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不是佔卜(周易除了佔卜還有什麼)
2023-11-02 05:28:29 3
易經屬於算命嘛?
《易經》是用來算命的嗎?從歷史來了解《易經》你就知道,算命那只是小用,它是解開宇宙密碼的鑰匙!
孔子說:「善易者不卜」,到底要不要相信佔卜預測?
不要相信佔卜預測。孔子所說的「善易者不卜」是說,了解易經,擅長易經的人,可以看透事實的真實面貌,不需要去佔卜。因為就算佔卜出什麼結果,對於不對。人都是無法改變的,這是一個定數。在我們當今社會中,還是有很多人相信佔卜這種事情,求的是一個心安,完全相信的人大概也並不多,只有窮途末路的人或者心虛的人才會完全相信這些東西。迷信的東西並不可信,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說一說,為什麼說迷信佔卜預測不可信的三個理由。
從古到今的佔卜方式的基礎就是參照人的生辰八字,參照當年的十二宮,二十四節氣等等時間點。然而生辰八字,十二宮還有二十四節氣的時間點,並不是一個準確的時間點。我們都知道60年一個甲子,但是在這一個時間輪迴中,每一年都會有時間的偏差,所以才會有閏月這個東西產生。古人通過計算閏月來補足每年的時間偏差,調整二十四節氣的位置。而每一次閏月的月份並不相同,所以說每一次調整也並不是完全歸於起始點。
就像我第1條所說的那樣《易經》調整二十四節氣之類的東西,其實是為了服務廣大勞動人民的農業生產。《易經》研究的是天地氣候,地球運轉的變化,而並不是人自身的變化。當然,這些自然的變化會影響人所處的磁場,也會對人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說風水學說,倒有些可信。
佛家說:「不可說,不可說。」道家說:「道可道,非恆道。」耶穌說:「這都是上帝的安排。」可以看出所有的教派大佬都隱晦的不提佔卜這件事情。
《周易》是一部深奧的奇書,真的只是佔卜算卦的嗎?
儒家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生命力的學派,創始人孔子,曾經治「六經」,成為儒家經典。「六經」分別是:《詩》、《書》、《禮》、《易》、《樂》、《春秋》。
《詩》:即《詩經》,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詩歌,共311篇。
《書》:即《尚書》,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彙編,今天我們看到的《尚書》是漢代人的偽作,這是清華大學整理戰國竹簡後,得出結論。
《禮》:即《儀禮》,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彙編。
《易》:即《周易》,今本含《易經》和《易傳》兩部分。
《樂》:即《樂經》,已佚失。
《春秋》:一部編年體史書,孔子在魯國官修《春秋》基礎上,進行了重新編修,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樂經》早就佚失,剩餘「五經」之中,尤以《周易》最為深奧難懂,兩千多年來,諸多學者,甚至方外之人都深入研究,進行解讀,出現眾多釋讀版本。
《周易》不僅涉及佔卜,預吉兇,而且涉及到古代的歷史事件、戰爭情況、生產生活、商業貿易、婚姻習俗、宗教祭祀、民間歌謠,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和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中華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
我們所看到的《周易》分《經》和《傳》兩部分。《經》為卦象,分為八卦、六十四卦。八卦為:乾、震、坎、艮、坤、巽、離、兌。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風,震代表雷,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兌代表澤。八卦被稱為「經卦」。
每卦又對應有「爻」(yao,二聲),這也是卦的基本單位。「爻」又分為兩種,一種為「陽爻」,用「—」表示,為奇畫,為剛意;一種為「陰爻」,用「--」表示,為偶畫,為柔意。每一卦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以不同的奇畫與偶畫搭配,又演變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稱為「別卦」。
「乾三連,坤三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每卦下面又有「卦辭」,是對一卦六爻總的說明。每「爻」也分別有對應釋辭,稱「爻辭」。
一卦有六爻,就有六條爻辭。在卦辭下,六條爻辭有「九」、「六」作為爻題,陽爻稱為「九」,陰爻稱為「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若為陽爻依次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若為陰爻則依次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有的爻辭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取象,用來敘述一件事、描述自然現象,以此說明一個道理;一部分為斷語,就是對現象下結論,即「吉」、「兇」、「悔」等辭。
《周易》原本沒有《傳》,後世學者為解釋《周易》中卦象,進行解讀,便出現了《傳》。《易傳》是現存最早、最系統的《周易》注釋,含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雜卦》。
《彖》:專釋《周易》卦辭,有裁斷之義。
《象》:對自然之象加以概括解釋。
《文言》:以文飾乾坤,依文言理。
《繫辭》:系屬在卦爻之下的文辭。
《說卦》:系統解說八卦,說明八卦產生、性質、功用、方位、卦象等。
《序卦》:對六十四卦排列及排列的客觀根據進行總的說明。
《雜卦》:錯綜六十四卦而進行解說卦義。
《經》、傳合二為一,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完整的《周易》版本。關於《周易》的成書時代,現在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周易》的成書說法成書於西周。認為《周易》卦、爻、辭的基本素材是西周初期或前期的產物,史學家顧頡剛、李學勤持此觀點。成書於戰國。
大多數學者認為《周易》中《傳》部分成書於戰國中後期,應在孔子之後,內容有黃老道家和陰陽家的痕跡,並非《史記》所說孔子所著。而《漢書.藝文志》中也說:「《易》者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餚亂。」
成書於西漢後期。顧頡剛認為《周易》中《傳》部成書於西漢後期,他通過考證認為,《說卦傳》和《繫辭傳》觀象制器章皆出自西漢人之手,主要因為其中牽涉的古史帝系人物為新朝劉歆所偽造。而《周易》作者,也比較迷亂。《史記.周本紀》載:「西伯其囚羑裡,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文王拘而演周易」。
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周易》中《易經》(64卦及卦爻辭)為周初周人所作,而《易傳》部分卻無定論。《周易》的研究數千年來,研究《周易》的學者,一般分為兩上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義理派強調從卦名的含義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代表人物三國時期的王弼、北宋時期的程頤。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佔卜,代表人物為西漢時期的京房、北宋時期的邵雍。
周易是關於佔卜的書嗎?
