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別名(7個關於茶葉的別稱)
2023-04-20 17:57:05 3
茶在被稱為「茶」之前有許多叫法,也有許多趣味雅號,這些稱呼的背後或是一個讓人莞爾一笑的故事,或是一股流行風潮。閒來無事,不如一探茶葉3個趣味別稱背後的故事吧。
不夜侯
原文出自西晉張華的《博物志》,內稱:「飲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稱不夜侯,美其功也」。意思是喝了茶水之後,讓人消除睡意,便封其為「不夜侯」,以表彰茶葉的「功績」。
水厄
南北朝時期,茶有個代用語喚為「水厄」。喝茶為啥成了「水難」?
漏影春其實是一種大約出現於五代或唐末、流行於宋代的玩茶方法。
宋代陶谷《清異錄》中,比較詳細地記錄了這種做法。大意為用繡紙剪出鏤空的藝術形狀,鋪在茶盞中,撒上茶粉後取出繡紙。再用其他的食材擺出一張精美的茶畫,觀賞之後用沸水激蕩衝飲。
因此,茶在宋代的一段時間便喚作「漏影春」。
滌煩子
唐朝人認為茶是可以洗去心中的煩惱,幫助止渴的飲料。
唐代詩人施肩吾詩中寫到:「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藉此說明飲茶能夠洗滌煩悶與困苦,所以滌煩子這樣精準又俏皮的名字就落在了茶葉身上。
消毒臣
唐武宗的一名宰相說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曾命人煮該茶一甌,澆於肉食內,用銀盒密封,過了一些時候打開,其肉已化為水, 因而人們稱茶為消毒臣。
苦口師
晚唐時期,皮光業的中表兄弟請他品賞新柑,並設宴款待。皮光業一進門, 對新鮮甘美的橙子視若無睹,急呼要茶喝。所以,僕人只好捧上一大甌茶湯,皮光業手持茶碗,即興吟到:「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爾後,茶就有了「苦口師」的雅號。
酪奴
南北朝時期,南方人飲茶風俗盛行,而北方民族則稱茶與奶酪為奴。大戰期間,南齊秘書丞王素投歸北朝。剛剛北上時,他從不吃羊肉和奶酪,經常吃魚喝茶。多年後,北魏孝文帝設宴。王素居然大吃羊肉,喝奶酪粥,孝文帝很奇怪,便問:「愛卿是南方口味,以你之見,羊肉和魚羹,茶水和奶酪漿,哪一個好?」
王素答道:「羊是陸地上最好。魚則是水族第一,都是極好的。如果憑藉味道比較,羊肉就好比齊、魯等大國,魚就是邾、莒小國。茶最不好,只配給奶酪作奴隸。」孝文帝聽後,大笑。
本篇稿件所用圖片來源於網絡,茶語網無法聯繫上圖片作者,請作者見稿後速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以便奉上稿酬。文章轉載需註明來自茶語網,否則涉權必究。
文丨茶語網編輯部
更多好文可微信搜索公眾號「中國茶葉榜(zgcybtea)」關注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