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子宮內膜炎的中藥製備方法
2023-12-03 06:42:26 2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子宮內膜炎的中藥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製備方法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治療子宮內膜炎的中藥制 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治療子宮內膜炎一般採用抗菌素治療。①採用青黴素用前必須做皮試,陽 性者禁用。因為青黴素易發生變態反應,特別是過敏性休克(最危險的過敏性休克, 可發生在做皮膚試驗的當時,極少數可發生在連續用藥的過程中,後者稱遲發性過敏 性休克),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②應用氨苄西林可出現胃腸道不適,肌注 局部有疼痛,無論口服或注射均可引起變態反應。③應用阿莫西林偶見皮疹,可有 噁心、上腹部不適、腹瀉、偽膜性結腸炎等。④應用羧苄西林可出現各種類型的變 態反應,大劑量給藥後可引起神經毒反應、肺水腫;用藥期間可出現短暫性轉氨酶升 高與粒細胞減少。⑤應用頭孢唑啉肌注後局部有疼痛,靜注後可有靜脈炎;偶見皮 疹、藥熱及二重感染,大劑量可有腎臟損害。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發明一種治療子宮內膜炎的中藥製備方法。子 宮內膜炎是一種常見病。本病多由分娩過程中,本身體力消耗很大,尤其是過度疲勞、 滯產、產後失血過多或產道損傷等,使產婦機體抵抗力大為減弱,細菌容易入侵、繁 殖,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因素。產後由於子宮腔內胎盤種植處遺留下一個較大的創面, 為細菌繁殖創造了條件;又因子宮頸口尚未很好關閉,使細菌容易侵入生殖道,因而 容易引起炎症。引起子宮內膜炎的細菌種類很多,其中以厭氧性鏈球菌為常見,而以 溶血性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最為嚴重。大腸桿菌往往與厭氧性鏈球菌 引起混合感染。當細菌進入產道後,即迅速繁殖,而胎盤剝離面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子 宮內膜炎,則是產褥感染中的主要病變。細菌可經不同途徑,如①經血液循環②經淋 巴系統③沿黏膜面④沿周圍組織向四周擴散,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應。大多數病原菌 是經血液循環或淋巴系統而散播的。症狀往往在產後第3~4天出現,子宮收縮不佳。 如厭氧性鏈球菌感染,則子宮內膜潰爛或壞死、惡露膿樣,味臭,子宮有壓痛;如系 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則出現發燒。體溫常常超過38。C。舌質紅、苔黃、脈數。化驗檢 査白細胞計數及分類增高。
3它的技術方案為取金銀花12重量份、連翹9重量份、紫花地丁9重量份、蒲 公英9重量份、大青葉12重量份、板藍根9重量份、敗醬草6重量份、魚腥草6重 量份、紅藤6重量份、錦燈籠9重量份、蚤休6重量份、翻白草6重量份、三棵針6 重量份、鬼針草3重量份、烏蘞莓3重量份、託盤根3重量份、薏苡仁12重量份、 茯苓9重量份、澤瀉3重量份、桃仁9重量份、益母草6重量份、澤蘭6重量份、赤 芍9重量份、元胡12重量份、香附9重量份、木香9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將以 上27味藥一起放入12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後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 得藥液52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子宮內膜炎的中藥。
