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00:02:11 1
專利名稱: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對摩託車配件的結構優化,具體來說是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摩託車用的塑料燃油箱通常採用HDPE材質,一般採用迴轉成形或吹塑工藝成形,直接或間接固定於車架上。傳統技術中,一般將燃油箱通過金屬支架緊固在車架上,但這種固定方式需要在塑料燃油箱和車架上都做出與金屬支架相配合的螺紋緊固結構,雖然金屬支架的強度較好,但整體構造較為複雜,提升了整車質量和成本。現有技術中也有採用先將燃油箱用橡膠綁帶捆綁在後擋泥板上,再將後擋泥板緊固在車架上的緊固方式,但這種構造對橡膠綁帶的性能要求較高,綁帶太硬則不容易拉伸,會造成組裝時費力,太軟則捆綁不牢,易造成燃油箱鬆動,同時綁帶還需要具備較好的耐候性能,以防斷裂。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該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定位可靠、易於組裝、成本低等特點。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式是: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包括由左、右車架側杆組成的後車架、固定安裝在後車架上的後擋泥板以及安裝於後車架與後擋泥板之間的燃油箱,燃油箱的上端面抵接在左、右車架側杆的下部,所述燃油箱的下端面承接在所述後擋泥板上,燃油箱的下端面上設置有定位腳,所述後擋泥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腳配合的定位孔,燃油箱安裝在後擋泥板上後,由所述定位腳鎖緊於所述定位孔中。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定位腳上設置有突部,所述突部與定位腳的頂端面光滑斜面過渡,突部穿過定位孔後將定位腳鎖緊於所述定位孔中。突部的設置使得定位腳在正常受力下不易從定位孔中脫附,使得燃油箱的定位更可靠。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孔的孔沿上設置有在突部扣入時利於後擋泥板彈性形變的缺口部。缺口部的設置使得在突部扣入定位孔時,定位孔周緣的後擋泥板容易發生彈性形變,在較小施力的情況下即可將突部扣入定位孔中,方便組裝。考慮到燃油箱上對應定位腳位置為主要受力點,可在所述燃油箱上對應定位腳位置設置有加強部。為便於定位腳或突部在裝配時的找位和方便組裝,所述定位孔的上埠設置有便於定位腳插入的倒角部。上述的所述定位腳與定位孔的對數為一對以上,定位腳可一體成型於所述燃油箱上,也可鑲嵌於所述燃油箱上。優選地,所述燃油箱的上、下端面分別通過隔墊與所述車架側杆和後擋泥板彈性抵接。隔墊材質可選用發泡橡膠,隔墊的設置避免了燃油箱與車架側杆以及後擋泥板之間的硬接觸,減少了燃油箱的晃動和振動,提高了整車的減震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燃油箱和後擋泥板上分別設置定位腳和定位孔,摒棄了傳統技術中利用金屬支架或綁帶固定燃油箱的安裝方式,避免了金屬支架鏽蝕和橡膠綁帶龜裂的隱患,結構簡單,裝配時只需將定位腳對準定位孔後施以小力即可將燃油箱固定在後擋泥板上,組裝方便,燃油箱不容易從後擋泥板上脫附而定位可靠,減少了零件數量,節約了車身有限的布置空間,有利於摩託車車身的緊湊化,且大大的降低了整車重量和成本,易於生產實施和推廣。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沿高度方向向下的投影圖;圖4是圖3中截面A-A的局部剖視圖(定位腳鑲嵌於燃油箱上);圖5是圖3中截面B-B的局部剖視圖(定位腳鑲嵌於燃油箱上);
圖6是圖3中截面A-A的局部剖視圖(定位腳一體成型於燃油箱上);圖7是圖6的分解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中燃油箱在定位腳位置的局部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中後擋泥板在定位孔位置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參照圖f圖9,本實用新型的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包括由左車架側杆11和右車架側杆12組成的後車架1、固定安裝在後車架I上的後擋泥板2以及安裝於後車架I與後擋泥板2之間的燃油箱3,後擋泥板2可通過螺栓21固定安裝在後車架I上,所述燃油箱3的上端面抵接在左、右車架側杆11、12的下部,左車架側杆11和右車架側杆12對燃油箱3在高度方向限位,所述燃油箱3的下端面承接在所述後擋泥板2上,燃油箱3的下端面上設置有定位腳31,所述後擋泥板2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腳31配合的定位孔22,所述定位腳31與定位孔22的對數為一對以上,定位腳31可以設定在燃油箱分模線上與燃油箱3 —體成型,也可在燃油箱3成形時鑲嵌於其上,考慮到燃油箱3上對應定位腳31位置為主要受力點,可在所述燃油箱3上對應定位腳31位置設置有加強部33。