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全自動焊機的推合金刀頭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19:19:31 2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全自動焊機的推合金刀頭裝置,屬於焊機領域。
背景技術:
鑽頭類刀具一般在頭部開槽,放置合金刀頭來提高切削硬度(如圖11所示)。現有市面上雖然出現了自動焊機來焊接合金刀頭和鑽頭,但是對於如何把合金刀頭與銅絲一同推入鑽頭卡槽的技術方案仍然是個難題,市面上的推合金刀頭裝置要麼結構複雜,製造成本高,要麼存在動作不協調,經常出故障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全自動焊機的推合金刀頭裝置,結構緊湊,動作協調,能夠高效準確的完成合金刀頭推入鑽頭卡槽的動作,生產效率高,完全實現自動化。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於全自動焊機的推合金刀頭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輸送合金機構、輸送銅絲機構、推合金機構;所述推合金機構設有推送滑道,所述送合金機構的出料口與推送滑道配合;所述輸送銅絲機構的出料口與推送滑道配合併前置於所述輸送刀頭機構出料口,以保證推合金機構先把銅絲壓入工件槽底。
優選的,所述推送滑道上配合有焊粉出料機構。
優選的,所述推送滑道的出料口設有擋料機構。
優選的,所述輸送銅絲機構的出料口設有銅絲切斷機構。
優選的,所述輸送合金機構包括用於運送合金刀頭的同步帶、電機、同步輪,同步帶繞在同步輪上,電機、同步輪分別固定在機架上,同步帶上方設有合金厚度調節塊,同步帶側面設有合金寬度調節長條,同步帶的運送軌跡上設有合金長度調節塊,合金長度調節塊與輸送合金出料口分別位於推送滑道兩側。
優選的,所述輸送銅絲機構包括銅絲長度編碼器、輪套,所述輪套為一組,銅絲穿過輪套之間,輪套為銅絲前進提供動力,其中一個輪套與銅絲長度編碼器輸出軸連接,另一輪套為從動輪。
優選的,所述推合金機構包括推桿、連接塊、第一線軌、第一氣缸,推桿配合在推送滑道上,連接塊滑移連接在第一線軌上並用於連接推桿和第一氣缸,線軌固定在機架上,線軌側面還設有直線電位器,直線電位器的電位器杆與連接塊相連。
優選的,所述焊粉出料機構包括推粉安裝板、粉桶、推粉杆、第二氣缸、導管,推粉安裝板底部設有直振,推粉安裝板上設有推粉滑道,推粉杆配合在推粉滑道上,粉桶位於推粉滑道上方並設有出料口對應推粉滑道,推粉滑道上設有落料口,落料口位於出料口前端以保證推粉杆把焊粉推入落料口,導管連接在落料口下方,導管的出料口對應在推送滑道上,第二氣缸連接推粉杆以提供滑動力。
優選的,所述擋料機構包括擋料氣缸、壓塊,壓塊位於推送滑道上方並鉸接在機架上,擋料氣缸位於壓塊上方用於壓緊或鬆開壓塊。
優選的,所述銅絲切斷機構包括切刀,切刀滑移連接在機架上並與銅絲進料方向垂直,切刀上設有供銅絲穿過的切孔,切孔對應在推送滑道側邊。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輸送合金機構可以和振動上料機相連,把合金刀頭按次序輸送到推送滑道上,輸送銅絲機構與輸送合金機構配合動作,把銅絲輸送到推送滑道上,當合金刀頭和銅絲都已經完全進入到推送滑道時,推送滑道出料口一般設置機械手來夾持鑽頭刀體,使鑽頭頭部的卡槽對應推送滑道的推送出口。推合金機構動作,把合金刀頭和銅絲一同推入到鑽頭的卡槽內,由於銅絲前置於合金刀頭,因此銅絲先被推入卡槽底部,方便下道焊接工序的進行。該方案結構緊湊,動作協調,能夠高效準確的完成合金刀頭推入鑽頭卡槽的動作,生產效率高,完全實現自動化操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角度立體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的第二角度立體結構圖;
圖3為本發明的第三角度立體結構圖;
圖4為本發明的正視圖;
圖5為本發明輸送合金機構和輸送銅絲機構的立體圖;
圖6為本發明輸送合金機構和輸送銅絲機構的俯視圖;
圖7為本發明推合金機構的立體圖;
圖8為本發明擋料機構的立體圖;
圖9為本發明機架的立體圖;
圖10為本發明機架與銅絲切斷機構的裝配圖;
圖11為本發明鑽頭與合金刀頭的結構圖。
附圖說明:1、機架;1a、腰形孔;
2、輸送合金機構;2a、同步電機;2b、同步帶;2c、同步輪;2d、螺栓;2e、合金厚度調節塊;2f、合金寬度調節長條;2g、合金長度調節塊;
3、輸送銅絲機構;3a、銅絲長度編碼器;3b、輪套;
4、推合金機構;4a、推送滑道;4b、第一氣缸;4c、第一線軌;4d、連接塊;4e、推桿;4f、直線電位器;
5、焊粉出料機構;5a、安裝板;5b、直振;5c、推粉杆;5d、粉桶;5e、攪拌電機;5f、落料口;5g、導管;
6、擋料機構;6a、擋料氣缸;6b、壓塊;
7、銅絲切斷機構;7a、切刀;7b、切孔;
