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徵路,共築中國夢作文
2023-12-04 03:21:31 4
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國。每當你看到遠處燈光璀璨的時候,除了對都市繁榮的嚮往外,可曾感嘆過那萬家燈火的和諧與安樂。重走長徵路,共築中國夢是對於未來的美好嚮往。
重走長徵路,共築中國夢作文一
人們常說:「苦不苦,比比長徵兩萬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輩」,由這兩句可知長徵途中的艱難與苦難。但是,也許在這樣艱難情況下才能知道友情的可貴,才能知道友誼力量的偉大。這是我讀完《半條毛毯與半塊毛巾》後的感悟。
《半條毛毯與半塊毛巾》裡面講述的是女戰士危秀英不顧一切救女戰士鄧六金生命的故事。
鄧六金是一位女戰士,她堅強、勇敢,面對長徵的萬裡步途,她也總是微笑面對。然而,不幸卻突然降臨在她頭上。一天,她突然發了高燒並且還患上痢疾。對於現在的醫學技術來說,治這種病簡直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但是,在當時那種醫學技術還不太發達的情況下治療這種病就很困難,況且她還要跟上紅軍的步伐,這些困難對於她來說仿佛使她掉入了萬丈深淵,就在她想放棄生命的時候,危秀英出現了,她知道鄧六金的情況後,就想方設法去救她。鄧六金非常感動地對危秀英說:「你不要管我了,趕緊走吧,要不然就跟不上部隊了」。危秀英說:「我要留下來和你一起戰勝困難,我們是好朋友,應該共患難」。
長徵的夜晚是寒冷的,於是危秀英就拿出自己僅有的的半塊毛毯給鄧六金蓋。後來成為鄧六金最珍貴的禮物,因為這是她最要好的朋友蔡暢從國外帶回連自己都捨不得用而贈送給她的離別紀念品。經過危秀英的精心照顧,鄧六金康復起來了。為了與部隊保持一致行程,她把自己的東西都丟掉了。吳仲廉知道後,就把自己的毛巾一分為二,危秀英非常感激。他們幾個人彼此互助,從而建立了很深的友誼。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我的朋友黃海寧,她總是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記得有一次考試,我沒考好,很傷心,我的同學和朋友大多都沒在意我,唯獨黃海寧看出了我的心思,她安慰我,勸導我,最終我信心大增,經過我的努力,在下一次考試中,我又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是啊,友誼是世上最寶貴的東西,人活著因為有了它,而變得更加精彩,更有意義。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主動伸出熱情的雙手,甚至舍己奉獻,幫助他人度過難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更多、更深的友誼.
重走長徵路,共築中國夢作文二
我是一個平凡的大學生,但心中卻棲息著許多夢想。我不奢言自己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野心,但我熱愛生我育我的祖國,我渴望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祖國從長白山到帕米爾、從興安嶺到海南島經濟都蒸蒸日上,人民都幸福快樂,我尤其渴望西部地區沙漠變成綠洲,峻岭變成果園……
也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此時的我確曾做過一些顛三倒四的夢:夢到自己伏在駱駝背上,頂著漫天風沙在大戈壁上踽踽前行;夢到自己穿著戎裝,乘著軍車在公路上風馳電掣,耳畔響著輕柔的《在那遙遠的地方》的笛音、響著雄渾的《黃河頌》……
「忽如一夜春風來」,正當我在象牙塔徜徉的時候,黨中央發出了全體中國人一起努力圓中國夢的號召。這是「時代的最強音」我激動的對周圍的人說,想馬上實現中國夢,完全忘記了自己還是個二十出頭的青年,更完全沒有理會有這個需要幾代人才能完成的千秋偉業。