裝配時,先將上述的定位腳31對準後擋泥板2上的定位孔22後施力將定位腳31扣入定位孔22中,然後使用螺栓21將後擋泥板2固定安裝在後車架I上,燃油箱3安裝在後擋泥板2上後,由所述定位腳31鎖緊於所述定位孔22中,鎖緊方式可以採用定位腳31與定位孔22過盈配合的方式,定位腳31和定位孔22限定燃油箱3在水平面內的自由度,而左車架側杆11和右車架側杆12以及後擋泥板2限定燃油箱3在高度方向的自由度,從而確保了燃油箱3的安裝位置唯一且在機車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鬆動或位移。定位腳31與定位孔22的鎖緊方式亦可才有如下方式:所述定位腳31上設置有突部32,所述突部32與定位腳22的頂端面光滑斜面過渡,突部32穿過定位孔22後將定位腳31鎖緊於所述定位孔22中。突部32與定位腳31形成倒鉤式插榫,結構簡單,工藝要求低,過渡斜面便於突部32扣入到定位孔22中。為達到較小施力即可將突部32扣入定位孔22中,便於組裝,所述定位孔22的孔沿上設置有在突部32扣入時利於後擋泥板2彈性形變的缺口部23。後擋泥板2 —般為金屬件或塑料件,缺口部23的設置使得在突部32扣入定位孔22時,定位孔22周緣的後擋泥板2容易發生彈性形變,從而便於突部32的扣入。為進一步便於定位腳31或突部32在裝配時的找位和方便組裝,所述定位孔22的上埠設置有便於定位腳31插入的倒角部24。作為上述實施方式的優選,所述燃油箱3的上、下端面分別通過隔墊4與所述車架側杆和後擋泥板2彈性抵接。隔墊材質可選用發泡橡膠,隔墊4的設置避免了燃油箱3與車架側杆以及後擋泥板2之間的硬接觸,減少了燃油箱3的晃動和振動,提高了整車的減震效果。隔墊4被粘貼的表面貼有雙面膠或者經過塗膠處理,隔墊4可粘貼在燃油箱3上,也可粘貼在左、右車架側杆11、12和後擋泥板2上,可在燃油箱3上刻印出隨模具成型的粘貼位置,則更便於隔墊4的粘貼,粘貼位置也可刻印在左、右車架側杆11、12和後擋泥板2上。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燃油箱3和後擋泥板2上分別設置定位腳31和定位孔22,摒棄了傳統技術中利用金屬支架或綁帶固定燃油箱的安裝方式,避免了金屬支架鏽蝕和橡膠綁帶龜裂的隱患,結構簡單,裝配時只需將定位腳31對準定位孔22後施以小力即可將燃油箱3固定在後擋泥板2上,組裝方便,燃油箱3不容易從後擋泥板2上脫附而定位可靠,減少了零件數量,節約了車身有限的布置空間,有利於摩託車車身的緊湊化,且大大的降低了整車重量和成本,易於生產實施和推廣。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 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包括由左、右車架側杆組成的後車架、固定安裝在後車架上的後擋泥板以及安裝於後車架與後擋泥板之間的燃油箱,燃油箱的上端面抵接在左、右車架側杆的下部,其特徵在於:所述燃油箱的下端面承接在所述後擋泥板上,燃油箱的下端面上設置有定位腳,所述後擋泥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腳配合的定位孔,燃油箱安裝在後擋泥板上後,由所述定位腳鎖緊於所述定位孔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腳上設置有突部,所述突部與定位腳的頂端面光滑斜面過渡,突部穿過定位孔後將定位腳鎖緊於所述定位孔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孔的孔沿上設置有在突部扣入時利於後擋泥板彈性形變的缺口部。
4.根據權利要求Γ3中任一項所述的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燃油箱上對應定位腳位置設置有加強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孔的上埠設置有便於定位腳插入的倒角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腳與定位孔的對數為一對以上。
7.根據權利要求1 或6所述的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腳一體成型於所述燃油箱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腳鑲嵌於所述燃油箱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燃油箱的上、下端面分別通過隔墊與所述車架側杆和後擋泥板彈性抵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摩託車塑料燃油箱的固定結構,包括由左、右車架側杆組成的後車架、固定安裝在後車架上的後擋泥板以及安裝於後車架與後擋泥板之間的燃油箱,燃油箱的上端面抵接在左、右車架側杆的下部,所述燃油箱的下端面承接在所述後擋泥板上,燃油箱的下端面上設置有定位腳,所述後擋泥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定位腳配合的定位孔,燃油箱安裝在後擋泥板上後,由所述定位腳鎖緊於所述定位孔中,結構簡單,組裝方便,燃油箱不容易從後擋泥板上脫附而定位可靠,減少了零件數量,節約了車身有限的布置空間,有利於摩託車車身的緊湊化,且大大的降低了整車重量和成本,易於生產實施和推廣。
文檔編號B62J35/00GK203094290SQ20132006300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4日
發明者王彥軍, 鄒志民 申請人:江門市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