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觸控式溫室控制櫃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03:00:46 2
一種觸控式溫室控制櫃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觸控式溫室控制櫃,包括可拆卸的櫃壁,內部採用兩層式結構布局,可調式軌道式安裝,櫃體上方開有散熱孔,同時在散熱孔上方增加遮板,櫃體表面噴塗有絕緣漆和抗氧化漆。該控制櫃充分的利用了內部空間,可有效地將櫃體中的熱量排到外界,可以實現在各種惡劣環境中使用。
【專利說明】一種觸控式溫室控制櫃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溫室自動控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觸摸式溫室控制系統的櫃體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我國作為一個擁有十三多億人口的農業大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並且在逐年減少。近兩年出現糧食依靠進口的趨勢,應警惕糧食依存度問題,完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為此要提高糧食產量,只有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實現耕地資源使用過程中效益的最大化才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現代化的智能溫室通過在局部範圍內改善或創造出適宜的氣象環境因素,為動植物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消除不利的環境因素對動植物生長的影響,從而縮短生長周期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達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勞動生產率的目的。
[0003]近幾年,隨著低價格、高性能計算機迅速普及,使得計算機在農業生產中的大規模的應用成為可能。由於網際網路具有信息資源量大、更新傳遞速度快、遍及世界各地等眾多優點,因此網絡化功能的重要性在控制系統中逐漸凸現出來。通過網際網路瀏覽器可以方便地進行溫室各項環境數據的遠程監控,從而實現溫室集群高效管理,環境控制的精確化、節能化的目的。目前,國內溫室環境測控系統主要採用基於單片機的控制系統、基於PLC的控制系統、基於工控機的控制系統、集散控制系統和現場總線控制系統,但很少有適用觸控式溫室系統的安裝櫃體。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觸控式溫室控制櫃,克服傳統按鈕式控制櫃的安全防護措施低、電氣器件布線繁瑣、維修複雜、智能化程度低,維修不便、改裝複雜、集成管理困難、人力資源投資大等技術問題。
[0005]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觸控式溫室控制櫃,包括控制櫃架、可拆卸櫃壁、鋼化玻璃櫃門、其中可拆卸櫃壁包括左側安裝板、右側安裝板以及後安裝板。
[0006]櫃體內部設置有安裝軌道,安裝軌道有內外兩層,內層為靠近鋼化玻璃櫃門的安裝層,外層為靠近後安裝板的安裝層,控制櫃內層有四排安裝層,從上到下的第一安裝層安裝有電源轉換模塊、變頻器、以及互感線圈。第二安裝層安裝有PLC及其擴展模塊;第三層安裝中間繼電器、第四層安裝交流接觸器。
[0007]櫃體內部外層也有三排安裝層,從上到下的第一安裝層安裝有過流保護的熔斷器,第二層安裝有過壓保護的空氣開關,第三層安裝有接線端子,該接線端子連接執行機構與接觸器;
[0008]該控制櫃在靠近玻璃櫃門處安裝有指示面板和控制面板,指示面板包括顯示系統幹路電流的電流表、顯示系統工作電壓的電壓表、指示溫室系統正常/停止的綠/紅工作指示燈、急停按鈕;控制面板包括一個14寸的工業平板電腦。
[0009]另外,在控制櫃體頂部設置有散熱孔、防塵板以及吊裝環。
[0010]在櫃體表面噴塗抗氧化漆和絕緣漆,在安裝板上安裝有卡扣,在鋼化玻璃櫃門上設有櫃門鎖。
[0011]為方便進出線,在右側安裝板上開有線口。
[0012]電流表和電壓表位於面板上方,急停按鈕位於面板中下方。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實用新型的櫃體有如下效果:
[0015]1、櫃體表面噴塗抗氧化漆和絕緣漆,提高了控制櫃體的防護等級,可以在各種惡劣環境中使用。
[0016]2、控制櫃櫃體外層低端設置有接線端子,方便與執行器件的接線和維修。
[0017]3、櫃體內部設置兩層安裝結構,充分利用了內部空間。
[0018]4、控制櫃內部的電氣安裝軌道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滿足不同廠家生產的器件規格在該電控櫃中的安裝。
[0019]5、櫃體上方增開散熱孔,同時在散熱孔上方增加遮板,在整個運行過程,可將櫃體內部的電氣元件產生的熱量有效地排到外界,大大延長了電氣元件的使用壽命,也防止了灰塵和雨水的進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溫室控制櫃示意圖;
[0021]圖2是本實用新型溫室控制櫃內部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溫室控制櫃正視圖;