M、銅絲;n、鑽頭;n1、卡槽;n2、合金刀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用於全自動焊機的推合金刀頭裝置,包括機架1,機架1上設有輸送合金機構2、輸送銅絲機構3、推合金機構4;推合金機構4設有推送滑道4a,所述送合金機構的出料口與推送滑道4a配合;所述輸送銅絲機構3的出料口與推送滑道4a配合併前置於輸送刀頭機構出料口,以保證推合金機構4先把銅絲壓入工件槽底。
推送滑道4a上配合有焊粉出料機構5,焊粉能夠有效清除金屬表面氧化物,讓焊接更牢固可靠。
推送滑道4a的出料口設有擋料機構6,如果單純靠推合金機構4動作,可能合金刀頭由於慣性作用會衝出推送滑道4a,不加裝擋料機構6整個推合金機構4動作只能放緩,影響生產效率。
輸送銅絲機構3的出料口設有銅絲切斷機構7,不設置銅絲切斷機構7,銅絲只能事先切好再放入輸送銅絲機構3上,生產效率底,在出料口設置銅絲切斷機構7,能夠實現整條銅絲進入,自動實現切斷,提高生產效率。
其中,輸送合金機構2包括用於運送合金刀頭的同步帶2b、電機(優選為同步電機2a)、同步輪2c,同步帶2b繞在同步輪2c上,電機、同步輪2c分別固定在機架1上,電機帶動其中一個同步輪2c轉動,另一個同步輪2c在機架1上固定方式可以採用可調節位置的方式,如在機架1上設置腰形孔1a,同步輪2c內部設置軸承,軸承通過螺栓2d固定在腰形孔1a上,當同步帶2b變松時,可以通過調節同步輪2c的位置實現張緊;同步帶2b上方設有合金厚度調節塊2e,同步帶2b側面設有合金寬度調節長條2f,同步帶2b的運送軌跡上設有合金長度調節塊2g,這樣三個限制部件能夠對合金刀頭的長寬高進行有效選擇,避免不合格的產品流入到推送滑道4a,合金長度調節塊2g與輸送合金出料口分別位於推送滑道4a兩側,以方便合金刀頭進入推送滑道4a。
其中,輸送銅絲機構3包括銅絲長度編碼器3a、輪套3b,輪套3b為一組,銅絲穿過輪套3b之間,輪套3b為銅絲前進提供動力,其中一個輪套3b與銅絲長度編碼器3a輸出軸連接,另一輪套3b為從動輪(圖中未示出)。銅絲長度編碼器3a可以對銅絲進給量進行檢測,保證每次被銅絲切斷機構7切出的長度均勻,保證焊接的有效牢固。
其中,推合金機構4包括推桿4e、連接塊4d、第一線軌4c、第一氣缸4b,推桿4e配合在推送滑道4a上,連接塊4d滑移連接在第一線軌4c上並用於連接推桿4e和第一氣缸4b,線軌固定在機架1上,線軌側面還設有直線電位器4f,直線電位器4f的電位器杆與連接塊4d相連。直線電位器4f可以根據位移產生不同的線性電阻,使第一氣缸4b的推送速度也產生線性,保證推桿4e在快把合金刀頭推入鑽頭卡槽時速度比較慢,避免較大的推送力撞擊鑽頭,導柱夾持鑽頭的機械手無法有效固定鑽頭。
其中,焊粉出料機構5包括推粉安裝板5a、粉桶5d、推粉杆5c、第二氣缸(圖中未示出)、導管5g,推粉安裝板5a底部設有直振5b,推粉安裝板5a上設有推粉滑道,推粉杆5c配合在推粉滑道上,粉桶5d位於推粉滑道上方並設有出料口對應推粉滑道,推粉滑道上設有落料口5f,落料口5f位於出料口前端以保證推粉杆5c把焊粉推入落料口5f,導管5g連接在落料口5f下方,導管5g的出料口對應在推送滑道4a上,第二氣缸連接推粉杆5c以提供滑動力。在粉桶5d上方還可以設置攪拌電機5e對粉桶5d內的焊粉進行充分攪拌,使直振5b能夠有效的把粉桶5d內的焊粉振動出出料口。在推粉滑道出口下方還可以設置接粉盒來接住被推桿4e推出合金刀頭時灑落的焊粉。
其中,擋料機構6包括擋料氣缸6a、壓塊6b,壓塊6b位於推送滑道4a上方並鉸接在機架1上,擋料氣缸6a位於壓塊6b上方用於壓緊或鬆開壓塊6b。擋料氣缸6a向下推時壓塊6b向下轉動,壓塊6b一端牴觸在推送滑道4a上,用於擋住推送滑道4a上的銅絲和合金刀頭,避免因為設備振動導致兩者滑出;擋機械手把鑽頭移動就位後,擋料氣缸6a再鬆開。
其中,銅絲切斷機構7包括切刀7a,切刀7a滑移連接在機架1上並與銅絲進料方向垂直,切刀7a上設有供銅絲穿過的切孔7b,切孔7b對應在推送滑道4a側邊。當銅絲在輸送銅絲機構3的作用下進入到切孔7b內並部分伸出切孔7b進入推送滑道4a,切刀7a向下運動,與推送滑道4a相互剪切以剪斷銅絲。
整個推合金刀頭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
1、 擋料機構6壓住推送滑道4a出口,輸送合金機構2和輸送銅絲機構3分別往推送滑道4a送料;
2、 銅絲切斷機構7工作,切刀7a下移切斷進入推送滑道4a的銅絲;
3、 焊粉出料機構5輸送焊粉到推送滑道4a出料口;
4、 機械手把鑽頭移動到推送滑道4a出料口對應位置;
5、 擋料機構6鬆開;
6、 推合金機構4工作,推桿4e在推送滑道4a上前移,把合金和銅絲一起往推送滑道4a出口推,直至合金刀頭和銅絲都嵌入鑽頭卡槽,完成一個工作輪迴。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僅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凡屬於本發明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