期待夢想的成真,我心滿意足地閉上眼睛,期待做上一個最甜、最美的「中國夢」,想不到我真的朦朦朧朧地進入了夢鄉:
――我和同學們乘坐和諧20xx號飛機前往青島觀看中國世界盃,中國隊與阿根廷隊的比賽。
――在濟南下飛機後換乘高鐵列車以350公裡的時速穿過山川原野,我透過車窗望著鐵路兩旁飛速後移的翠綠的白楊,望著遠處在陽光下閃著光、粗大而長得沒有盡頭的綠色長城。當列車進入青島車站停下來時,已是午夜時分。當時正值隆冬,我對同學說:「這裡這個季節的氣溫很低,快穿上皮襖,不然下車時就冷著了。」乘務員走過來笑著對我說:「帥哥,我們有恆溫走廊送你們下車的,到了候車大廳,又會有恆溫大巴把你們送到賓館。雖然現在車外攝氏零下15度,可絕對冷不著你們。」真的,候車大廳伸出了像章魚軟臂的、傾斜的恆溫走廊吸住了列車的所有出口。
―――不知怎的,我突然隨著一群能歌善舞的維吾爾青年男女來到彭加木墓園,墓園的蒼松翠柏一如南方的烈士陵園。彭加木的塑像是用和田玉石雕刻成的,有兩米多高,底座用戈壁灘上嶙峋的風化石壘疊而成,顯得既精緻又粗獷。我恭敬地向這位開發祖國西部的先驅三鞠躬之後,便被一位維族青年拖著走向碧波蕩漾的羅布泊。啊,這裡長長的沙灘滿是歡樂的、度假的人群,其中還有不少外國友人。我時而同那位維族青年駕著摩託艇在湖上追逐,時而穿著泳褲在湖裡浮遊……
―――過了在夜幕降臨的時候,我被友人簇擁著來到西寧市中心的歌劇院,劇院金碧輝煌,門外車水馬龍。進到劇院的前廳,祖國56個民族傑出歌舞家的浮雕嵌滿四周的牆壁,正中端坐著慈祥的冼星海黃金塑像。據說塑像完全是純金澆鑄的,是由中國黃金集團捐贈的。
懸掛著世界著名藝術家的油畫像,其中有舒伯特、貝多芬、史特勞斯、柴可夫斯基和烏蘭諾娃等。可以看得出,這是一座國際化的大型歌劇院。不知怎的,我居然在包廂裡就座;出乎意料,在眾多令人陶醉的節目中竟然有紅線女演唱的粵曲《昭君出塞》,這簡直令我欣喜若狂。
―――我在高速直升機的舷窗下俯望唐古拉山,但見莽莽群山中,星羅棋布著穹形的玻璃房屋,我正疑惑,同機的藏族朋友告訴我,這些都是有色金屬製造廠。原來青藏高原蘊藏著極其豐富的鎢、銻、銅等有色金屬,為了保護自然環境,這些金屬的開採全都是封閉式的。直升機特地在日喀則水電站工地上空盤旋,據說這是一座僅次於三峽水電站的全國第二大水利工程樞紐,建成後不僅可以滿足xz、青海和xq三地的用電,而且還可以為「南水北調」打下基礎。我在日喀則國際機場降落後,迫不及待地提出要登珠穆朗瑪峰,同行的藏族朋友對我說:「那裡正在修建登峰纜車,過幾年再去吧,屆時保你能登上離珠峰最近的臺階。
―――我在吐魯番的舊城和新城的街上逛,舊城是盛產葡萄的地方,而新城卻盛產名貴的花卉。一位哈薩克的姑娘對我說:「我們這裡海拔比荷蘭還要低得多,氣候和土壤比荷蘭更適宜種植各種奇花異卉,如今,這裡鮮花的出口量已超過荷蘭了。」她一邊說一邊遞給我一束紅得似火的鬱金香。
―――突然,一陣震耳欲聾的吼聲劈空而來,我頓時感到山搖地動,仰頭望看碧空,但見一條長長的烈焰穿過雲海。我明白了,這是發射火箭,因為我置身在西昌航天中心。不過,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原來我看到的火箭是攜帶我國第一架載人的太空梭升空的,當天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登載了這轟動全世界的消息。
―――我登上豪華的輪船,順流而下去臺灣遊覽,現在去臺灣很方便,因為兩岸已經實現了完全統一,我躺在甲板上的觀光椅望著湍急而清澈的黃河水,望著兩岸如茵的綠草和搖曳的楊柳,我時而吟哦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時而聆聽船上廣播器播出的雄渾廣闊的歌:「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我不知不覺睡著了。
