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化工攪拌筒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14:56:16 1
一種化工攪拌筒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化工攪拌筒,包括帶有進料口與出料口的筒體,在所述的筒體內設有一攪拌軸,該攪拌軸上方連接攪拌電機,在所述的攪拌軸上設有螺旋攪拌葉,在所述螺旋攪拌葉上均勻設有多個漏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攪拌葉片設置漏孔,能夠在攪拌原料過程中使漏孔中冒出原料,進一步的混合到原料當中,做到密集,均勻的混合效果。另外,為了更好的混合原料,需要在筒體內壁上設置攪拌齒,對筒體內游離在邊緣的原料進行更有力、更均勻的攪拌。
【專利說明】一種化工攪拌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化工攪拌筒。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化工攪拌筒內的攪拌器攪拌原料混合不夠均勻,無法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的原料均勻的混合完畢,因此,會耽擱工作進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攪拌效果更均勻的化工攪拌筒。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化工攪拌筒,包括帶有進料口與出料口的筒體,在所述的筒體內設有一攪拌軸,該攪拌軸上方連接攪拌電機,在所述的攪拌軸上設有螺旋攪拌葉,在所述螺旋攪拌葉上均勻設有多個漏孔。
[0005]優選地,相鄰兩層螺旋攪拌葉上的漏孔間隔設置。
[0006]優選地,所述漏孔的孔徑為螺旋攪拌葉寬度的1/4-1/3。
[0007]優選地,相鄰兩層螺旋攪拌葉上的間距為螺旋攪拌葉寬度的1/3-1/2。
[0008]優選地,在所述筒體的內壁上設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豎直輔助攪拌柱,在每個輔助攪拌柱上設置多個攪拌齒。
[0009]優選地,在所述筒體外圍且對應每個輔助攪拌柱的位置設有能夠帶動輔助攪拌柱上下移動的移動裝置。
[0010]優選地,所述移動裝置採用自動方式或人工方式。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2]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攪拌葉片設置漏孔,能夠在攪拌原料過程中使漏孔中冒出原料,進一步的混合到原料當中,做到密集,均勻的混合效果。另外,為了更好的混合原料,需要在筒體內壁上設置攪拌齒,對筒體內游離在邊緣的原料進行更有力、更均勻的攪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化工攪拌筒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圖1中攪拌軸和攪拌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0016]如圖1和圖2所示為一種化工攪拌筒,包括帶有進料口與出料口的筒體1,在所述的筒體內設有一攪拌軸2,該攪拌軸上方連接攪拌電機4,在所述的攪拌軸上設有螺旋攪拌葉3,在所述螺旋攪拌葉上均勻設有多個漏孔8。當攪拌筒攪拌化工原料時,由於攪拌葉上設有漏孔,使得攪拌過程中的原料可以從漏孔中受到擠壓冒出。冒出後的原料繼續混合在原料當中,因此,本方案可以使原料能夠更密集、更充分的混合,達到更好混合均勻的效果
[0017]為了使每層攪拌葉漏孔中冒出的原料受到的擠壓力更小,需要相鄰兩層螺旋攪拌葉上的漏孔間隔設置。如此設計可使壓力不相對。
[0018]為了更好的實現對原料的混合,本方案在設計過程中,較優情況下,所述漏孔的孔徑為螺旋攪拌葉寬度的1/4-1/3。相鄰兩層螺旋攪拌葉上的間距為螺旋攪拌葉寬度的1/3-1/2。
[0019]為了增加輔助攪拌效果,在所述筒體的內壁上設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豎直輔助攪拌柱5,在每個輔助攪拌柱上設置多個攪拌齒6。在所述筒體外圍且對應每個輔助攪拌柱的位置設有能夠帶動輔助攪拌柱上下移動的移動裝置7。另外,所述移動裝置採用自動方式或人工方式。
[0020]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化工攪拌筒,其特徵在於,包括帶有進料口與出料口的筒體,在所述的筒體內設有一攪拌軸,該攪拌軸上方連接攪拌電機,在所述的攪拌軸上設有螺旋攪拌葉,在所述螺旋攪拌葉上均勻設有多個漏孔; 相鄰兩層螺旋攪拌葉上的漏孔間隔設置; 所述漏孔的孔徑為螺旋攪拌葉寬度的1/4-1/3 ; 相鄰兩層螺旋攪拌葉上的間距為螺旋攪拌葉寬度的1/3-1/2 ; 在所述筒體的內壁上設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豎直輔助攪拌柱,在每個輔助攪拌柱上設置多個攪拌齒; 在所述筒體外圍且對應每個輔助攪拌柱的位置設有能夠帶動輔助攪拌柱上下移動的移動裝置; 所述移動裝置採用自動方式或人工方式。
【文檔編號】B01F7/24GK204073954SQ201420262087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2日
【發明者】孫曉琳, 張鋒 申請人: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