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視信號接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19:24:01

本發明涉及信號接收器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電視信號接收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一些城市當中已經使用數位化電視,而在一些偏遠的農村,信號質量較差,往往都要靠電視信號接收器接收信號從而提高電視機信號質量,然而電視信號接收器在安裝時對於角度和方位的調節要求極為精確,現有技術中對於電視信號接收器安裝時角度和方位的調節均是通過手動調節,其調節過程中不僅耗時耗力且調節穩定性較差,難以達到理想的調節效果,同時,由於電視信號接收器的表面積較大,安裝完成後裸露在外界,極易受到風力以及沙塵等氣候因素的影響,在一些極端條件下,極易發生損毀,給人的經濟帶來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視信號接收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電視信號接收裝置,包括支柱、固定在所述支柱頂部的底盤座以及固定在所述底盤座頂部的架座,所述架座外側固定設有下環體,所述架座內部中部處設有第三驅動機,所述第三驅動機頂部轉動連接有向上伸長設置的轉向軸,所述架座上端設有箱殼體,所述轉向軸頂端與所述箱殼體底部中部處固定連接,所述箱殼體底部邊側處固定設有上環體,所述上環體內設有圓形槽,所述架座頂部穿入所述圓形槽內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上環體底端面與所述下環體頂端面觸接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箱殼體內頂部設有容腔,所述容腔內設有支承座,所述支承座左側頂部固定設有第一活動軸,所述第一活動軸頂部固定設有架體,所述支承座右側頂部邊側處設有凸起塊,所述凸起塊左側的所述支承座上設有第一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內設有第二螺狀杆,所述第二螺狀杆左側端與第二驅動機連接,所述第二螺狀杆上設有滑接塊,所述滑接塊內滑接有向上下兩側伸長的杆件,所述第一滑接槽底部設有斜角槽,所述第一滑接槽上端的所述架體底部設有通合槽,所述通合槽內設有第二滑接槽,所述第二滑接槽內設有懸接塊,所述懸接塊底部設有貫通所述通合槽及所述架體且底部與所述杆件向上伸長段頂部固定連接的第二活動軸,所述支柱的底部設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位於所述支柱左右兩側可拆裝的設有配重塊。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容腔兩側的所述箱殼體內設有起落槽,所述起落槽內設有第一螺狀杆,所述第一螺狀杆頂部與第一驅動機連接,所述支承座兩側底部邊側處設有擋塊,所述擋塊穿入所述起落槽內且滑接配合連接,所述擋塊與所述第一螺狀杆螺狀紋配合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驅動機設於所述起落槽頂部的所述箱殼體內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機設於所述支承座內且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滑接塊與所述第一滑接槽滑接配合連接,所述第一滑接槽底部與所述斜角槽頂部互通設置,所述斜角槽底部先左後右逐一設有第一平底面、斜傾面和第二平底面。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杆件向下伸長段穿入所述斜角槽內且底端設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底端設有滑輪。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架體頂部固定設有信號接收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架座內部中部處設第三驅動機,第三驅動機頂部轉動連接向上伸長設置的轉向軸,並由第三驅動機控制轉向軸轉動,實現架座與箱殼體轉動配合,從而可根據實際調節需求完成方位調節。
2. 通過容腔兩側的箱殼體內設起落槽,起落槽內設第一螺狀杆,第一螺狀杆頂部與第一驅動機連接,支承座兩側底部邊側處設擋塊,擋塊穿入起落槽內且滑接配合連接,擋塊與第一螺狀杆螺狀紋配合連接,從而實現支承座的升降調節。
3. 通過凸起塊左側的支承座上設第一滑接槽,第一滑接槽內設第二螺狀杆,第二螺狀杆左側端與第二驅動機連接,第二螺狀杆上設滑接塊,滑接塊內滑接連接向上下兩側伸長的杆件,第一滑接槽底部設斜角槽,第一滑接槽上端的架體底部設通合槽,通合槽內設第二滑接槽,第二滑接槽內設懸接塊,懸接塊底部設貫通通合槽及架體且底部與杆件向上伸長段頂部固定連接,從而實現角度的調節。
4.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當遇到惡劣天氣時可收回容腔內,提高使用壽命,減少經濟損失;當需要使用調節時,自動伸出容腔外,調節過程較為簡便省力,且調節效果較為理想,滿足現有需求。
附圖說明
