年的孩子一些壓歲錢。
迎喜神是全民性的活動,有的村各家各戶分別進行,有的村是全村人一起進行,如大營村就是這樣。吃罷團圓飯,大家自動上街等候。活動開始之後,簪紅掛纓的騾馬大車在前引路,全村男女老少緊隨其後,向喜神所居的方向(根據《曆書》的推算)出迎幾裡路。沿途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非常熱鬧。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也吃包餃子。初五前忌外出到別村拜年。初六,謂之六六大順,才能給嶽父、舅公等長輩拜年,嫁出的閨女這日才可歸寧。
正月間,親朋相互邀請聚飲,叫」吃年酒」。而」女婦閒,手五丸,且擲且拾且承,曰『抓子兒』。丸以象木銀礫為之,競以輕捷」。
二、元宵
「(正月)十五日,日『上元』、亦曰『元宵』」。元宵節的活動相對集中在城鎮,前後延續三天,主要在夜間進行。元宵節的活動,內容之豐富,規模之宏大,參加人員之多,是任何節令無法比擬的。這三夜,要」用席為巨棚,張燈置會……放煙火」。這裡所說的」張燈」指的是燈會。
延慶的燈會除人們熟知的「黃河九曲燈」外,尚有布燈500盞的「混元一氣燈」,和布燈數千盞,以席搭成高樓的「燈山」。置會」主要指的是花會的活動。不論「張燈」還是「置會」,都要連續進行三個夜晚。燈會,「自十四日始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六日為殘燈」;花會,十四日為踩街,十五日為鬧元宵,十六日為熬臘頭兒。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節期間的戲劇活動,縣城和永寧要「扮演戲文」,離城鎮較遠的村子也要在春節和元宵節前後唱幾天戲。昔日,延慶的戲劇活動一直很活躍。
正月十六日,有的還要「具灑饌,召少壯飲食之,謂之『扛窖』」。為去災除病,白天到野外遊玩,晚來,男女竟夜繞遊於祠廟中,叫「過橋」,謂之「走百病」。
三、小添倉和老添倉
正月二十日是小添倉,正月二十五日是老添倉,也有叫「大添倉」的。這兩天,要把事先準備好的穀物,增添到各糧囤內,望今年五穀豐登,大囤滿小囤流。
正月二十五日以後,拜年的親戚朋友各歸其家,準備春種;婦女自正月初一忌做針線活兒,稱這 時做針線是「縫窮」、「扎倉眼」,到二十五日之後才可以穿針引線,照日常一樣操持各種家務。
四、立春
立春的活動共兩天。立春的前一天「迎春」,立春當天「送春」,活動在鄉下。
迎春活動是在縣城東郊的春場中進行的,縣令要親自參加。這一天縣令和文武各官均穿朝服,披紅簪花,由旌旗儀仗前,從縣衙赴春場。戴鬥笠、穿蓑衣的農戶,手執農具,牽耕牛跟在後面。進入春場後,舉行迎春儀式,由春官口唱韻語,官令親自扶犁以「勸耕勸農」,最後於春場設宴,觀看民間花會或戲劇演出。此日,各買賣鋪面都張燈結彩,晚有民間花會走會,並請戲班唱戲。
立春之日,縣令教人用紙畫一芒牛,令春官帶人遍送附近各鄉,這就是「送春」。送春時,要有鼓樂吹吹打打。
這一天,縣令可帶上所有的官吏到財主家,足吃足喝, 叫「吃大戶」。故此,立春日、大戶人家往往擔憂。
迎春和送春的活動普及了城鄉,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群眾參加,是元宵節過後影響最大的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