嗯,是的,但引申出的哲學、自然學等更值得研究
易經怎麼算命?具體方法是什麼
周易佔卜的基本方法
五十根竹籤,先拿出一根,始終不用,以象徵天地未開之前的太極。
將餘下的四十九根,隨意分開,握於左右手中。左手握的象徵天,右手
象徵握的象徵地。由右手中抽出一根,夾在左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象徵
人。
放下右手中的竹籤,用右手數左手中的竹籤,每四根一數,象徵四季。
最後餘下四根或四根以下,夾在無名指與中指之間,象徵閏月。
再以左手數剛才由右手中放下的竹籤,每四根一數,最後餘下四根或
四根以下,夾在中指與食指之間。
小指中的一根與左右手數餘下的竹籤,合起來必定是九或者五。以
上是第一變。
將第一次餘下的九或者五根竹籤除去,再用四十或四十四根竹籤,同
樣的分握於左右手,由右手取出一根,夾在左手的小指,然後分別每四根一
數,左手餘下的加上小指的一根,合起來必定是八或者是四。以上是第二
變。
再將其餘的三十二根或三十六根竹籤,同樣的數,餘下的合計,必定是
八或者是四。這是第三變。
經由以上三變,得到位置在最下方的開始的第一爻。第一變餘下的
是九或者五,第二、三變餘下八或者四。九和八是多數,五和四是少數。
三變中有兩次多數一次少數,即九、四、八,或九、八、四,或五、
八、八時,稱為"少陽",也稱"單",就是陽爻,記作""。
三變中有兩次少數一次多數,即五、四、八,或五、八、四,或九、
四、四時,稱作"少陰",也稱"拆",就是陰爻,記作""。
三次都是少數,即五、四、四時,稱作"老陽",也稱"重",是陽爻,但可能
變成陰爻,記作""。
三次都是多數,即九、八、八時,稱作"老陰",也稱"交",是陰爻,但可能
變成陽爻,記作""。
"老陰"和"老陽"可能變化,稱作"變爻";"少陰"和"少陽"則不變化,稱作"
不變爻"。以數字表示,"老陰"是"六","老陽"是"九",即易經中的"初六""初九"
等所指的六和九。相對的,"少陰"是"八","少陽"是"九"。
三變中得到第一爻,同樣再做五次,即可得到其他五爻。但必須注意,"
初","二","三","四","五","上"的順序,是由下而上。
問卜的佔斷,是在卦中變爻,變爻的爻辭就是求得的答案。但卦辭也
要一併參照。
當一卦中出現二個變爻時,看本卦的爻辭,但以在上者為主。有兩個
以上的變爻時,看本卦的卦辭。
第二種方法,擲錢法
我常用此法佔卜。用三個一樣的銅錢拋擲。
兩個面一個背時,是少陽,
兩個背一個面時,是少陰,
三個背時,是變爻老陽,
三個面時,是變爻老陰
易經是佔筮的書,而且佔筮的方法,與注釋也有關連,因而,將佔筮的方
法,簡單的介紹一下。
佔卜之前,當焚香靜坐,神思通明。佔卜方法有千萬種之多,但準
確與否,關鍵在於有沒有發揮至靈思的潛力,所以焚香靜坐可以幫助我
們得到靈力。此時心中可想一想所要佔卜之事。
易的含義:一說:伏羲畫八卦,「遠取諸物」,易是飛鳥的形象。
一說:依據最古老的字書《說文解字》,易即蜴,蜥蜴。蜥蜴的保護
色,隨環境不時變化,以變化的含義,命名為易,以象徵宇宙森羅萬象
的千變萬化。《說文解字》中說:易由日月兩字組成,因而日代表陽,
月代表陰,以象徵易的陰陽二元論。後漢鄭玄更將易的定義,高度發
揮。他說:易有「簡易」、「變易」、「不易」三重含義。
宇宙萬物,時刻變化,人事也是如此,所以說:「變易」。然而,
變化不息的大宇宙,卻具有法則,整然有序,循環不已,有一定的規律
可循;相對小宇宙的人的運命,也同樣具有法則,所以說「不易」。由
於這一「不易」的法則,就能了解大宇宙的天地法則,可以遵循,同
樣,小宇宙的人的動向,也能夠預知,可以規範。所以說「簡易」。所
以易經,就能夠以簡單的象徵符號與數字,表示出這種「簡易」「變
易」「不易」不現象變化,產生佔卜的作用。其實,鄭玄的這一「易即
不易」的絕對辯證法的哲學論據,往上追溯,在易經的繫辭傳中,可以
找到依據。
周易是怎麼卜卦的?
三枚銅錢,手搖灑落,看正反面。
正面為陰,反面為陽。因為農民是面朝黃土背朝天。
重複六次,記下正反面情況,陽爻為—,陰爻為--.
三枚全為正,則為老陰,是變爻;全為反,亦變,老陰。
老陽作陰,老陰作陽,是物極必反之理。
若無變爻,則取卦辭之解;
變一爻,解變爻之爻辭;
變二爻,解二爻辭,以上爻為主;
變三爻,解之卦卦辭;(之卦就是陰陽與此卦全部相反的 那一卦)
變四爻,解不變之二爻辭,以下爻為主;
變五爻,解不變之爻辭;
全變,解之卦卦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