該發明的優點是本中藥液製作工藝簡單,製成的中藥液毒副作用小,在消化道 內吸收快,容易吸收,療程短,治癒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處。應用中藥的同時, 避免了應用西藥引起的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 蒲公英、大青葉、板藍根、敗醬草、魚腥草、紅藤、錦燈籠、蚤休、翻白草、三棵針、 鬼針草、烏蘞莓、託盤根。以上16味藥多數味苦,性寒,均有清熱解毒之功。其中 金銀花甘寒清芳,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而遏邪,既能宣散風熱,又能清解血 毒。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金銀花含有皂素、鞣酸、纖維糖等。銀花皂素能調節體溫中 樞,有解熱作用,並有解毒、消炎之效。體外實驗證明有廣泛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 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皆有較強的抗菌作用; 對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連翹並能清火散結,凡治熱毒諸症,常與金銀花相須 配用;紫花地丁兼能消腫;蒲公英兼能清肝明目;大青葉兼能涼血化斑;板藍根兼能 涼血;敗醬草兼能行瘀排膿;魚腥草兼能消癰腫、利尿通淋;紅藤兼能消癰散結;錦 燈籠兼能利咽消腫、降氣化痰、利尿通淋;蚤休兼能散結消腫;翻白草兼能涼血止血; 三棵針兼能清腸止痢;鬼針草兼能活血散瘀、清腸止瀉;烏蘞莓兼能涼血消腫、利尿; 託盤根兼能涼血、消腫。以上16味藥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涼血之功效,在治 療子宮內膜炎的過程中,起主要治療作用,故為君藥。薏苡仁、茯苳、澤瀉這3味藥 能祛溼、利水滲溼,還有洩熱之功。桃仁、益母草、澤蘭、赤芍這4味藥能活血祛瘀、 行瘀,元胡、香附能活血散瘀、利氣止痛,理氣解鬱、調經止痛。薏苡仁、茯苳、澤 瀉、桃仁、益母草、澤蘭、赤芍、元胡、香附這9味藥在治療子宮內膜炎的過程中, 能夠能輔助主藥增強療效,故為臣藥。木香辛、苦、溫。入脾、胃、大腸、三焦經。 辛散苦降而溫通,芳香性燥,可升可降,通行胃腸、三焦氣滯,為行氣止痛之要藥。 因能率諸藥到達下焦病灶,故為佐藥。甘草甘,平。入十二經。補脾潤肺,益氣復
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藥性。既能糾諸藥之偏性,又能緩解諸藥之毒性,故為使藥。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大青葉、板藍根、敗醬草、魚腥草、紅 藤、錦燈籠、蚤休、翻白草、三棵針、鬼針草、烏蘞莓、託盤根、薏苡仁、茯苓、澤 瀉、桃仁、益母草、澤蘭、赤芍、元胡、香附、木香、甘草。以上27味藥配伍應用, 共同起到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涼血、祛溼、利水滲溼、洩熱、活血祛瘀、行瘀、散 瘀、利氣、理氣、止痛之功效,君臣佐使,配伍得當,是治療子宮內膜炎的最佳配方。
金銀花甘,寒。入肺、心、胃經。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連翹苦,微寒。入心、 小腸經。清熱解毒,清火散結。紫花地丁苦、辛,寒。入心、肝經。清熱解毒。蒲 公英苦、甘,寒。入肝、胃經。清熱解毒,清肝明目。大青葉苦、鹹,大寒。入 心、胃經。清熱解毒,涼血化斑。板藍根苦,寒。入心、胃經。清熱涼血解毒。敗 醬草辛,苦,微寒。入胃、大腸、肝經。清熱解毒,行瘀排膿。魚腥草辛,微寒。
入肺、腎、膀胱經。解熱毒,消癰腫,利尿通淋。紅藤苦,平。入胃、大腸經。清 熱解毒,消癰散結。錦燈籠苦,酸,寒。入心、肺、腎、膀胱經。清熱解毒,利咽 消腫,降氣化痰,利尿通淋。蚤休微苦,涼,有小毒。入肝經。清熱解毒,散結消 腫。翻白草;甘、微苦,平。入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三棵針苦,
寒。入肺、肝、大腸經。清熱解毒,清腸止痢。鬼針草苦,微寒。入肺、勝地、胃、 大腸經。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清腸止瀉。烏蘞莓酸、苦,寒。入肝、脾、膀胱經。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尿。託盤根苦、辛、微甘,涼。入肺、肝經。清熱涼血, 解毒消腫。薏苡仁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利尿消腫、祛溼除痺、排膿消 痛、健脾止瀉。茯苳甘,平。脾、肺、腎經。利水滲溼、健脾和中、寧心安神。澤 瀉甘,寒。入腎、膀胱經。利水滲溼洩熱。桃仁苦、甘,平。入心、肝、大腸經。 破瘁止血、潤燥滑腸。益母草辛、微苦,微寒。入肝心經。活血行瘀,利尿退腫。 澤蘭苦、辛,微溫。入肝、脾經。活血祛瘀,行水消腫。赤芍苦,微寒。入肝經。 涼血活血,祛瘀止痛,清肝明目。元胡辛、苦、溫。入肝、脾、心經。活血散瘀, 利氣止痛。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入肝、三焦經。理氣解鬱、調經止痛。木香: 辛、苦、溫。入脾、胃、大腸、三焦經。行氣止痛、健胃消食。甘草甘、平。入十 二經。補脾潤肺、益氣復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藥性。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取金銀花12g、連翹9g、紫花地丁 9g、蒲公英9g、大青葉12g、板藍根9g、敗