醒來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伏在書桌上,伏在登載「中國夢」信息的報紙上,而書桌上的時鐘已指著零晨3時15分。我揉了揉睡眼,回味剛才所見所聞的一切,仍覺得似夢非夢,因為我感到自己口腔裡還殘留著吐魯番幹邑的酒香……
真耶?夢耶!總之我感到很甜美。即使十年後,或者二十年後依然「夢未成真」,但我確信總有一天「夢必成真」。
重走長徵路,共築中國夢作文三
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國。每當你看到遠處燈光璀璨的時候,除了對都市繁榮的嚮往外,可曾感嘆過那萬家燈火的和諧與安樂。每當你品味到父母烹飪出的美味佳餚時,除了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可曾想到過那句國強民富的古語。當你感到生活艱難困苦時,除了咒罵命運的不公,可曾在面對朝陽時,感謝今天又給予你一個新的機會,就如同昨天一樣。我是女孩子,即使是在苟延殘喘的男尊女卑思想面前,依舊曾讓我覺得不公,但家的溫暖卻也因此刻骨銘心。
依稀記得,當年還挺著一張英俊面龐的父親和手掌不是很粗糙的母親,還有一個調皮的小弟,一家四口擠在一間平房裡,沒有今天的冰箱空調,沒有桌上的酒肉魚面,最沒有的是身上整潔漂亮的衣服,不過呢,當年的歡聲笑語至今還在我腦海裡迴響,「木匠刷子」、「麵粉餃子」,喜歡墨鏡的小匣子,不知道他們聽到這些暱稱,會想起什麼。但我想到了一個最普通的字,愛。
太久前的事記不清了。只記得街道還是那條街道,只是人多了,樓高了。只記得親人們一直都很喜歡在馬路對面向我招手,只不過,現在我可不會蹦蹦跳跳的過馬路了。只記得家門口的「風水」從沒讓我仔細欣賞過,可那些現代化的元素,他們卻「走馬觀花」般的掠過我的生活。父母老了,弟弟成人了,不變的是依舊是那濃濃的鄉情。不變的,還有每次出遠門回家就躺在桌上等我的瓜果蔬菜、鄰居親戚的噓寒問暖、幾個點大的孩子圍著我團團轉。不變的還有,家門口的攤點總有那麼幾天少有人問津、討厭的戴著紅臂章的老大爺的紋絲不動的臉、小孩子們的吵鬧總能引出的一些「唇槍舌劍」。這些都是我們小鎮生活的一部分,沒了他們,日子也太單調無趣了。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有一雙無形的大手,一直在維持著小鎮的寧靜。
談起爸媽,總有說不完的話,好像每句話都和他們的汗水扯上關聯。記得老爸曾經拽拽的說:我十八歲的時候,一個人來到我們家現在的地方,建起一間房,還養兩頭豬哩。現在說起這事,我比他還拽。看著家裡的房子變高變大,讓城裡人都羨慕。爸爸也不用東奔西跑,在家裡坐等生意上門。而且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外人才能嘗到媽媽的面點。弟弟的墨鏡好不容易可以掛在臉上不再往下掉了。除了說一句,「好幸福」,其他都是多餘的。數十年的家境變遷,數十年的不辭辛勞,數十年的歡聲笑語,對於我,那是一種早已習慣了的習慣。但是,往事如風,離家求學的日子總免不了思鄉落淚,尤其是無人在身邊的時候。一句「家和萬事興,平安就是福。」足以伴隨著我度過心結,並且永遠伴隨著我。有親人的陪伴,暖暖地,很貼心。這就是我溫暖的家,生我養我的地方。
提起我現在的日子,那叫一個安逸。大學的日子裡,寧靜又藏著競爭、歡樂又夾雜辛酸、平凡又孕育著希望。在這個獨立的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有我喜歡的,也有我不喜歡的,還有我不理解的。不知道身邊同學的記憶裡會有那些新鮮熱鬧的事,可曾經的往事,我們肯定都不會忘。我仍然記得,當初獨自離開家鄉,帶著青春熱血走進了這裡,忘不了,第一次坐在課堂上的陶醉,忘不了,第一次登臺表演的狼狽,忘不了,集體宿舍裡的南腔北調,忘不了,深夜獨自一人想家時留眼淚。很多的忘不了,組成了我對這個「家」的喜愛和留戀,一切的喜怒哀樂都是一點一滴的滑過我的腦海,一切都包含著我的萬千思緒。或許習慣了這個小天地,又或許喜歡上了這裡的人,總之,感謝我的母校,尤其感謝這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