為了易於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電視信號接收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箱殼體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一種電視信號接收裝置調節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一種電視信號接收裝置調節完成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2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5所示,本發明的一種電視信號接收裝置,包括支柱6、固定在所述支柱6頂部的底盤座7以及固定在所述底盤座7頂部的架座8,所述架座8外側固定設有下環體81,所述架座8內部中部處設有第三驅動機82,所述第三驅動機82頂部旋動連接有向上伸長設置的轉向軸83,所述架座8上端設有箱殼體9,所述轉向軸83頂端與所述箱殼體9底部中部處固定連接,所述箱殼體9底部邊側處固定設有上環體97,所述上環體97內設有圓形槽971,所述架座8頂部穿入所述圓形槽971內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上環體97底端面與所述下環體81頂端面觸接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箱殼體9內頂部設有容腔91,所述容腔91內設有支承座92,所述支承座92左側頂部固定設有第一活動軸94,所述第一活動軸94頂部固定設有架體95,所述支承座92右側頂部邊側處設有凸起塊922,所述凸起塊922左側的所述支承座92上設有第一滑接槽923,所述第一滑接槽923內設有第二螺狀杆9231,所述所述第二螺狀杆9231左側端與第二驅動機9233連接,所述第二螺狀杆9231上設有滑接塊9232,所述滑接塊9232內滑接有向上下兩側伸長的杆件924,所述第一滑接槽923底部設有斜角槽925,所述第一滑接槽923上端的所述架體95底部設有通合槽952,所述通合槽952內設有第二滑接槽951,所述第二滑接槽951內設有懸接塊9511,所述懸接塊9511底部設有貫通所述通合槽952及所述架體95且底部與所述杆件924向上伸長段頂部固定連接的第二活動軸9512,所述支柱6的底部設有固定座10,所述固定座10的上表面位於所述支柱6左右兩側可拆裝的設有配重塊101,通過所述配重塊101可根據實際要求對所述固定座10進行配重,以增加所述固定座10在對本裝置支撐時的穩定性,防止由於支撐時重心不穩而導致倒塌現象,造成經濟損失。
其中,所述容腔91兩側的所述箱殼體9內設有起落槽93,所述起落槽93內設有第一螺狀杆931,所述第一螺狀杆931頂部與第一驅動機932連接,所述支承座92兩側底部邊側處設有擋塊921,所述擋塊921穿入所述起落槽93內且滑接配合連接,所述擋塊921與所述第一螺狀杆931螺狀紋配合連接,從而實現支承座92的升降調節。
其中,所述第一驅動機932設於所述起落槽93頂部的所述箱殼體9內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機9233設於所述支承座92內且固定連接,從而提高第一驅動機932和第二驅動機9233運行穩定性。
其中,所述滑接塊9232與所述第一滑接槽923滑接配合連接,所述第一滑接槽923底部與所述斜角槽925頂部互通設置,所述斜角槽925底部先左後右逐一設有第一平底面9251、斜傾面9252和第二平底面9253。
其中,所述杆件924向下伸長段穿入所述斜角槽925內且底端設有連接塊9241,所述連接塊9241底端設有滑輪9242,從而實現提高杆件924移動的靈活性,減少磨損。
其中,所述架體95頂部固定設有信號接收器96。
初始狀態時,支承座92位於容腔91內的最底部,同時,擋塊921位於起落槽93內的最底部,此時,滑接塊9232位於第一滑接槽923的最左側位置,同時,懸接塊9511位於第二滑接槽951的最左側位置,此時,杆件924底部連接塊9241上的滑輪9242與第一平底面9251觸接,同時,架體95位於容腔91內,且信號接收器96的頂端面與箱殼體9頂端面處於同一水平底面。
安裝調節使用時,首先通過第一驅動機932控制第一螺狀杆931轉動,由第一螺狀杆931帶動擋塊921以及支承座92逐漸向上移動,直至如圖3所示,擋塊921與起落槽93最頂部觸接時,此時,控制第一驅動機932停止轉動,然後控制第二驅動機9233帶動第二螺狀杆9231轉動,由第二螺狀杆9231帶動滑接塊9232逐漸朝右側移動,同時,滑接塊9232帶動杆件924逐漸朝右側移動,直至杆件924底部的滑輪9242逐漸與斜傾面9252觸接壓配合滑接連接,此時,由於斜傾面9252的抵壓以及第二驅動機9233的驅動,使得滑接塊9232推動杆件924向上滑接,並由杆件924推動頂部的懸接塊9511,由於架體95左側底部與支承座92左側頂部之間設置第一活動軸94,從而實現由懸接塊9511推動使架體95右側逐漸傾斜並向上移動,此時,懸接塊9511沿第二滑接槽951朝右側移動,直至如圖4所示,滑輪9242移動到第二平底面9253時,此時,滑接塊9232移動到第一滑接槽923的最右側位置,同時,連接塊9241頂端面與滑接塊9232底端面觸接,最後通過第三驅動機82控制轉向軸83轉動,並由轉向軸83帶動箱殼體9轉動,從而實現方位調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架座內部中部處設第三驅動機,第三驅動機頂部轉動連接向上伸長設置的轉向軸,並由第三驅動機控制轉向軸轉動,實現架座與箱殼體轉動配合,從而可根據實際調節需求完成方位調節。
2. 通過容腔兩側的箱殼體內設起落槽,起落槽內設第一螺狀杆,第一螺狀杆頂部與第一驅動機連接,支承座兩側底部邊側處設擋塊,擋塊穿入起落槽內且滑接配合連接,擋塊與第一螺狀杆螺狀紋配合連接,從而實現支承座的升降調節。
3. 通過凸起塊左側的支承座上設第一滑接槽,第一滑接槽內設第二螺狀杆,第二螺狀杆左側端與第二驅動機連接,第二螺狀杆上設滑接塊,滑接塊內滑接連接向上下兩側伸長的杆件,第一滑接槽底部設斜角槽,第一滑接槽上端的架體底部設通合槽,通合槽內設第二滑接槽,第二滑接槽內設懸接塊,懸接塊底部設貫通通合槽及架體且底部與杆件向上伸長段頂部固定連接,從而實現角度的調節。
4.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當遇到惡劣天氣時可收回容腔內,提高使用壽命,減少經濟損失;當需要使用調節時,自動伸出容腔外,調節過程較為簡便省力,且調節效果較為理想,滿足現有需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