醬草6g、魚腥草6g、紅藤6g、錦燈籠9g、蚤休6g、翻白草6g、三棵針6g、鬼針草 3g、烏蘞莓3g、託盤根3g、薏苡仁12g、茯苓9g、澤瀉3g、桃仁9g、益母草6g、澤 蘭6g、赤芍9g、元胡12g、香附9g、木香9g和甘草9g,在以上27味藥中, 一起放入12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後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得藥液520毫升, 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子宮內膜炎的中藥。當子宮內膜炎的病人需要治療時,將藥液溫 度為36'C,每次260毫升,口服,每日二次,三日為一療程,若仍有發燒、子宮有壓 痛、惡露膿樣、味臭等症狀,再服第二療程,以至痊癒。
301例子宮內膜炎病人中,22~23歲者,2例,佔0.66%; 24~27歲者,257例, 佔85.38%; 28~30歲者,39例,佔12.96%; 31~32歲者,3例,佔1%。
301例子宮內膜炎病人中,治療2 3天痊癒者69例,佔22.92%;治療4~5天痊 愈者218例,佔72.43%; 6~8天痊癒者12例,佔3.99%; 9~15天痊癒者1例,佔0.33%; 好轉1例,佔0.33%。
表一、301例子宮內膜炎病人治療前後情況表
治療前治療 後
治癒好轉無效
往往在產後第
3~4天出現,子宮
收縮不佳。如厭氧
臨 床 表 現性鏈球菌感染,則 子宮內膜潰爛或 壞死、惡露膿樣, 味臭,子宮有壓 痛;如系溶血性鏈 球菌感染,則出現 發燒。體溫常常超 過38'C。舌質紅、 苔黃、脈數。體溫正常,子 宮無壓痛,無 惡露膿樣、舌 質淡紅,苔薄 白,脈弦。有時體溫37.2 °C,子宮輕微 壓痛,舌質淡 紅,苔薄微黃, 脈弦略數。無
血白細胞計數增高正常略高無
液中性粒細胞增高正常略高無
檢 查淋巴細胞增高正常略高無
例數3013001無
百分比%10099.670.33無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子宮內膜炎的中藥製備方法,其特徵是取金銀花12重量份、連翹9重量份、紫花地丁9重量份、蒲公英9重量份、大青葉12重量份、板藍根9重量份、敗醬草6重量份、魚腥草6重量份、紅藤6重量份、錦燈籠9重量份、蚤休6重量份、翻白草6重量份、三棵針6重量份、鬼針草3重量份、烏蘞莓3重量份、託盤根3重量份、薏苡仁12重量份、茯苓9重量份、澤瀉3重量份、桃仁9重量份、益母草6重量份、澤蘭6重量份、赤芍9重量份、元胡12重量份、香附9重量份、木香9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將以上27味藥一起放入12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後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得藥液52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子宮內膜炎的中藥。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子宮內膜炎的中藥製備方法,屬於中藥製備方法技術領域。目前治療子宮內膜炎一般採用抗菌素治療,如應用氨苄西林可出現胃腸道不適,肌注局部有疼痛,無論口服或注射均可引起變態反應。它的技術方案為取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大青葉、板藍根、敗醬草、魚腥草、紅藤、錦燈籠、蚤休、翻白草、三棵針、鬼針草、烏蘞莓、託盤根、薏苡仁、茯苓、澤瀉、桃仁、益母草、澤蘭、赤芍、元胡、香附、木香和甘草,將以上27味藥一起放入1200毫升水中浸泡,然後文火煎制,過濾去渣得藥液即為治療子宮內膜炎的中藥。該發明的優點是本中藥液製作工藝簡單,製成的中藥液毒副作用小,治療療程短,治癒率高。
文檔編號A61K36/88GK101647967SQ20091001894
公開日2010年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21日
發明者燕 劉, 劉奎泉, 孔政軍, 孫德榮, 路 李, 平 路 申請人:平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