[0023]圖4是本實用新型溫室控制櫃後視圖;
[0024]圖5是本實用新型溫室控制柜上視圖;
[0025]圖6是本實用新型溫室控制櫃下視圖;
[0026]圖7是本實用新型溫室控制櫃左視圖;
[0027]圖8是本實用新型溫室控制櫃右視圖。
[0028]圖中,1-電源轉換模塊,2-變頻器,3-互感線圈,4-PLC及其擴展模塊,5-中間繼電器,6-交流接觸器,7-接線端子,8-空氣開關,9-熔斷器,10-急停按鈕,11-工作指示燈,12-電流表,13-電壓表,14-觸摸控制面板,15-櫃門鎖,16-鋼化玻璃櫃門,17-防塵板,18-吊裝環,19-卡扣,20-後左安裝板,21-後右安裝板,22-散熱孔,23-左側安裝板,24-左出線口,25-右側安裝板,26-右出線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但不僅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0030]實施案例
[0031]如圖1,圖3-8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觸控螢幕控制的系統的櫃體,包括控制櫃架、可拆卸櫃壁(包括左側安裝板23、右側安裝板25、後左安裝板20以及後右安裝板21,安裝板上有卡扣19)、鋼化玻璃櫃門16、玻璃櫃門上設有櫃門鎖15。為了使整個櫃體電氣元件在整個運行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將櫃體中的熱量排到外界,延長櫃體內電氣元件的使用壽命,也防止灰塵和雨水,控制櫃體頂部設置有散熱孔22、防塵板17,同時為方便移動,在控制櫃體頂部設置有吊裝環18,為方便進出線,在左側安裝板上有線口 23和右側安裝板上開有線口 26,。
[0032]另外,在櫃體噴塗抗氧化漆和絕緣漆,提高了控制櫃體的防護等級。可以在各種惡劣環境中使用。
[0033]如圖2所示,櫃體內部設置有電氣安裝軌道,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安裝軌道有內外兩層,內層為靠近鋼化玻璃櫃門的安裝層,外層為靠近後安裝板的安裝層,內層有多排安裝層,在從上到下的第一安裝層安裝有電源轉換模塊1、變頻器2以及互感線圈3。其中電源轉換模塊I為220V轉24V的電源轉換模塊,變頻器2控制溫室系統內部的溼簾風機與循環風機的轉速,互感線圈3給儀錶盤的電流表提供數據。第二安裝層安裝有PLC及其擴展模塊4,PCL採用的是西門子7200系列,其擴展模塊包括模擬控制模塊以及乙太網網通信的模塊,第三安裝層安裝中間繼電器5、第四層安裝交流接觸器6。
[0034]控制櫃外層也有多排安裝層,在從上到下的第一安裝層安裝有過流保護的熔斷器9,第二安裝層安裝有過壓保護的空氣開關8,第三安裝層安裝有接線端子7,該接線端子連接執行機構與接觸器6。
[0035]另外,該控制櫃在靠近玻璃櫃門處安裝有指示面板和控制面板,指示面板包括顯示系統幹路電流的電流表12、顯示系統工作電壓的電壓表13、指示溫室系統正常/停止的綠/紅狀態的工作指示燈11、急停按鈕10 ;控制面板還包括一個14寸的工業平板電腦。電流表12和電壓表13位於指示面板面板上方,易於觀察電壓、電流狀況,急停按鈕10位於指示面板中下方,便於在緊急狀態下用戶的停止系統的運行,保護系統電路的安全。
[0036]外圍的執行器件的控制線和電源線通過左右櫃體下方的接線口進入櫃體,通過接線端子與內部電路的線連通。
[0037]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觸控式溫室控制櫃,包括控制櫃架、可拆卸櫃壁、鋼化玻璃櫃門、其中可拆卸櫃壁包括左側安裝板、右側安裝板以及後安裝板,其特徵在於: 櫃體內部設置有安裝軌道,安裝軌道有內外兩層,內層為靠近鋼化玻璃櫃門的安裝層,外層為靠近後安裝板的安裝層,內層有四排安裝層,從上到下的第一安裝層安裝有電源轉換模塊、變頻器以及互感線圈,第二安裝層安裝有PLC及其擴展模塊,第三安裝層安裝有中間繼電器,第四安裝層安裝有交流接觸器;外層有三排安裝層,從上到下的第一安裝層安裝有過流保護的熔斷器,第二安裝層安裝有過壓保護的空氣開關,第三安裝層安裝有接線端子,該接線端子連接執行機構與接觸器; 在靠近玻璃櫃門處安裝有指示面板和控制面板,指示面板包括顯示系統幹路電流的電流表、顯示系統工作電壓的電壓表、指示溫室系統正常/停止的綠/紅工作指示燈和急停按鈕;控制面板包括一個14寸的工業平板電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式溫室控制櫃,其特徵在於,在控制櫃體頂部設置有散熱孔、防塵板以及吊裝環。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式溫室控制櫃,其特徵在於,在櫃體表面噴塗抗氧化漆和絕緣漆,在安裝板上安裝有卡扣,在鋼化玻璃櫃門上設有櫃門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式溫室控制櫃,其特徵在於,在右側安裝板上開有線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式溫室控制櫃,其特徵在於,電流表和電壓表位於指示面板上方,急停按鈕位於指示面板中下方。
【文檔編號】G05B19/05GK203745853SQ201420159740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日
【發明者】劉剛, 王輝, 張麗嬌, 王志強, 張志豪 申請人:中國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